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人駕校的故事

2021-01-12 中國僑網

 

紐約華人駕校的故事

    
    很多華人移民來到美國紐約,第一個印象就是「車多」。在路上開車的人們有的是一臉稚氣的高中生,也有的是滿頭銀髮的老者。在美國,汽車已經成為大部分人代步的工具,而不會開車的美國人恐怕打著燈籠都找不到。而駕駛執照,並不僅僅可以證明一個人開車的技能,也是美國最普遍的身份證。
    
    雖然在紐約這個公共運輸非常發達的城市,很多人不需要以車代步,但調查結果發現,紐約居民家庭汽車擁有率並不比其它州低。換句話說,當大部分上班族每天乘坐地鐵或公車上下班時,他們在回家後,或在周末都會開車出門。
    
    曼哈頓的擁擠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能夠開著車在馬路上與有些蠻橫不講理的計程車、大卡車同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剛剛通過駕駛執照筆試,到能夠輕鬆駕馭自己的愛車安全地行使在馬路上,這其中的過程既辛苦又興奮。
    
    有些華人剛剛來到美國,往往一開始過不了語言關。如何能夠在短期之內學會交通法規、熟悉考試路況,順利通過考試,拿到駕駛執照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頭疼的事。
    
    有人需要考車,那麼駕駛學校自然也就應運而生。翻開各大華文報紙,各種駕校、駕照包辦的廣告滿眼都是。而打開華商年鑑,華人駕駛學校的目錄就多達30多個。
    
    法拉盛是華人聚集地,自然這裡的華人駕校也很多。在緬街最熱鬧的羅斯福大道、擁擠的40路上行走,抬頭就能看到各類駕駛學校的大招牌。
    
    職業教練
    
    陳先生來自香港。已經在紐約居住將近10年的他多年來一直從事駕駛教練的工作。他說:「這是一份很讓人自豪的職業。」過去在香港的時候,陳先生就已經是一名全職駕駛教練了,同時也是香港高級駕駛協會的資深會員。他所擁有的十幾種駕駛執照讓人對他刮目相看。無論是普通的駕駛執照,還是中型、重型、貨櫃車、公共汽車、巴士的駕駛執照,每一個執照都體現了陳先生豐富的駕駛經驗。
    
    陳先生笑說:「世界上所有的車,除了火車我沒開過之外,什麼車我都開過。」的確,豐富的駕車經驗讓陳先生成為今天出色的教練。在他手上練習的學生,初學者第一次考牌合格率高達80%,而曾經有過駕駛經驗的熟手通過路考率在95%以上。
    
    剛剛來美國的第一年,陳先生到處找工作。開了半輩子車的他想在美國換個環境生活,他打算另謀高就。可由於剛來美國,對這個社會環境還不熟悉,他遲遲沒有找到稱心的工作。偶爾的一個機會讓陳先生打算撿起老本行,當一名駕駛教練。由於香港的交通規則與美國不同,最重要的是香港駕車方向盤在右邊,很多香港新移民剛剛來到美國開車都不太習慣。
    
    一次,一個朋友求陳先生帶自己練車。這位朋友雖然過去也有著幾年的駕駛經驗,可是對於紐約路況、交通規則和完全不同的駕駛方向,他很怕開車,更不知道該如何考取駕駛執照。陳先生當時雖然也剛來美國不久,但他已經完全熟悉美國的駕駛規則,因此他把自己經驗全部教給朋友。而他的朋友也在一個月之後順利考取到駕駛執照。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之後就不斷有來自香港的朋友找陳先生練車。有時候朋友請他吃飯,也有的給他一些錢。直到家人提醒他,陳先生才決定把教人練車職業化。他說:「我看到很多香港來的人不會在美國開車,很多人開著車不由自主地就往右邊靠,不管開車的人、坐車的人還是街上的行人都很危險。所以我想用我自己所擁有的經驗和知識,教他們如何正確在美國開車,讓他們可以安全駕駛。」
    
