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加槓桿迅猛:年內已有30家觸及信披紅線 新增借款超6800億元 搶...

2020-12-1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券商加槓桿迅猛:年內已有30家觸及信披紅線,新增借款超6800億元,搶拼「重資本業務」

摘要

【券商加槓桿迅猛:年內已有30家觸及信披紅線 新增借款超6800億元】12月8日,國金證券、天風證券、東海證券均披露了年內新增借款規模,今年前11個月,天風、東海、國金三家券商的累計新增借款分別達到上年末淨資產的57.81%、47.20%和42.02%。(21世紀經濟報導)

  券商「加槓桿」已成趨勢,多家上市券商因新增借款達到信披紅線而發布公告

  12月8日,國金證券天風證券、東海證券均披露了年內新增借款規模,今年前11個月,天風、東海、國金三家券商的累計新增借款分別達到上年末淨資產的57.81%、47.20%和42.02%。

  據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下半年,就有至少30家券商公告稱,年內累計新增借款規模超過上年末淨資產的20%,其中不乏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這樣的大型券商。

  值得注意的是,共有11家券商的年內新增借款佔上年末淨資產比例超過50%,中金公司、財信證券2家券商的這一比例更是超過150%。

  30家券商借款觸及信披紅線

  「今年來,券商很明顯的動作就是到處借錢,通過各種途徑,主要包括短期融資券、公司債、次級債、收益憑證等。」一位券商人士告訴記者。

  證監會發布的《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第四十五條規定指出,債券發行人應當及時披露能影響其償債能力或債券價格的重大事項,具體包括發行人當年累計新增借款或對外提供擔保超過上年末淨資產的20%等事項。

  從新增借款規模來看,共有19家券商年內新增借款超過百億元。當中超過500億元規模的有中金公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中信證券中金公司的借貸情況較為激進,年內新增借款833.17億元,相當於上年末淨資本的171.67%,兩項數據均為業內最高。

  另一家較為激進的券商為財信證券,年內新增借款金額為117.28億元,遠小於幾家頭部券商,但因為淨資產規模有限的原因,佔上年末淨資產的比例卻高達155.10%。

  幾家頭部券商借錢力度也不弱。就借款規模來看,海通證券前10月新增借款586.19億元,僅次於中金公司,佔上年末淨資產的比例為41.54%,總借款餘額為4011.94億元。

  「行業龍頭」中信證券前8個月新增借款566.65億元,佔上年末淨資產的比例為34.25%,總借款餘額為4181.86億元。

  據公告數據,這30家券商年內新增借款合計已經達到6810.72億元。目前來看,無論是行業龍頭,還是中小券商,在業務擴張的新周期下,通過借錢加槓桿來謀求進一步發展已成共識。

  券商「借錢」偏好直接融資

  根據公告披露,券商新增借款主要來源主要包括銀行貸款,發行債券以及其他借款三種。記者發現,目前券商新增借款以發行債券、或收益憑證等其他借款渠道為主,較少使用銀行貸款的渠道。

  比如借款規模最高的中金公司,截至10月底,銀行貸款累計淨減少5.82億元,發行的債券餘額累計淨增加484.7億元,其他借款累計淨增加354.91億元。

  具體而言,中金公司的其他借款主要是由收益憑證、同業拆入資金、融資票據、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等構成。

  與銀行貸款相比,更多券商偏好發債等直接融資方式。

  12月8日披露公告的國金證券,借款則主要由債券構成。其中銀行貸款較2019年末僅增加0.08億元,債券餘額增加 72.71億元, 其他借款增加14.56 億元,主要系信用拆借、 證金公司轉融通融入資金增加所致。

  中信證券的新增借款主要來自於應付債券。截至8月底,銀行貸款增加95.91億元,應付債券及應付短期融資款餘額增加325.36億元,佔新增借款總額的57.42%,其他借款增加145.38億元,主要為回購規模增加。

  招商證券雖然不少借款是銀行貸款,但主要系境外子公司開展新股申購融資業務所導致。截至10月底,公司銀行貸款增加 335.55億元,佔新增借款總額的65.04%,另外,招商證券發行各類債券190.5億元。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資本市場研究專家況玉清指出,對於資信條件一流的券商而言,直接融資的成本低於銀行借款成本,多數券商發債融資成本可能在3%-4%,但從銀行貸款的利率可能在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附近。

