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概念
我們知道伺服電機編碼器的解析度比如是160000P/r,如果絲槓導程是8mm,那麼PLC每發一個脈衝,如果沒有設置電子齒輪比,也就是電子齒輪比是1的話,那麼絲槓僅僅移動8mm/160000=0.00005mm,很顯然這個精度太高了,導致運行速度特別慢。這時候就要用到電子齒輪比,也就是0.00005乘以電子齒輪比,通過伺服放大器把這個很小的值放大,否則精度太高,在實際應用中用不到。
我們先了解幾個概念:
脈衝當量:控制器發一個脈衝執行機構所移動的距離。
減速比:是減速器輸入轉速和輸出轉速之比。或從動輪齒數與主動輪齒數之比,或伺服電機轉速和絲槓轉速之比。
指令脈衝:上位機發出的脈衝,也可以說是外部給定的脈衝。
反饋脈衝:伺服電機編碼器的解析度,即解析度,伺服本身的脈衝。
CMX:電子齒輪比的分子,是電機編碼器的反饋脈衝。
CDV:電子齒輪比的分母,是上位機給定的脈衝。
電子齒輪比:是用來把上位機(PLC)給定脈衝要換算成電機編碼器反饋脈衝同等意義,以便控制中心按給定指令要求控制伺服轉動定位。
根據電子齒輪比的定義:分子是電機編碼器的反饋脈衝,就是伺服電機編碼器的解析度如160000。分母是上位機給定的脈衝,即電機轉一圈給的脈衝(因為分子是轉一圈反饋160000個脈衝,所以參考標準要一致),伺服電機轉一圈絲槓走8mm,如果我們脈衝當量要定位0.01mm,那麼需要8/0.01=800個脈衝,也就是PLC發800個脈衝電機轉一圈。那麼電子齒輪比就是160000/800=200。
交流伺服學習好書推薦:
再比如三菱伺服套裝,MR-J3型編碼器解析度是262144(18位編碼器),MR-J2解析度是131072(17位編碼器)。以MR-J3為例,解析度是262144,這是電子齒輪比分子,分母是多少呢?當然如上也是800(由脈衝當量和絲槓導程決定),所以電子齒輪比是262144/800,最好化成最簡形式。65536/200=16384/50=8192/25,所以分子設定8192,分母是25。
所以臺達伺服我們設置P1-44是8192,P1-45是25。
所以三菱伺服我們設置PA06是8192,PA07是25。
02電子齒輪比的作用
機械可以以任意倍率的輸入脈衝進行移動。
03實例
例一:結構如下,要求每個脈衝對應10μm進給量。已知滾珠絲杆螺導程:Pb=10mm,減速比:n=1/2,伺服電機編碼器解析度:Pt =262144(三菱MR-J3型),求電子齒輪比。
解:我們都以電機轉一圈為基準,伺服編碼器反饋脈衝是262144,那麼PLC發送脈衝我們假設是X。
電機軸轉1圈,那麼絲槓軸轉動1/n圈,工作檯移動的距離20mm(Pb*1/n)。那麼很顯然每個脈衝對應的絲槓距離是Pb/nX,即10X10-3。
Pb*/nX=10X10-3。
可以解出X=Pb/(n*10X10-3)=10/(0.5*10*10-3)=2000
所以電子齒輪比CMX/CDV=262144/2000。所以,設定CMX=65536,CDV=500。
疑問:上圖是筆者在伺服說明書查到的,但是有個問題從動齒輪明顯比主動齒輪大,也就是主動輪比從動輪轉速要高,減速比怎麼可能是1/2呢?是2還差不多。
推薦私服套裝如下:
例二:要求PLC一個脈衝對應0.01°。已知轉臺:360°/rev,減速比:n=625/12544,伺服電機編碼器解析度:Pt =262144 pulse/rev。
解:我們都以電機轉一圈為基準,伺服編碼器反饋脈衝是262144,那麼電機轉一圈PLC發送脈衝我們假設是X。
電機軸轉1圈,那麼轉臺轉動1/n圈,怎麼知道的呢?利用比例如下
絲槓軸轉動1/n圈,轉臺轉動多少度呢?利用比例
Z=360°/n。
所以PLC發一個脈衝,轉臺轉動Z/X=360/nX,即0.01°。
即:360/nX=0.01。 X=(36000*12544)/625。
CMX/CDV=160/441。
推薦絲槓螺母副:
例三:上位機最大脈衝頻率100000HZ,伺服額定轉速50r/s,伺服編碼器解析度1048576,機械轉速比1:1,絲槓導程10mm,求:①負載最高速度,②脈衝當量,③電子齒輪比。
解:①額定轉速,即最高轉速,50r/s *10mm=500mm/s。
②脈衝頻率100000HZ => 1s發100000個脈衝;最高轉速500mm/s => 1秒走500mm,可以推出100000個脈衝走500mm,也就是1個脈衝走0.005mm,即脈衝當量。
③一個脈衝走0.005mm,絲槓導程10mm需要電機轉一轉,所以電機轉一轉需要10/0.005=2000個脈衝,即電子齒輪比分母,所以電子齒輪比為1048576/2000。約分:65536/125。
交流伺服套裝推薦:
04注意事項
#95後是不是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