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盤頭」,眾多美麗的小姐姐都不陌生,那高聳的髮髻,琳琅的配飾,既端莊典雅,又美麗大方,尤其是喜歡古裝、漢服的,且不論男女,那頭頂的與眾不同,讓人思緒不由得穿越千年,想了解千年之前,什麼是盤頭呢?
劇照源自網絡
下面這就是古代的盤頭。你不是在開玩笑?對,沒錯,這就是古建築中的「盤頭」。
古建築中的「盤頭」
《中國古建築瓦石營法》中,「墀頭」俗稱「腿子」,是山牆兩端簷柱以外的部分。分為三部分,下鹼、上身和盤頭。
墀頭最上部為「盤頭」
盤頭,又叫「梢子」,是腿子出挑至連簷的部分。它的總出挑尺寸稱為「天井」。根據盤頭的層數,可分為五盤頭和六盤頭。五盤頭比六盤頭少一層爐口。六盤頭逐層為:荷葉墩、半混、爐口、梟、頭層、二層和戧簷。
盤頭
盤頭的樣式多種多樣,作為建築正面中山牆首當其衝的部位,往往都非常精美,雕刻有各種各樣的圖案與花紋,或梅蘭竹菊(植物)、或松鶴延年(動物)、或福祿壽喜(刻字)、或五福送子(五隻蝙蝠)、或貓蝶相戲(寓意耄耋長壽),還有雕刻人物,例如壽星、財神等,甚至還有表達一個故事的複雜的磚雕等等。所有這些,無不寄託著古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也是顯示家族名望與實力的象徵。
盤頭
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盤頭,只是用磚砌築而成,沒有雕刻花紋。這種盤頭在民居建築中也比較常見,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將前簷挑出的距離大大增加,使得簷口的勾頭與滴水到簷柱的距離增大,既擴展了採光面積,又有效防止雨水對前簷走廊的侵蝕,同時使屋面整體形成較優美的弧線形式。
由此可見,古建築中的「盤頭」,與人的「盤頭」起著同樣的作用,既有實用的價值,同時也兼具美觀。千年之前的「盤頭」之美延續至今,在眾多現代化城市中,在現代鋼筋水泥的叢林裡,依然能夠向世人展示的古典傳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