    10年後,陳先生已經是一名小有名氣的駕駛教練了,而他大部分客戶都是講廣東話的鄉親。說著相同的語言,有著相同的經歷,陳先生的大部分客人們總是會成為他的朋友。而這樣客人介紹客人,陳先生忙得不亦樂乎,周末都很少休息。
    
    說起教人學車,陳先生有很多故事可以講。他說:「很多華人來美國,考不到駕照很大原因是語言問題。」的確,大多數華人在考筆試的時候都會選擇中文考題,可到了路考的時候,就只能說英文了。
    
    陳先生的一個客人連著考了兩次路考,總是在緊要關頭出現錯誤,怎麼都過不了,很讓他頭疼。由於英文不好,再加上考試的時候精神緊張,考官讓他打開引擎,不要開車,對方只聽懂了打開引擎,後邊的話沒仔細聽,便開動車子。就這樣,考官的臉馬上沉下來,第一次考試沒通過。陳教練告訴他,一定要完全聽考官的話,不要緊張。第二次,考官讓他在第二個紅綠燈右轉,他也只聽到右轉,沒聽懂在哪一個紅綠燈轉,轉過去之後考官讓他把車子停下,又沒有通過。陳先生說,這樣的情況很多發生在新移民身上,並不是他們的駕駛技術不好,而是對考官的話並不能完全理解。所以陳先生除了教人開車之外,他還教學員們最基本的英文,讓他們能夠在路考時完全明白考官的意思,儘快拿到駕照。
    
    最近是暑假期間,來學車的學生特別多。別人周末休息,陳先生卻要周末教學生。看著他曬得黝黑的手臂,陳先生說:「每天在車裡坐十幾個小時,胳膊曬掉皮都是小事。」
    
    王先生15年前在華埠一家駕駛學校工作,專門教人開車。培訓學員的車輛自備,一堂課45分種,收費20元。每月收入大概在2500元左右。在紐約教人開車需要交通局發出的教練牌照,但當時在華埠,很多教練都沒有牌照,卻照樣指導學員上路。
    
    王先生白天在教車,晚上跑到交通局指定的大學學習交通法,希望考取教練牌。他說,記得班上只有他一個華人,來學習的有前蘇聯的、中東的還有印度的學生。按照交通局規定,每個學員必須要有5年的駕駛經驗,並且要所在的駕駛學校開出一份工作證明,證實他已經在駕校內工作兩年。
    
    王先生花了4個月的時間學習交通法,以及學習如何教授交通規則電影班等課程。通過兩項考試後,終於拿到教練牌。這張牌照不僅可以讓他光明正大地在路上教人開車,還可以帶學員去考場路試,並且在學校內開設電影班,以此批出考路試必須的電影紙。
    
    在唐人街教了幾年,王先生決定自己開一間駕校。去交通局辦手續,找店位,購置辦公用品,全是他一人搞定。學校一開就是10年。王先生說,十幾年前,華人開的駕駛學校並不多,收費也高。可以現在駕駛學校越來越多,一堂路課竟然降到15元,另一邊交通費和油費仍不斷上漲。
    
    儘管如此,王先生仍做得十分開心,現在他的工作變得十分輕鬆,大部分的事情都交給員工去做,他自豪地說,十幾年下來,華埠很多開車的人都是從他自己手中教出來的。
    
    僱傭槍手幫人代考路試筆試過去在華人社區是公開的秘密。王先生對此不以為然。他說,要求這方面的服務的顧客大都不懂英文,有的甚至連中文都不認識,還有的是在外州工作的人,根本沒有時間來紐約考試。可是他們真的需要一張駕照在這裡工作生活。那些人都是職業槍手,一天能在不同甚至同一個地方考兩三次,換了件衣服,帶了頂帽子,即使早上剛剛遇到這個考官,他們下午照樣上車應試。王先生說,在老外眼裡,華人長相都是一樣的。即使把照片放在你面前,也認不出來。槍手幫人一次筆試能賺100元,一次路試200元。一天幫人考三四次,那收入就不得了。不過後來由於幹這行的人越來越多,老外也被華人教得聰明了,槍手幫人考試也越來越難,近幾年逐漸銷聲匿跡,並朝新澤西等地另謀出路。
    
