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 產品設計方向】
該方向主要圍繞產品設計進行專題研究。在系統學習產品美學、設計學、技術史、設計史理論知識,研習有關人類文化學、生活形態與行為方式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研究課題包括市場分析與用戶管理、嶺南文化與設計應用研究、新農村家居產品生態設計、產品服務系統設計、設計方法研究、產品材料與造型、結構、色彩、肌理等各要素的關係與實現,注重設計與研究的探索性、實踐性與創新性,強調嶺南特色地域文化設計、新農村綠色生態設計、新經濟時代農業生態與可持續設計,並對概念設計與智能設計有足夠的重視。該方向採用校企雙導師制,以學校教師主導,企業導師值課配合項目課題實踐,以項目導入課程模塊,通過理論學習、設計實踐與課題研究,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系統的設計理論、高水平的審美能力、設計思維能力和表現力的高級產品設計應用型人才。
【藝術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方向】
該方向主要圍繞視覺傳達設計進行專題研究。從視覺設計理念、視覺語言、創新思維和技術實踐表現出發,重點對視覺符號、文字與編排、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信息設計、品牌傳播與推廣、媒體設計等進行重點研究。同時,依託嶺南文化,利用廣州發達的創意產業和先進的多媒體應用技術,進行現代信息視覺設計與嶺南文化、特色相結合的課題研究,傳承地方文化,服務地方產業。該方向採用校企雙導師制,以學校教師主導,企業導師配合項目課題實踐,以項目導入課程模塊,通過理論學習、設計實踐與課題研究,培養具備人文藝術素養,有較強社會責任感和審美意識的中國本土應用型視覺設計師。
【藝術設計 環境設計方向】
環境設計方向是藝術設計領域下的研究方向之一,是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主要培養具備室內空間與環境設計、景觀環境設計、建築與規劃設計等方面的綜合應用及創新型高級人才。該專業注重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畢業生能夠掌握和運用環境設計基礎理論及專業學科知識,了解學科前沿研究成果,具有較強的方案策劃能力和方案實施能力。本方向培養實行雙導師制,由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組成導師組共同培養研究生,培養過程要求課程學習密切結合產業,以項目導入課程模塊,強調實踐能力培養和過程管理。畢業後可在室內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建築設計、城市規劃等機構從事室內、景觀、建築、城市規劃等相關的設計、策劃和研究工作。
【設計學 嶺南民俗藝術設計及理論研究】
服裝與服飾設計方向是藝術設計專業的研究方向之一,要求系統掌握服裝與服飾設計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較高水平的藝術創作、實施技術能力,以及較強的藝術理解力與表現力。運用服裝造型方法與理念、服裝面料染織紋樣與材料構成技術等,進行服裝及服飾作品創作。並且深入分析研究服裝結構及立體造型方法,進行服裝創意設計、裝飾與功能性設計、民族民間服飾設計以及高級時裝的立體設計及創作實踐。
【設計學 嶺南民俗藝術設計及理論研究】
該專業方向包括服裝與服飾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等子方向,主要探討如何應用設計學方法研究嶺南民俗藝術,從中挖掘重要設計元素並應用於創新設計工作。其研究對象為嶺南民俗藝術,包括被列為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嶺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其他有待進一步關注的嶺南民俗藝術。該專業方向主要從民俗文化中提取有價值的圖形、色彩、材質、觀念、行為方式、習俗等設計要素,並將之應用於服飾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設計等方面。該研究工作有助於增強設計物品的文化內涵,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高國人的文化自信。據此,該方向有助於提升設計學的研究價值與實踐意義,為嶺南地區培養高水平研究型設計人才。
【設計學 生態藝術設計及理論研究】
該專業方向包括服裝與服飾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等子方向,主要探討如何應用設計學方法保護環境、開發資源,從中總結生態設計理念、原則、方法、形態等設計理論,並應用於創新設計工作。該方向將環境因素、預防汙染納入設計工作,將環境性能作為設計目標和出發點,力求將物品設計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限度。不僅要減少物質、能源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還要增加物品回收並可以在此循環使用或重新利用。該方向主要以本校農業科研實力為優勢,以廣東省生態資源為依託,從服飾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設計等方面,開展鄉村振興、農產品開發、環境改造等工作。該研究工作有助於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廣東農村經濟發展,提升設計學的研究價值與實踐意義,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培養高水平研究型設計人才。
