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大西南的雲南和廣西正在加大力度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這其中,加快高鐵建設是關鍵一環。
根據中國政府採購網日前發布的信息,深圳至南寧至昆明高鐵(雲南境內段)預可行性研究以及相關配套服務,已在公開進行招標,標誌著昆深高鐵正式進入項目前期工作。
按照昆深高鐵的路線圖,該高鐵將以昆明長水機場為起點,經貴州和廣西兩個省區,接入深圳西麗站,全線共設有36個站點。建成後將讓西南地區加快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這對於大西南地區尤其是雲南、廣西兩省經濟加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沿海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中西部的核心城市如重慶、成都經濟快速發展,進而帶動所在省域或周邊地區的發展,不過也有一些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尤其是同在大西南地區,雲南和廣西人口總量大,兩省份人口總量之和近億。不過這兩省份都是山地多平地少,教育水平低,是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都相當滯後的地區。
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雲南全省生產總值(GDP)17881.12億元,全省人均生產總值37136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64644元的57.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4829.5萬人,全省城鎮化率達47.81%,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11.77個百分點。
同期,廣西全區生產總值(GDP)20352.51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1489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4.2%。年末全區常住人口4926萬人,城鎮化率為50.22%,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9.36個百分點。
同時,兩省域的中心城市都不夠突出。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以昆明為例,昆明與周邊的強省會城市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西南地區中,成都、重慶等城市無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都比昆明好。成都和重慶有計劃經濟時代沉澱下來的基礎,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有先發的優勢。貴陽近幾年也很不錯,通過發展大數據產業,引領帶動貴州經濟快速發展。現在城市之間的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周邊城市快速發展,吸引集聚了更多的要素資源,昆明發展就黯淡不少。
丁長發認為,昆明和和南寧都要加快發展製造業和服務業,加快人口集聚,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平臺,進而帶動所在省域的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
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快產業發展,如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進而實現分工合作十分關鍵。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構建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龍頭,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輻射東南亞、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同時,要加強大灣區對西南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今年6月,廣西印發《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2019-2021年)》指出,要推進海上互聯互通建設。加快建設北部灣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主動融入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把北部灣港打造成為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加快對接大灣區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打造承接國內、溝通東協的北部灣區域性國際航空中心。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從目前來看,在我國與東協的合作中,單靠廣西的力量顯然不夠,如果把廣東與廣西結合起來,更有利於與東協合作,以及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
對雲南、廣西來說,儘管目前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比較低,但也意味著未來這些區域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隨著包括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通道等基礎設施的完善,未來這一區域經濟仍將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
以雲南為例,雲南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雲南省實現生產總值7957.43億元,同比增長9.2%,比全國(6.3%)高2.9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全國第一。,增速快的一大原因是,這幾年通過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建設,投資的拉動效應比較明顯。另外隨著一些工業項目的上馬,原有的電力等能源優勢也逐漸轉化為工業項目,帶動當地經濟快速增長。
但僅有這些還是不夠的,在能源優勢轉化為工業項目的同時,加快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快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進而提升當地城鎮化水平,加速區域經濟的發展,是未來這些地方仍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