  加槓桿拼「重資本業務」

  除滿足日常經營的流動性需要外,迅速補充大量資金有利於證券公司拓展業務,特別是「重資本業務」,有望因此得到充分發展。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向記者分析,「券商加槓桿和去槓桿同步於股市周期,股市今年的行情不錯,尤其是註冊制之後科創板和創業板表現火爆,所以融資槓桿需求抬頭,當然融資需求在資本市場上行的時候有所放量也是合理現象。」

  資深證券分析師郭施亮告訴記者,「券商借款大幅增加,一方面主要得益於牛市大環境,融資融券股權質押、自營等重資本業務成為券商加大借款的驅動因素。」他認為,在經歷15年的股權質押平倉風波後,券商應該對過高的槓桿率有防範之心,及時公告新增借款的具體情況,也是防風險守底線的體現。

  今年三季度報告顯示,中金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88.28%,比2019年底提升了2.35個百分點,在A股46家上市券商中位居首位,比第二位的中信建投高出近6個百分點。

  資本負債率的提高,從側面顯示出中金公司充分利用風控指標以內的加槓桿策略,以提高資本運用率。在高槓桿下,中金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ROE)也位居前列,達到9.32%,位居全行業第四位。

  縱觀幾家頭部券商,加槓桿的趨勢也較為明顯。三季報顯示,中信建投中信證券申萬宏源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2.45%、82.39%以及81.19%,比去年底提升了3.29、2.37、3.03個百分點。

  在去通道的大背景下,券商過去主要依靠通道業務賺取佣金的模式已不可取,面臨向資本型中介轉型的問題。從長期來看,券商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信用業務、自營業務等佔用資本金的「重資本業務」規模擴張帶動,因此加槓桿顯得勢在必行。

  目前監管對券商槓桿率的要求總體算是比較寬鬆的,主要通過《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及《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規定》對資產/資本與負債的比例進行限制。

  今年6月,證監會發布的新版《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規定》正式施行,其中規定連續3年AA評級券商,風險資本計提享受0.5折,並放寬投資成份股、權益類指數基金、政策性金融債等產品的風控計算標準,利好券商提升槓桿率。

  從今年第三季度財報來看,資產負債率排名前10位的上市券商當中,有7家的營業收入同時也位居行業前10位,隨著重資本業務空間進一步打開,頭部券商利用加槓桿撬動業績的優勢將更加明顯。

  經營風險仍不可小覷

  2019年下半年,多家券商因股票質押業務違規受到監管處罰,今年以來,有多家券商公布了相關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規模,券商因質押式證券回購交易糾紛提起訴訟的事件時有發生。

  申港證券的數據顯示,多家證券公司發布公告,其中15家券商前三季度資產減值準備超過2億元,絕大部分資產減值準備是針對股權質押業務。

  其中,中信證券50.27億元、海通證券34.49億元、華泰證券11.27億元,三家頭部券商佔比六成以上,成為券商行業利潤增速的最大拖累。

  中信證券計提規模最大,高達 50.27 億元,同比增加593.84%,佔去年淨利潤的40%,引發市場關注,主要由於股票質押式回購和約定式購回項目信用風險上升。其中,計提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人民幣35.18 億元,相對比 2019 年計提人民幣7.91億元,同比增加344.75%。

  11月6日,央行發布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A股上市公司股票質押規模為5790億股,較上年下降8.76%,十年來首次出現下降,股票質押融資爆倉風險出現下降。

  總體而言,A股上市公司股票質押規模已經出現下降,券商股權質押整體風險趨於收斂,但股市仍處於動蕩狀態,未來股權質押風險可能帶來的問題仍不可小覷。

  除新增借款外,上市券商還通過定增、配股等多種再融資方式「補血」,而就資金用途來看,往往將「擴大資本中介業務」放在首位。

  海通證券分析師孫婷表示,高槓桿在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亦加大了經營風險。對比來看,金融危機前,美國投行以高槓桿驅動高收益,通過資本中介業務提升槓桿,再利用槓桿在風險中介業務上獲利。過高的槓桿、過於複雜的產品結構及風控的不足,成為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一大導火索。

  在當前的資本風險監管體系下,如何在平衡槓桿及收益率的同時提升ROE,是券商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522)