    膽小媽媽
    
    在國華駕校樓下,記者看到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她一邊看地址,一邊說:「報紙上好像寫的就是這個地址。」在與這位媽媽聊天之後,記者了解到,馮女士打算考一個駕執照。由於對交通規則不熟悉,不敢上路,她想來駕駛學校找一個教練帶著練練車,希望能在一個月之內考到駕駛執照。
    
    馮女士的先生在康州一個電腦公司上班,平時都是開車上下班。馮女士今年3月剛剛申請到籤證,與6歲大的兒子來到紐約與先生團聚。剛開始的時候,馮女士認為住在艾姆赫斯特很方便,每天領著孩子坐地鐵買菜、逛街。日子過得很快,現在已經是暑假期間,馮女士和孩子每天都呆在家裡沒事做。先生鼓勵妻子去考駕駛執照,這樣就能開車帶孩子去動物園、植物園等地方遊玩,讓生活更豐富一些。
    
    從未碰過方向盤的馮女士對車有些恐懼感。她說:「每次我先生開車帶我出去,看到街上的人我就怕。讓我自己開車出去,那怎麼行啊?」剛剛拿到了學習駕照的她一共學過兩次車。第一次,馮先生在一塊家附近的學校停車場裡教太太最基本的駕駛技術。第二次,帶著她先在停車場裡繞了幾圈,就在家附近的小路上開起來了。馮女士心裡比較害怕,看到對面有車開過來,便嚇得大叫。馮先生罵也不是,勸也不是,最後決定讓太太花錢去駕駛學校學習。
    
    馮女士說:「我以為這裡的駕駛學校跟中國大陸的一樣,都是在一個專門的空地上開車。沒想到這裡的教練直接就帶人上路了。」駕駛學校門口的招牌上寫著「專門培訓膽小婦女」。看著招牌,馮女士樂了,她說:「原來害怕開車的女人不止我一個啊。」或許經過專業教練的正規培訓,馮女士很快就可以不再懼怕馬路上迎面開來的車子,也可以很快帶著孩子在陽光明媚的下午去公園遊玩了。
    
    駕駛學校服務多
    
    現在華人經營的駕駛學校基本差不多。首先學員需要自己去DMV(交通管理局)通過駕駛執照筆試考試,拿到學習駕照後再來駕駛學校報名。駕駛學校的第一步課程先從看教學片開始。通常教師通過幻燈片、圖片和錄像講解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不同的路況和複雜交通流量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看過教學片就可以上路了,不同情況的學生需要選擇不同課程。通常從未開過車的學生需要大約10節課左右才能掌握開車基本的技巧和熟悉路況。而有駕駛經驗的學員只需要兩到三節課就可以參加路考。現階段,一般駕校收取20至30美元一節課不等的費用,一節課大約在1小時左右。所有駕駛學校都設有「包考」課程,就是學員交一定的學習費,上10節左右課程,保證考取駕駛執照,費用大約在300美金左右。這些費用包含駕駛教練車,而每次考試需要借用教練車則每次要另付40元。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華人開辦駕駛學校,這樣讓本來已經飽和的市場又增添了競爭。駕駛學校收費的一再降低、服務的不斷更新才能吸引不同需要的客人。沒有車的客人需要借用駕駛學校的車考試,教練需要親自到學員家中接送,陪同對方考試。也有的學員多次都考不過,教練便會帶他們到新澤西考路考,原因是新澤西的考官比較松,路況簡單。
    
    為了能使學員順利通過考試,教練對DMV考官的性情都有所了解。比如說,法拉盛路考中心的某個黑人女考官星期幾休息,她脾氣如何,她喜歡聽到什麼樣的話;唐人街某個高個子考官對某一類女孩子特別松等等。
    
