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年初一挺熱鬧,一下上映7部國產電影。
今天我們主要討論最火熱的兩部《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
插一句,還有一部美國動畫片叫《瘋狂外星人》,長這樣。
我看過,豆瓣評分比較靠譜,網上有資源,小孩子可以看看。
搞笑的是,如今它的評論區是這樣的。
我也不清楚是水軍還是網友的冷幽默。如果是水軍,這五毛真白瞎了。
寧浩是我比較欣賞的中國導演,《瘋狂的外星人》口碑撲街有些出乎我意料,雖然上映頭兩天票房還可以。但如今最新的票房如下圖,後繼乏力。
《流浪地球》超越《紅海行動》36.5億,躍居國內票房歷史第二已成定局,能不能超過《戰狼2》56.8億目前還不明朗,《戰狼2》當時可是加檔了好長一段時間。
我大年初二看的《流浪地球》,看完打了7.5分,當時豆瓣評分8.3。
大年初八看的《瘋狂的外星人》,也打的7.5,豆瓣評分6.4。
不同類型觀感不一樣,也不好直接從分數對比,但我覺得從電影角度來說,《瘋狂的外星人》並不比《流浪地球》差。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事。以下有輕微劇透。
先來看看《流浪地球》的加分項。
1、 題材:科幻,還是劉慈欣的科幻原創。
國產片較少涉足,以前是缺乏素材與實現的技術。
現狀有大劉的小說加持,特效技術也有了長足進步。
宏大的題材,天馬行空的想像,這些在國產片中從未見過。
2、 事先張揚的宣傳。
上映之前,由於很多已經提前觀影的公眾號和媒體已經對《流浪地球》讚譽有加,「國產科幻裡程碑電影」黃袍加身。
它成功吸引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的注意。
加上影片質量不錯,上映後口碑爆棚,票房馬上就逆襲了。
3、 後續口碑及輿論引導。
無論是朋友圈的宣傳還是主流媒體的推廣,都很大程度上將其變成了一部國民電影。
微信朋友裡很多從不談論電影的人都曬了朋友圈。你不去看都不好意思了。
主流媒體也樂得肯定其國產科幻地位,表揚其中彰顯了中國大國強國風範。
4、 電影本身質量不錯,特效、細節場景沒讓人出戲,還有高傳播度的網紅臺詞:「北京第三交通委提醒您···」
5、 歷史地位及意義。
國產科幻元年沒跑了,一大波優質的科幻電影開始立項,另一大波劣質仿造的開始圈錢。
因為其特殊的意義,很多人打分時放寬了標準,無可厚非。
以上五點,《瘋狂的外星人》一樣不沾。
《流浪地球》的問題也是不少的,尤其是從電影本身出發,比如
劇情簡單直白,缺乏戲劇衝突,像過關遊戲;
影片的某些地方過渡不夠自然;
人物刻畫有些片面呆板;
人物感情鋪墊不足,動機不足;
臺詞對話略顯生硬;
地下城刻意的模仿了賽博朋克風格,但我覺得中國內地很難出現這樣的場景;
特效還不夠震撼,很多場景更像壁紙。
······
給個參照,剛好是8.0的。也可以去看豆瓣裡科幻序列下差不多評分的都是哪些。
美國96年的科幻電影,很多80後最早接觸的科幻片之一。
對比一下特效、看片時的震撼、經典程度,我認為《流浪地球》最開始的8.5的確虛高了一點。
瑕不掩瑜,《流浪地球》值得國產科幻裡程碑稱號。希望未來有更多國產科幻精品誕生。
我們再來說《瘋狂的外星人》不利的地方。
1、 缺乏事先口碑宣傳。
豆瓣評分一出,風評一轉向,勢頭就被PK下去了;
2、 同樣是瘋狂系列,沒有繼續前作的多線敘事風格。
特工這條線嚴格來說都不算另一條,因為很早就建立了聯繫;
3、 片頭文字「改編自劉慈欣科幻小說《鄉村教師》」引起很多人反感。
這個改編類似周星馳對《西遊記》的改編,只有內核,框架完全不在,很多人無法讀懂,意見很大。
加上隔壁《流浪地球》同樣改編自劉慈欣作品,主要脈絡和架構卻清晰可見,寧浩吃虧在所難免。
4、 同樣是底層小人物,卻引入了前面兩部瘋狂系列所沒有的太空場景,宏大與渺小共存,是寧浩的野心,也是很多人不習慣的地方,給人以距離感。
5、 跟風的人較多。
一旦評論導向形成,很多人會形成固化印象,哪怕自己覺得不錯,也礙於周邊人眾口鑠金,不敢表達。
一上映就是一眾差評,而且基本都是言之無物的評論,沒有指出其作為電影的不足,單純的表達三個字:不喜歡。
寧浩說他很多電影的角色就是沒頭腦和不高興,這也是很多人的寫照。
最新的評論就好評、差評均衡很多了。
6、 莫名其妙的涉及了動物保護和戲耍美國人。參考上面截圖。
很多人不爽這兩點,神奇!
