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華區融媒體中心
近日,華仔從成華區委社治委獲悉,
成都市成華區計劃在11個街道建設11個社區美學館。
目前,部分社區美學館已完工,
部分正開工建設。
華仔
「生活美學館」這個定義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區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
「生活美學館」就是以展示社區文化為導向,以美學應用為前提,依託社區相關場所,打造形成集文化展示、生活服務、共享辦公、技能培訓、科創體驗、公益活動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體驗式社區美學應用場景空間。
在成華,生活美學館
既有美學,又有溫度。
同時,它還有N種打開方式,
今天華仔就先帶大家感受一下這三種↓↓↓
最鮮活最有情懷的故事印記
猛追灣街道望平社區猛追灣故事館
三千年的蜀都文脈,積澱了深厚的文化發展土壤,孕育出了一道最具成都資格記憶原點的猛追之灣。猛追灣故事館成為了市民追憶文化記憶的打卡點、外地遊客了解成都歷史文化的平臺。打開這扇門,一起了解猛追灣的前世今生。
免費向公眾開放的猛追灣故事館分為序廳、鬥轉星移,溯源古今、廠械轟鳴,戲茶會友、戲水遊樂,盛夏光年、煙火猛追,萬象更新五個部分,通過現代和傳統相結合的設計方式,以情感為主線,突出猛追灣特色,把握成都人文的戰略價值,提煉出符合溫暖、浪漫、市井的主題需求,以故事情感貫穿主線,凝結城市文化精髓的展示風格與主題。
同時,情景再現、數位技術和3D投影等科技手段,增添了遊覽的趣味性。感官互動與人文生活相結合,工業厚重感與個性化展示相結合,空間互動感與信息科技化相結合,這就是猛追灣的美學價值,你感受到了嗎?
傳承弘揚客家文化 留下滿滿鄉愁記憶
白蓮池街道獅子社區客家鄉愁記憶館
客家鄉愁記憶館位於白蓮池街道菁華翠庭小區,小區內90%以上的居民都是客家人,因此客家鄉愁記憶館不僅傳承了客家文化,更是讓小區居民們擁有了滿滿的歸屬感。
客家鄉愁記憶館內到處都可以看到客家元素,這裡用文字、圖片、老物件等多種形式記錄著客家人遷徙歷史、衣食住行等客家文化。
客家鄉愁記憶館還把客家文化展示與居民活動空間巧妙地融合了起來,構建了易進入、易參與、易共享、可持續的鄉愁館·鄰裡薈,空間布局上採用摺疊性、可變化的原則,融入了客家舞臺、客家文化茶室、客家藝術工作坊、客家手工製作等多種功能。
白蓮池街道也以客家鄉愁記憶館為平臺,打造了熊貓有戲、「大熊貓+客家」文創社區營造等活動,平日裡豐富的特色文化活動充實著居民們的生活,用文化價值推進社區發展治理,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
滿足居民多層次的文化活動需求
保和街道和美社區生活美學館
和美社區結合和麗路示範街區打造工作,將社區生活美學館建設與街區藝術氣質提升融為一體,促進空間美學與社區建設的有機結合。
和美社區生活美學館
和美社區生活美學館以動靜分區為基本理念,設置了社區美育中心、川劇文化中心、和美劇院、棋藝課堂、舞蹈室、書畫室、聲樂器樂室等。同時,社區還邀請了專業團隊參與美學館規劃設計工作,在色彩搭配、功能布局、活動安排和居民發動等方面積極借力,形成多方聯動的專業化、科學化管理合作團隊,提煉總結可推廣、可複製的美學館建設模式。
和美社區以美學應用為前提,依託社區生活美學館,優化整合目前已有的「美學課堂」「社區藝術走廊」「最美川劇」「共享辦公空間」「社區文化集市」等品牌,深入挖掘轄區歷史文化和資源特色,注重收集社區故事和藝術作品,定期舉行居民藝術展覽、藝術課程培訓等,將天府文化內涵植入到群眾的精神世界,滿足了居民們多層次的文化活動需求。
將美學融入社區場景的空間打造,
也是成華居民對生活美學的追求體現。
成華將繼續促進空間美學與社區建設有機融合,
以創意提升社區氣質,以美學優化社區形態,
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生活質量。
成華的社區美學館還有哪些打開方式?
敬請關注,華仔帶你接著打探。
原標題:《在成華,社區美學館有N種打開方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