    翻開報紙,記者隨手撥打了一個駕駛學校的電話號碼,對方第一句話問的就是「有身份嗎?」仔細詢問之後才知道,原來駕駛學校對於各類報名的學員都有不同的教學課程。
    
    9.11恐怖襲擊之前美國考駕駛執照只需要一本護照即可,而9.11之後申請駕駛執照的程序變得繁瑣。在White Stone的交通管理局(DMV)的大門口記者看到張貼的大告示,表明任何申請駕駛執照的人必須先要出示社會安全卡。最基本的文件包括:有效護照、社會安全卡、入境時海關附在護照上的I-94表,或工卡、學生所持的1-20表等等。這些要求讓很多身份證明不齊全的移民們大喊頭疼。
    
    今年美國國會眾院在通過了HR418法案(吊銷非法移民駕照)並將草案交聯邦參議院審議,該法案如果全面通過並生效,將嚴格限制各州對非法移民核發駕照,並嚴禁移民以駕照作為自己的身份證明。事實上,紐約州吊銷非法移民駕照的行動自去年就開始實施,車輛管理局已發出30萬封要求審核駕照持有人社安號的信件,目前約有1.7萬人的駕照被吊銷或拒發,其中包括部分跨州的商業車牌駕照。這一行動不僅讓眾多的人失去打工謀生的手段,更讓成千上萬的非法移民陷入恐懼和不安之中。這樣一來,很多移民失去了申請駕駛執照的資格,這也相對影響了駕駛學校的生源。一名駕校負責人告訴記者,很多留學生都不能申請駕照,生意被影響了不少。此法案表明,在美國合法居留沒有限定期限的國際訪問者,只能擁有有效期為一年的汽車駕照;期滿後,申請駕照延期者必須提供其合法身份已經得到延長的證明才能續延駕照有效期一年。而留學生的駕駛執照也只能被延期到畢業那一天。
    
    剛剛從路易斯安娜州搬來紐約找工作的劉小姐5月份拿到碩士學位。半個月前她找到了一份工作,前幾天去交通管理局轉駕照。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她,由於她的學生1-20表在5月過期,雖然她外州駕照明年6月才到期,但他們不能給劉小姐換駕照。他們表示,就算劉小姐重新考取駕駛執照,她的駕照也只能辦到明年5月,就是劉小姐臨時工卡過期之日。每天需要開車去長島上班的劉小姐很苦惱,她說:「駕照沒有了,我以後怎麼上班?」
    
    很多駕駛學校也在費盡苦心幫助學員們儘量爭取到駕照。據說,很多駕駛學校代客人去外州考駕照,因為某些州目前還沒有對非法移民領取駕照有法律限制。這位負責人說,無論是非法移民,還是留學生,他們在美國居住就應該有權利考取駕照,不能因為害怕恐怖分子就斷送很多人的謀生之路。他的話一語雙關,一邊表明駕駛學校的生意受損,一邊表示很多移民沒有駕照就無法生存。
    
    安全第一
    
    有的人說,當駕駛教練即容易,賺錢又多。其實不然,駕駛教練的辛苦並不是人人都能夠體會的。林女士來自上海,在美國的6年之內相繼在不同駕駛學校任教練一職,去年才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小規模駕校。她的客人大多都是熟人介紹來的。自從當上老闆,林女士從未休息過一天。她說:「別人忙的時候我也忙,別人休息的時候才是生意來的時候。」有些上班族想學車,只能晚上或者周末學,林女士也只能方便客人,經常晚上11點多才回家。她說:「賺錢不容易,我們只能根據客人的要求來安排時間地點,自己不能選擇。」
    
    林女士表示,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駕駛教練開著教練車教學生,並不存在危險性,就算臨時有事故,教練完全可以用教練剎車控制車子行駛,不會出事。林女士說:「就算這樣,也還是有一定危險性的。我可以控制車子的剎車,但是不能控制外邊的情況。」有一次,林女士帶一個中年婦女上路學車,這時候在單行線上一部車子迎面駛來,對方應該不熟悉這裡情況,因為這是雙行線。剛開車沒多久的那名婦女嚇壞了,手離開方向盤,腳也不知道該放哪兒。林女士馬上踩自己腳下的教練剎車,車子停在馬路中間,對面逆行的車仍然向前行駛。雖然後來兩部車子的行駛速度都不高,沒有發生車禍,但林女士還是心有餘悸。她說:「我能踩剎車,可是時間太短,沒辦法控制方向盤,把車挪到馬路邊上。如果我們的速度再快一點,逆行的車也剎不住車。」這樣的危險情況會不斷發生在教練教車的過程中,但經過多年的磨練,她已經習以為常了。她說:「我聽說以前在加州考駕照要開高速公路,很多駕駛教練都在高速公路上出事。幸虧我不是在加州當教練,要不然,遇到膽小,遇到情況就不抓方向盤的客人,我早就死了好幾回了。」
    