諷刺一下美國人也沒有什麼,又不是意淫式的單純諷刺。
大國氣象,本身就要什麼都敢拍。這可比抗日神劇式的貶低日本人要好得多。
7、 瘋狂系列一直都不是單純喜劇,更像黑色幽默,票房也都一般。
《瘋狂的石頭》2300萬,《瘋狂的賽車》剛剛過億,同年成績不如《三槍拍案驚奇》。
用寧浩自己的話說:「整個系列我也用這麼一句話來概括:一個沒有錯的人改變了這個世界,而他想要的就是尊重。」
瘋狂的不是傻傻堅持的主角,而是外面的世界。不變的是寧浩,變的是觀眾。
那我為什麼給《瘋狂的外星人》打7.5分。與《流浪地球》對比著來看。
1、 導演手法更嫻熟,立意更深遠。
郭帆是成功完成作業,表達了大劉小說要表達的東西,沒有驚喜。
寧浩是移花接木,表達自己要表達的東西,值得玩味。
2、《瘋狂的外星人》臺詞比《流浪地球》考究太多。
沒有借用網絡段子,符合各自人物形象。
3、 沿用了寧浩的人物錯位式喜劇風格。
人物錯位是喜劇常用的手法,形成的笑點較為自然,又帶有一定的諷刺效果。
很多經典小品、喜劇電影,甚至火熱的穿越劇都是採用這種方式。
4、 粉絲電影、彩蛋電影,值得玩味。
電影中有多處調侃和致敬,簡直是個寶藏。
致敬史匹柏的《ET外星人》。
搶回項圈之後連同褲子一起戴在頭上,致敬《大聖歸來》。(不好意思,沒找到電影劇照。)
尾段大戰致敬《猩球崛起》、《西遊記》、《大話西遊》
猴子穿太空衣致敬《逃離猩球》、《人猿星球》。
致敬大劉《三體》水滴。
霍金警告人類不要率先接觸外星文明,美國人不聽話,試圖第一個與外星人尖叫,結果玩砸了。
致敬《降臨》。服裝一樣,背景相似,主題相通。
多次出現的背景音樂致敬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裡的《查拉斯圖特拉如是說》。
它是理查·施特勞斯根據尼採的同名著作創作的一首交響詩。
第一段<日出>,描繪的是世界誕生之時,人類感覺到上帝能量的噴薄氣勢。
黑人特工詢問黃渤沈騰的第一句話是說的粵劇,喜感十足。
調侃的是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以為廣東話就是中國話,這和國外華人街粵語流行有關。
順便也可能調侃了廣州黑人多的事實,黑人很可能來自那裡。
致敬星爺《喜劇之王》和正上映的《新喜劇之王》。
「誰不壓誰來著。光著屁股在房頂跑那個,叫什麼晏?「調侃姜文《邪不壓正》。
還有很多,比如結尾美國特工帶鑼跳傘去非洲抓猴,調侃《美國隊長》;
美俄談判調侃兩國關係;
調侃長沙世界之窗等等。
當然並不是說彩蛋電影就值得誇,只是說還比較有意思,值得好好發掘和解讀。
5、荒誕的喜劇承載導演的真實意圖
我不想過度解讀,畢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電影怎麼解讀都行。
寧浩自己的回答如下,重點圈了一下。
6、 影院內的確爆發了多次笑聲,即使作為純喜劇而言,也足以及格了。
總體來說,《瘋狂的外星人》是部很不錯的黑色幽默電影,未來應該會誕生很多表情包和解讀,衍生的影響不會弱於《流浪地球》。
但它的確不如《瘋狂的石頭》,屬於石破天驚的作品。
作為系列第三部,尋求突破難免會曲高和寡。
以上,我沒有對兩部電影做很深入的感受描寫,只是簡單的羅列了一些特點。
看電影是個人的事情,我不會過多幹預別人的判斷。
並不是要求大家嚴格同意我的意見。
當然我也不希望電影評論被電影以外的因素幹擾。
畢竟都在五指山下玩耍,誰也不比誰高明。
外星人也得為食亡,多麼痛的領悟。
小立哥寫電影不是要大家認同我,只是一種自我表達,也希望能和很多朋友平等交流。
電影喜不喜歡,總歸要自己去看、去聽、去感受。
不如佛系一點,如寧浩告訴我們的中國式法則,喝杯白酒,交個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