相關焦點

  • 券商加槓桿迅猛:年內已有30家觸及信披紅線 新增借款超6800億元
    (原標題:券商加槓桿迅猛:年內已有30家觸及信披紅線 新增借款超6800億元)券商「加槓桿」已成趨勢,多家上市券商因新增借款達到信披紅線而發布公告。據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下半年,就有至少30家券商公告稱,年內累計新增借款規模超過上年末淨資產的20%,其中不乏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這樣的大型券商。值得注意的是,共有11家券商的年內新增借款佔上年末淨資產比例超過50%,中金公司、財信證券2家券商的這一比例更是超過150%。
  • 14家券商新增借款超2000億 加槓桿拼重資產業務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閆晶瀅進入四季度,上市券商與上市房企又開啟了新增借款公告的賽事。進入今年下半年,至少已有14家券商(A股上市券商和新三板掛牌券商,下同)陸續披露新增借款超過上年淨資產20%或40%的公告。
  • 中信證券獲批發行公司債 券商「加槓桿」跡象凸顯
    本周,2021年證券業第一筆超大額度公司債「亮相」,中信證券獲批發行不超800億元公司債,引發業內關注。在金融業對外開放以及證券業「馬太效應」的發展背景下,券商需要快速提升資本實力與競爭力,融資意願更加迫切。
  • 券商年內發債融資規模突破1.6萬億元 年內兩家上市券商發行可轉債...
    12月10日,財通證券發行38億元的可轉債,這是年內第二隻由券商發行的可轉債。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券商通過發行證券公司債、證券公司次級債、短期融資券及可轉債的形式,已累計募資16101.31億元,同比增長90.65%。對於券商年內密集發債「補血」,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趙亞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利率較低,正是發債的好時機。
  • 券商財富管理業務透視:多家券商上半年新增開戶數超30萬
    伴隨佣金率持續下滑以及券商財富管理轉型進程加快,上半年有18家券商的經紀業務收入佔比低於30%。在此過程中,券商的投顧等綜合實力也在不斷提升。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券商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523.1億元,比去年上半年增長17.82%,佔總營收比例為24.51%(2019年度證券經紀業務收入佔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1.85%)。 《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及券商公告統計,2020年上半年39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經紀業務(財富管理、個人金融等全包括在內,下同)收入774.9億元。
  • 長三角魔幻土拍:多地塊觸及最高價 房企披多個「馬甲」搶地
    來源:貝果財經原標題:長三角魔幻土拍 :多地塊觸及最高價 房企披多個「馬甲」搶地本報記者/張玉/郭陽琛/上海報導當時間的指針滑向12月,熱鬧的土地市場似乎鏖戰正酣。而在「兵家必爭之地」長三角,魔幻的「搶地大戰」正在上演。
  • 超10億資金涉及信披違規,「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及控股股東收「預...
    或受該消息影響,9月18日,加加食品股價高開高走,最終封上漲停板,最終報收3.98元。1超10億資金涉及信披違規證監會對加加食品的立案調查始於2019年6月5日。《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證監會此次主要追究加加食品信披違規,涉及金額高達10.678億元。
  • 槓桿資金加倉至年內新高,食品飲料、券商「頭部公司」均獲增配
    另據最新數據顯示,兩市槓桿資金再度創出了年內新高,並且顯著增加了對非銀金融與食品飲料等行業的布局。接受《紅周刊》採訪的機構人士表示,成長與周期或將繼續呈現輪動與並存的局面。這也意味著,無論周期股與成長股都將呈現新的布局良機。
  • 正規股票配資平臺開戶在線槓桿金斧子炒股配資:股票配資有哪些習慣...
    據不完全統計,超過11家券商資管的主動管理規模提升速度明顯,其中,國君資管主動管理規模佔比從38%提升至59%,海通資管從20%提升至47%,招商資管、華泰資管、安信證券等主動管理規模佔比增幅超15%。 另據了解,未來券商資管機構也將牽手銀行理財子公司,共同塑造新的資管生態。
  • 2020年券商大盤點:全國營業部超10500家!千億市值券商達11家,中信...