    身為一名駕駛教練,林女士不僅教客人如何開車,她總是在關鍵時刻提醒客人怎麼對付各種情況。她說,開車安全第一,不能讓客人從自己這裡出去發生意外。對於剛剛學開車的學員來說,林女士是一名非常和藹可親的教練,她從來不責罵客人,反而以女性的溫柔和柔韌教導對方如何正確駕駛。相反的,林女士對很多已經開車多年的「老手」非常嚴厲。她說:「很多人以為自己開了好多年車就一次考到駕照,可他們不知道自己開車時候毛病太多,不僅不容易考到車牌,也對自己的安全造成影響。」
    
    作為駕駛教練,需要具備當老師的素質。比如說,教練本身知道如何平行停車,可教會一個學員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練的耐心、解釋能力和責任心在這個時候就會被體現出來。有的學員一來就告訴林女士來學車的目的是要考駕照,她總是勸說對方,考到駕駛執照不是難事,如何安全駕駛,給自己一個安全保障才是最重要的。
    
    做一個出色的駕駛教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對自身要求的提高、專業知識的鞏固都是必要的。在教車過程中,林女士一遍遍告訴旁邊的學員說:「看到Stop Sign一定要停穩。心裡默數3下,然後把車子往前挪一點,再左右看一遍,然後慢慢行使到街上。」這句話她不知道已經說過多少遍了,她一再強調,這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官,在現實生活中開車也應該是這樣的。
    
    在考路考的時候,林女士建議學員做一個「三回頭」的動作。首先,上車之後,繫上安全帶的時候要左右觀看;在考官示意開啟引擎後再一次前後左右觀看;最後在考官示意行駛的時候再左右看一遍,這樣才能讓考官知道自己有很高的安全警惕性。林女士說,很多人開車時候的毛病都是過去的,老司機很難改;但新手可以儘量學好,做到沒有毛病。林女士的一個客人曾經是中國大陸某大公司公派過來的司機,在國內做過十幾年司機的那位先生考了兩次路考沒有過,考官說他是「危險性駕駛」。在無奈的情況下,這位先生找到了林女士,希望她能「指點迷經」,早日拿到駕照。老司機的魯莽和不耐心統統讓林女士看在眼裡,在她耐心教導和勸說之後,這位司機也慢慢學會了如何在Stop Sign之前停穩,如何做「三回頭」,終於順利考取駕照。
    
    有的人自認為駕駛經驗豐富,不把考官看在眼裡,可一旦路考失利,他們就只能回頭來找教練。林女士表示,很多老司機在馬路上換線不打指示燈,也有的單手握方向盤,更有的喜歡按喇叭,不讓行人等考官眼中的「大毛病」很多,只有完全克服自己的壞毛病才能順利拿到駕照。(來源:美洲時報,作者:薩莎)
    



