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視頻連線,介紹中國抗擊疫情的成果和經驗。輕症感染者如何護理?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未來2或5年內再次發生,應注意什麼?所有問題,鍾南山院士都用英語詳細解答↓
近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通過遠程視頻應邀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經驗,並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視頻連線,就歐洲同仁關切的問題分享了他的觀察和思考。
「我仍然在前線工作,所以準備這個PPT比較匆忙。我只能告訴您一些事實、某些現象以及我們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鍾南山坦言。隨後,他介紹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特徵,包括與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的不同、人傳人的性質,並分析了其傳播途徑以及傳染性等。
鍾南山指出,與季節性流感、MERS和SARS相比,新冠肺炎病毒具有更強的傳染性。對於出院後核酸檢測結果復陽的病人,他認為再次發生了病毒感染可能性較小,因為大多數患者康復後會產生更高的特異性IgG,這可以防止被再次感染。但這類核酸檢測復陽的患者到底是否具有傳染性還不清楚,所以必須加強出院病人隔離和複查。
談到新冠肺炎病毒的檢測,鍾南山認為對疑似患者的診斷非常重要。他介紹了兩種辦法,一種是核酸檢測,這是臨床確診標準;另一種是快速IgM檢測,可以作為核酸檢測的補充手段。採用膠體金的辦法測IgM,患者感染第7天或發病後的3、4天就檢測出來,這有助於對該病的進一步診斷。
他強調,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如何將新冠肺炎同流行性感冒進行鑑別診斷。他介紹了恆溫擴增晶片在這方面的應用,指出這種晶片可以幫助檢測人員區分新冠肺炎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其他一些病原體。
鍾南山根據其團隊的研究數據提醒,癌症患者患上新冠肺炎後,發生嚴重事件的比率明顯增高。他指出,年齡、腫瘤與死亡和不良預後密切相關。
同時,患有高血壓、慢阻肺、糖尿病的新冠肺炎病人,不良預後也相對較高。因此,他建議推遲上述穩定期患者的輔助化療或擇期手術,並強調需要為癌症患者提供更強大的個人保護,加強對癌症治療的觀察監測。
」這個病之前大家知之甚少,沒人知道如何治療這類病人。「鍾南山說。
目前,將近150項針對新冠肺炎治療的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包括克力芝、阿比多爾、磷酸氯喹、利巴韋林、瑞德西韋,以及一些中藥。
他提到了磷酸氯喹的研究,稱初步數據顯示,相當一部分患者服藥後出現病毒檢測轉陰的情況。但這也只是單臂研究。
」因為這是威脅生命的疾病,沒有人能夠使用安慰劑對照組。「他坦言。另外,相關研究也顯示,一些中藥對抗病毒和抗炎有一定效果,這些研究數據可為使用中藥的醫生提供指導。
鍾南山在分享臨床救治經驗時,特別提到了機械通氣的特殊問題。他指出,大多數危重患者在治療中要接受有創通氣,甚至需要接受ECMO治療。但有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時,呼吸頻率和吸氣肌力卻正常,接受無創通氣治療時也無呼吸急促,他提醒這可能發出錯誤信號,導致插管的延遲。
鍾南山介紹說,對比SARS和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病理學活檢結果,他發現最主要的區別是新冠肺炎患者的支氣管和肺泡中有大量黏液,而且黏度很高,很難清除,阻礙了氣道的通暢。這種難以清除的黏液可能是導致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為了改善機械通氣的應用,治療上應考慮如何減少黏液在支氣管或肺泡中的積聚,防止患者病情的惡化。
在介紹中國的防控經驗時,鍾南山認為政府採取了有力的行動來控制新冠肺炎的傳播。比如全國各地每日更新發布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還啟動了聯防聯控機制。
此前,不少研究團隊公布對中國疫情的預測,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並不準確。鍾南山指出這跟他們的模型沒有納入政府有力幹預等參數有關。
他跟歐洲專家分享了他的團隊此前設計的預測模型(採集數據截至2月9日),納入了包括政府有效幹預、春節後回流高峰消除等更全面的參數,當時的預測結果顯示國內疫情將在2月下旬達到高峰,4月底得到基本控制。目前,疫情流行數據均在該模型的預測範圍內。他認為,政府採取強有力的行動進行早期防護,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隔離是疫情防控的關鍵。
網友:辛苦啦!
鍾南山團隊於近日成功研發了滴血可驗、15分鐘出具結果和IgM-IgG聯合抗體的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該試劑盒既可作為病毒核酸檢測陰性患者的補充檢測提高臨床診斷率,也可以作為快速篩查的手段,預示著更便捷的篩查方式即將面世。
近日,鍾南山院士團隊葉楓課題組在《醫學病毒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該論文初次描述了SARS-CoV-2 IgM-IgG聯合抗體檢測試劑的研發,以及在新冠病毒感染性疾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以及在新冠病毒感染性疾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
據介紹,該檢測試劑滴血可驗,約15分鐘就能出結果,大大縮短了檢測的時間(病毒核酸RT-PCR檢測需要3-4小時出結果)。多中心的臨床標本檢測評價證實,該檢測試劑臨床檢測的敏感性高達88.66%,檢測特異性為90.63%;IgM-IgG聯合抗體檢測的敏感性遠高於IgM或IgG單抗體檢測。
研究團隊介紹,該抗體檢測試劑採用指尖血與靜脈血檢測結果作對比,發現兩者檢測的一致性基本完全吻合;提示SARS-CoV-2 IgM-IgG聯合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可用作即時檢測(POCT),可以在床旁用指尖採血進行檢查。這將意味著今後將有更便捷篩查方式。
據悉,該論文的第一單位為鍾南山領銜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同時聯合了南京市第二醫院、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江蘇美克醫學技術有限公司組建研究團隊,共同完成該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