「教育部門出臺禁令,嚴禁幼兒園小學化,不得教孩子學拼音、識字、算術等。」連日來,武漢市多所公辦幼兒園園長向楚天都市報記者反映:在公辦幼兒園大班,部分家長擔心孩子像一張白紙一樣升入小學後,會跟不上學習的進度,於是在大班就把孩子送進所謂的「幼小銜接班」,使得幼兒園大班出現「空心化」現象。「既然公辦園嚴禁小學化,社會培優機構是否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
讀中班時有35人 升大班後走了一半
「讀中班的時候,全班還有35人,升入大班後只剩17人了。」武昌區新橋幼兒園園長周慧芳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每年中班升大班的時候,她都要忙著跟家長做解釋工作,希望不要把孩子轉到「幼小銜接班」。她介紹,「不少學生都被家長轉到『幼小銜接班』去了。更讓人擔憂的是,已經上『幼小銜接班』的家長,把孩子每天寫字識數的照片發在家長群內,導致班上又有6名學生離開。」
除了直接轉到「幼小銜接班」之外,也有一些家長採取「上午打卡、下午請假」的方式。在武昌區長江紫都幼兒園大(2)班,有4名孩子每周只上半天幼兒園,上午來園裡,下午家長就提前把孩子接走。班主任萬嘉欣老師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這些小朋友被家長帶到外面培優,學拼音、識字、算術,或者上所謂的興趣班了。」
「幼兒園轉到園外培優,肯定會影響園裡其他孩子和家長。」萬嘉欣說,每天下午是小朋友的遊戲時間,這些被家長提前接走的孩子也影響園內其他小朋友的情緒。「經常會有小朋友問『小夥伴們去哪了?』特別是一些平時經常一塊玩的孩子,玩伴沒有了,下午做遊戲有時候會不悶悶不樂。」武昌區紫陽湖幼兒園是一所新開的公辦園,目前只有小班和中班。「不是沒準備開大班,只是因為大班沒有拼音、識字和數學等課程,不少家長過來諮詢後就沒了下文。」蘆文芳園長說。
黃陂區盤龍城中心幼兒園園長陳金丹也表示,「目前,武漢市的公辦幼兒園基本能做到不提前教學,但家長希望孩子能提前學習相關知識,往往選擇把孩子送去社會上的『幼小銜接班』或者私自提前教學的民辦幼兒園。」
看著別人學也跟著學 家長無奈跟風
邱萌在武漢一家事業單位上班,她女兒今年5歲多,正在一家公辦幼兒園上大班,明年9月準備上小學。與其他五六歲孩子的家長一樣,幼小銜接是邱萌時常掛在嘴邊的話題。雖然沒有讓女兒上幼小銜接班,但邱萌認為英語的學習不能落後。
「不少家長是看到別人的孩子在學,怕落後就跟著一起學。家長們普遍『起跑線』焦慮。」邱萌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園裡沒有拼音、識字、算術的課程,我就自己在買一些識字卡片,教女兒多識字。但英語是跟著外教學。在大城市,跟著外教學英語似乎成了一種很普遍的現象,許多家長有感於自己學英語太晚,又缺乏語言環境,不想自己的下一代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報英語班。」
在被問到如何看待幼兒園「小學化」問題時,邱萌認為,自己也沒有辦法,大環境如此,家長也不想這樣。
幼兒園「搶跑」有不少弊端
「老師,這個我學過!」這是武漢市百優班主任、北湖小學蔡豔玲老師帶一年級班級上課時聽到最多的話。多次執教一年級的她告訴記者,學生在幼兒園「搶跑」現象十分普遍。在全班50名新生裡,九成有拼音、識字或算術的基礎。問題是不少學生提前學過的內容不系統不全面,反倒令他們養成了壞習慣,如握筆姿勢不正確,發音、拼讀不準確等,糾正起來比教「零基礎」的學生更困難。
清芬路小學語文老師吳君說,從多年教學經驗來看,一些在幼兒園階段「搶跑」過的孩子,入小學後,上課時自恃學過,往往不認真聽講,三心二意。而沒有基礎的學生,對學習的內容表現出新鮮和好奇,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更容易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每年確實有一些孩子讀幼兒園時,就已學過一些本應在小學學的內容。但學校要求老師要了解班級每名學生的情況,特別注意對『零基礎』學生的教學。在滿足基本要求後,老師再來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分層教學。」江漢區大興路小學校長王繼承說,目前,小學使用的部編教材已經發生變化,先教簡單的常用字,再教拼音。拼音作為一門工具,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識字和學習普通話,幼兒園階段實在沒有必要「搶跑」。
楚天都市報記者郭會橋 張裕 通訊員陳娟 卞煒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