相關焦點

  • 紐約華人社區代考駕照成公開秘密 安全隱患引擔憂
    紐約華人社區代考駕照成公開秘密 安全隱患引擔憂   中新網12月28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導,位於布魯克林七大道的「紐約商業駕駛學校」通過作弊等欺詐手段來幫助學員獲取商業駕照一案,對主犯夫婦二人的宣判尚在聯邦東區法院進行中;而透過該校作弊獲取商業駕照的華裔司機張堅耀駕駛大巴在維吉尼亞州翻車,造成眾多死傷的案件至今也讓人記憶猶新,儘管其在今年初被判入獄6年,但死亡的4名乘客家庭至今無法抹去親人離去的傷痛。
  • 紐約考摩託車駕照華人激增 報名者多為中餐外賣郎
    中新網1月10日電據美國《僑報》報導,就在2013年11月1日紐約市禁止電單車上路以來,針對這項法令大家褒貶不一,其中對外賣送餐行業來說影響巨大,甚至更有為了爭取合法使用電動單車,華人餐館外賣郎和華人職工會組成「促進單車負責任行駛」聯盟,呼籲商家和工人籤署請願書,用以說服民選官員,要求電動單車合法化行駛。
  • 在紐約、在巴黎,身處疫情中心區的華人,經歷了什麼?
    1在紐約疫情中心區抗疫 這位華人醫生經歷了什麼近幾個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美國蔓延,華僑華人以及中國留學生的生活各方面也受到很大影響,而在美國紐約,有這樣一支華人醫生隊伍,在紐約有一位奮戰在疫情中心區的華人醫生,她叫尚玥婷,疫情爆發以來,她每天奔波於醫院、養老院、康復中心以及診所之間,為新冠肺炎病人提供醫療幫助,那麼在這期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 李健:為華人服務的「摩託夢」
    於是,我先在美國人經營的摩託車行工作與學習,再考取了行業內最高資格政府年檢師,成為紐約第一位具有摩託車年檢資質的中國人。之後,我與朋友一起合作,開設了首家華人摩託車行,同時提供銷售、維修、年檢,既賣車也維修。因為熱心誠懇的服務,迎來了不同行業和不同族裔的客人。
  • 旅美華人李健的「摩託夢」:盼為更多華人服務
    中國僑網9月27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很多華人移民來到美國紐約,第一個印象就是「車多」。在路上開車的人,有一臉稚氣的高中生,也有滿頭銀髮的老者。雖然汽車已經成為大部分人代步的工具,但是摩託車在美國人的生活中卻是一個休閒工具,在美國騎摩託車的華人也少之又少。李健就是在美國華人中玩摩託車的一分子。
  • 紐約華裔抱怨駕照路考難 例數考官苛刻態度差(圖)
    記者走訪駕校、考場、對話教練、學員,為讀者了解紐約考駕照的二三事。  雪莉是一名會計師,從賓州來到紐約工作已經3年了。就在今年1月購置新房的雪莉為了交通方便決定考駕照並且買車,於是就在1月中雪莉在一家華裔的駕校報名,在順利通過筆試後雪莉覺得開車上班已經近在咫尺時,紐約市的路考打破了雪莉的美夢。
  • 紐約華人美甲店老闆示威 抗議《紐約時報》報導不實
    10月6日,約300名紐約市美甲店老闆抗議《紐約時報》報導不實,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華人。中國日報網10月8日電(信蓮) 據美國媒體報導,10月6日,約300名紐約市美甲店老闆,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華人,來到位於曼哈頓8大道41街的《紐約時報》總部前舉行抗議示威活動。他們要求紐時為今年5月份的一篇採訪文章道歉。一個活動組織者說,如果得不到答覆,他們要每周都來抗議一次。不過,《紐約時報》隨後回應說他們的報導是有根據的。
  • 《漂在紐約》真實再現海外華人新移民生存現狀
    《漂在紐約》真實再現海外華人新移民生存現狀 優秀的名人傳記能夠真實地再現主人公的生平,但能成為這些傳記主人公的只是極個別名人,其生平對海外廣大普通華人的生活現狀未必具有代表性。  海外普通華人新移民的生活現狀究竟如何?  立玉女士的《漂在紐約—美國華人新移民生存狀況實錄》一書填補了這一空白。該書記錄了從事20多個不同行業的23位華人新移民在美國最大的都市紐約的真實生存狀況。
  • 紐約法拉盛華人超市月餅種類繁多 成華人購買搶手貨
    紐約法拉盛華人超市月餅種類繁多 成華人購買搶手貨
  • 在美打工華人男子因車禍去世 紐約華人社區伸出援手