    A股券商股總市值方面,2020年12月31日,有11隻個股市值超千億元。它們分別是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東方財富、中金公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國信證券、中泰證券、海通證券、申萬宏源。其中,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東方財富分別達到3130.64億元、2728.18億元、2670.07億元。  2021年,A股有望又添券商新丁。
  • 30條公告後復牌就掛:4億元出逃無門,退市風險激增!年報巨虧、信披...
    儘管廣東榕泰在停牌近2個月後終於迎來復牌,並且在昨日晚間發布了包括2019年年報在內的多達30條公告,可是今日復牌後仍然無量一字跌停,近4億元壓在跌停板上。公告顯示,廣東榕泰近期麻煩纏身,不僅涉嫌信披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從而引發股民維權,而且也面臨退市風險。當年的「優等生」為何落到如此境地?
  • 淨利潤已超去年全年!135家券商前三季度大賺1327億元,承銷保薦業務...
    中國結算披露的數據顯示,滬深兩市9月份新增投資者154.13萬,同比增長60.09%。期末投資者數17350.59萬,同比增加10.29%。至此,今年前三季度,新增投資者數較2019年年末新增1375.35萬。今年前三季度,已有超1375萬投資者「入市」,對於券商佣金收入也是一種提振。
  • 2019年淨利或超千億 「好年景」助推券商自營業績爆發
    從月報累計數據看,36家A股上市券商2019年全年淨利潤總額超1000億元,全年累計營收總額超2500億元,同比均呈上漲態勢。機構人士認為,投資收入是券商業績增長的重要貢獻來源,全年行業合併報表口徑盈利增速將高於月報數據。展望2020年,資本市場改革是證券行業最大利好,投行大年加上衍生品擴容,有利於頭部券商加槓桿發展,差異化監管之下行業併購整合有望提速。
  • 負債率踩紅線,毛利同比腰斬!「拿地王」融信中國分拆物業上市?
    據融信中國半年報披露:期內,實現營收210.66億元,同比下滑20.85%;毛利31.4億元,相比2019年同期已腰斬,同比降低50.63%;溢利16.46億元,同比大幅下挫53.12%不過,相比融創中國今年上半年拿地克制(詳見:《上市10年,狂奔的融創中國要去槓桿》),新增貨值大幅降低不同,融信中國雖然也強調要降低負債,要「穩」,但身體卻很誠實地拿地不手軟。上半年,融信中國新增土地項目21個,新增建築面積約4.61百萬平方米,地價總成本約292億元,權益拿地約138億元。
  • 行情震蕩影響股民開戶心情:兩融火爆 已有券商「加息」融資業務
    行情震蕩影響股民開戶心情,兩融火爆已有券商 「加息」 融資業務庚子年的慢牛,你得學會適應。受中美外交突發事件影響,A股高位震蕩,但兩市成交額連續16天突破萬億,交投活躍券商「躺贏」。《紅周刊》記者近期走訪多家券商營業部,「偵查」發現,開戶佣金各家券商差異較大,而兩融業務的爭奪更為激烈。
  • 三道紅線下,槓桿推動房企10年高增長之路難持續
    展望未來,以全面監控房企槓桿水平為目標的「三道紅線」相關政策將覆蓋全行業,建誠晟業將持續開展相關研究,探索「三道紅線」影響下房企發展轉型之路。Part 1過去十年,融創、旭輝、金茂、中南等標杆房企銷售額增長最為顯著數據顯示,2019年,碧桂園、恆大、融創等企業年銷售額均超5000億元,穩居行業前列,銷售規模複合增長率超過30%,行業龍頭地位穩固。
  • 炒股配資槓桿平臺金多多配資 全國營業部超10500家 千億市值券商達...
    市場:2020年新上市4家券商 板塊市值增加1萬億元 2020年,有4家券商成功實現了A股上市,它們分別是中銀證券、國聯證券、中泰證券、中金公司。 金多多配資表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A股共有40家純上市券商,包括華鑫股份、國盛金控等參股券商的公司在內,申萬行業分類下券商共有49家上市公司。
  • 滬深兩市前8個月新增投資者超1221萬 券商攬入佣金986億元遠超去年...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周尚伃9月23日,中國結算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滬深兩市8月份新增投資者179.51萬,環比下降26.01%,同比增長82.03%。期末投資者數17196.46萬,同比增加9.98%。
  • 已有12家券商預告2019年業績 投資+投行大力助推
    來源:上海證券報2019年中國股市領漲全球,給力的行情帶動下,券商業績迎來了大豐收!截至1月17日晚,已有12家A股上市券商發布了2019年度業績快報或業績預告,其中11家券商業績預增,淨利潤增幅在25%到400%之間。業績預喜讓投資者對券商股行情更加期待。
  • 券商公募基金託管資格審批被按下「加速鍵」,年內8家券商拿下基金...
    來源:中國基金報在基金行業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之下,今年以來,券商公募基金託管資格審批被按下「加速鍵」。截止到11月6日,年內已經有8家券商獲批基金託管資格,獲批數量創近幾年之最。值得注意的是,從2013年券商託管業務開閘至今,具有基金託管資格的券商已增至25家。年內8家券商拿下基金託管資格今年以來,券商在公募基金託管上連下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