一.基本原則
1.堅持差額複試原則。複試考生人數與招生規模(招生計劃數減去推薦免試生數)比例一般不低於120%,但一般不得大於150%,調劑考生複試比例可以適當擴大。
2.堅持分類選拔原則。複試要按招收的學術學位碩士和專業學位碩士分類組織複試及排序選拔。
二、複試內容、資料審查及材料需求
複試重點考查考生的知識結構、實踐(實驗)能力、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外語應用能力,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心理素質、人文素質、舉止禮儀、表達能力等。
複試內容包括外語水平測試、專業素質及能力考核、綜合素質及能力考核三個部分,總成績為100分。
複試程序:
①自我介紹;
②外語聽說能力測試;
③考官就專業素質能力(包括大學階段學習情況及成績;考生對本學科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學理論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本學科發展動態的了解以及在本專業領域發展的潛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等)和綜合素質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本學科以外的學習、科研、社會實踐或實際工作等方面的經歷、事業心和責任感,紀律性、協作性和心理健康;人文素質等方面)進行考核。
每位考生面試時間一般不少於10分鐘。
面試時由每位專家現場獨立評分,然後取算術平均值得出。
(1)學生應自備複試專業應試工具與個人作品集。
(2)參加藝術設計領域(共4個專業方向)複試學生:
服裝設計專業方向:
請自備工具:剪刀、放碼尺、鉛筆、橡皮、透明膠。
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方向:
請自備相關設計工具:繪圖筆、繪圖紙、馬克筆、尺、鉛筆、橡皮、透明膠等。
考生複試期間不得攜帶相關參考資料,手機等通訊設備、錄音錄像設備須統一由主考單位管理。
三、複試時間安排
四、成績計算
1.複試成績:
外語能力測試、專業素質能力考核和綜合素質能力考核複試總成績為100分,佔比分別為30%、40%、30%,計算得出考生複試成績。
2.綜合成績:
由考生初試總成績和複試成績計算得出綜合成績。計算方法為:綜合成績=(初試總成績/5)×50%+複試成績×50%。
六、錄取原則
1.複試成績不及格者不予錄取(低於60分為不及格)。
2.各招生專業按考生綜合成績從高到低排序,按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兩類,其中全日制考生按學術型和專業學位兩類,按照考生綜合成績從高到低分別確定擬錄取名單。
3.調劑考生與第一志願報考我校的考生分別複試及排序,先錄取複試合格的一志願考生,再錄取調劑考生。
4.錄取時按照考生總成績從高到低進行名次排序,若總成績相同,按照複試成績從高到低排序,調劑考生可根據複試批次,分批次排名,分批次錄取。
5.單獨考試考生和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考生單獨排序錄取。
6.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考核及體檢不作量化計入總成績,但考核結果不合格者不予錄取;同等學力考生加試課程的成績不計入複試成績,但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7.擬錄取考生名單確定後,由學院組織擬錄取考生和導師進行師生互選。
一、基本原則
1.堅持差額複試原則。複試考生人數與招生規模(招生計劃數減去推薦免試生數)比例一般不低於120%,調劑考生複試比例可以適當擴大。
2.堅持分類選拔原則。按招收的學術學位碩士和專業學位碩士分類組織複試及排序選拔。
二、複試平臺
學院採用教育部學信網「招生遠程面試系統」為複試平臺,備用平臺為釘釘會議和騰訊會議。考生務必熟悉相關平臺操作,並在複試過程中保持網絡順暢。
三、複試內容
複試重點考查考生的既往學業、一貫表現、科研能力、綜合素質和思想品德等。
複試內容包括外語水平測試、專業素質及能力考核、綜合素質及能力考核三個部分,總成績為100分。
四、複試流程
1、查看複試通知
所有複試考生名單在華南農業大學研招網上碩士研究生招生系統公布,請下載複試通知書。
2、提交資格審查材料
考生須按要求於5月14日晚上12點前在學信網「招生遠程面試系統」上傳複試材料,學院對考生提交的複試材料進行審核,審核不通過的考生須重新上傳符合要求的材料。
提交材料(電子版)清單:除《華南農業大學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複試及錄取辦法 》要求外,還需提供近1周以來的正面上半身照片和全身照片(免冠、無口罩遮攔)、作品集(音樂領域考生需按附件1提供視頻文件,廣播電視領域要求提供近期主創的音視頻作品)、簡歷等材料。
資格審查不合格者,不得參加複試。
3、模擬複試
審核通過後,我院將安排模擬複試(具體時間待通知),請考生按時參加並保持通訊暢通。