    在美打工華人男子因車禍去世 紐約華人社區伸出援手
  • 「一段可悲而光榮的歷史」:紐約最後的華人手洗店的故事
    根據紐約市夥伴關係( Partnership for New York City)估計,紐約市三分之一的本地小企業(約7.7萬個)將因新冠疫情而永久關閉,而這些小生意的關閉對移民社區造成的影響更加嚴重。 雖然紐約州長安德魯科庫莫(Andrew Cuomo)認為自助洗衣店是必不可少的行業,但許多企業(例如新家洗衣店)都被暫時關閉以抑制病毒的傳播。
  • 第二屆紐約華人學生歌唱大賽總決賽在紐約落幕
    由紐約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會(NYUCSSA),香港學聯(HKSA),以及臺灣學聯(TASS)聯合舉辦的音樂大賽「約你唱首歌」第二屆華人學生歌唱比賽於11月21日晚在紐約Manson Hall舉辦決賽,並順利落幕。
  • 「圖刊」疫情下的紐約華人社區
    當地時間4月6日,紐約法拉盛華人社區,一位民眾身穿防護服去藥店取藥。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統計數據,截至6日傍晚,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60000例,其中紐約州確診病例超過130000例。紐約法拉盛華人社區,一名女性頭戴面罩行走在街頭。
  • 紐約首個華人音樂劇團成立 為華人演員創發展機會
    (美國《世界日報》/鄭怡嫣 攝)中國僑網12月1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大紐約地區首個、也是唯一一個華人音樂劇團MSG劇團(Mandarin Stage Group)日前在紐約成立。當地時間12月7日,該劇團在紐約布魯克林否畫廊(Fou Gallery)帶來首場音樂會,該劇團的原班人馬曾在2019年推出中文版本的經典音樂劇「我,堂吉訶德」,吸引眾多華人觀眾,他們將每年製作並推出一部中英雙語的劇場音樂劇及相關活動,為志在東岸打拼的華人演員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 紐約重啟:華人和他們經歷的生死百日
    和4月時的武漢「解封」不同,紐約的「解封」採用了「重啟」一詞。原因大概是因為紐約從未真正「封城」,而是關閉非必要設施。 這個城市有著亞洲以外最多的華裔人口。2018年數據顯示,將近840萬紐約人中,有48.6萬華人。
  • 移民故事|天涯童蹤(11):在紐約華人家庭蝸居地下室
    他像其他的紐約打工族一樣,每天早出晚歸,到唐人街上班需要坐上近一個小時的地鐵。我管他叫阿手先生,因為他名字的讀音跟「手」同音,阿手先生個子很高,我一聽就聯想起一雙又大又巧的手,挺逗的。中文的姓名有不少是很有意思的,比如我的名字,讀音跟「國家」相似。阿手先生白天上班,兩個女兒到附近的一所華人辦的暑期補習班上課,家裡就剩下我和梅姨兩人。
  • 這些都是紐約大學的華人校友
    這些都是紐約大學的華人校友紐約大學是一所世界頂尖級私立研究型大學,在各類大學排名中均名列前茅,被列為25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所學校中的華人校友們。馬英九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臺灣地區領導人。
  • 紐約水牛城華人攜手推動中文教育進學區
    長期以來,當地華人就有將中文課納入正規教育體系的願望。從2018年4月開始,當地華人以中文學校和華人社團為紐帶和後盾,經歷種種波折和困難,最終攜手使推動中文課成為學區的正式課程。這一過程背後凝聚了水牛城華人的集體努力和心血,也湧現出了很多感人故事。
  • 實拍疫情下的美國紐約法拉盛華人社區
    實拍疫情下的美國紐約法拉盛華人社區
  • 華人藝術專業留學生紐約打造室內設計展
    原標題:華人藝術專業留學生紐約打造室內設計展由來自紐約四大藝術學院——普瑞特藝術學院、帕森斯設計學院、紐約視覺藝術學院,以及紐約時裝學院的華人學生聯合打造推出的室內設計展「Paradoxity」於當地時間11月1日晚在曼哈頓下城開幕。記者:張一弛編輯:程一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