4、正式複試
(1)相關要求
複試前20分鐘進入考場候考,做好複試準備,保證網絡通暢,確保電腦、手機電量充足,並清除複試環境內與複試有關的書籍、物品等。
待覆試組發出複試邀請後,考生接受邀請,按規定參加複試,複試時間一般為20分鐘。必答題由「招生遠程面試系統」直接推送,考生口頭回答,其它考察內容由複試小組專家直接提問,考生根據問題逐一回答。
對於要求提供作品集或音視頻作品的考生,面試組將可能對其作品的相關內容進行提問。
(2)複試
①待覆試組發出複試邀請後,考生接受邀請,按規定參加複試,時間一般為20分鐘。必答題由「招生遠程面試系統」直接推送,考生口頭回答,其它考察內容由複試小組專家直接提問,考生根據問題逐一回答。
②若複試過程出現網絡故障等情況影響複試,2分鐘內解除故障,複試繼續進行,複試時間順延,成績不受影響;2分鐘以上,該考生退出複試,下一位考生複試,故障解除後聯繫學院再重新複試。
③面試時由每位專家獨立評分,然後取算術平均值得出。
5、複試結束,考生退出考場,完成複試。
複試期間如發生網絡問題,請及時與學院工作人員聯繫。
第一志願考生與調劑考生分開複試,先進行第一志願考生複試,再進行調劑考生複試。
以下是第一志願考生複試時間安排,調劑考生複試時間將根據調劑系統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六.成績計算及錄取原則
按照《華南農業大學2020年碩士生網絡遠程複試考生操作指南》要求執行。
擬錄取考生名單確定後,由學院組織擬錄取考生和導師進行師生互選。
2019年無調劑生
2020年擬接收調劑設計學12人。
【專碩】藝術設計分為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四個方向;
【學碩】學術學位專業:設計學;
當年複試總人數合計22人;
全日制16人;非全日制6人;調劑0人
擬錄取人數15人,其中全日制12人;非全日制3人
2019年錄取名單
2019年推免錄取名單
2020年錄取名單
【專碩】藝術設計分為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四個方向;
2020年總擬招人數27人,環境設計9人、視覺傳達設計3人、產品設計6人、服裝與服飾設計9人;
【學碩】學術學位專業:設計學;
2020年總擬招人數14人;
當年複試總人數合計50人(包含13個調劑生),
擬錄取人數合計41人(包含12個調劑生),
2020年複試結果
2020年推免名單
2020年調劑錄取名單
2021年擬招目錄
2021總擬招指標為25人(不包含推免9人 )
2021年推免錄取名單
Hyoungsungeun(邢成恩) 教授
藝術設計 研究方向:包括產品設計,珠寶設計,設計方法論、設計規劃、用戶導向設計、用戶介面設計、用戶體驗設計,以及最近的服務設計
曾就職於韓國國立全北大學工業設計學院,兼任Centerfor Design ValueInnovation所長和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of Societiesof Design Research (IASDR) 理事。
先後在韓國國立全北大學(藝術學士、系統設計學碩士)、日本國立千葉大學(博士)、攻讀設計。同時於2009年完成了韓國財團博士後研究。研究包括設計方法論、設計規劃、用戶導向設計、用戶介面設計、用戶體驗設計,以及最近的服務設計。
除教學與科研外,亦曾參與LG電子、三星電子、首爾清溪川等世界頂尖企業機構及不少政府組織的研究項目,以及出任韓國內外不同組織和學刊的顧問,並與多個專業設計團體合作。在韓國和海外發表了大量文章,曾於全球眾多的會議擔任講者,獲頒獎項多不勝數,包括日本鋼鐵協會橋梁設計大獎及韓國感性工學會學刊最佳研究獎等。
現就職於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授課珠寶設計方向。持有GIA(GemologicalInstituteofAmerica)資格證書,2013-2015年曾在北京地質大學珠寶學科多次開展了專家講座,並授課。
獲獎榮譽
(2004年)日本鋼鐵學會橋梁設計大展優秀獎
(2005年)韓國土木學會橋梁設計銅賞
薛擁軍 講師
研究方向:智能產品設計;傳統特色產品創新設計;產品美學;設計方法論。
博士,博士後,美國肯德藝術與設計學院(KCAD)訪問學者,從事產品設計及家具設計專業相關研究和實踐工作20載,近年來涉足產品美學、設計心理學及方法論方面的研究,並在行業頂級期刊發表材料及設計相關論文多篇,設計作品及指導學生獲得多個創意設計比賽獎項等。一直以來重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國內多個知名企業開發的產品系列成功推向市場。
工作經歷
2007.7~2013.8 肇慶學院美術學院
2013.9~至今 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
教育經歷
2018.01~2019.01美國肯德藝術與設計學院(KCAD)現代藝術專業(Functional Art)公派訪問學者;
2012.11~2016.6南京林業大學博士後流動站中山市企業博士後創新基地聯合培養博士後;
2009.9~2012.6南京林業大學家具設計與工程博士研究生;
2004.9~2007.6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家具與室內設計碩士研究生;
2000.9~2004.6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家具設計本科學士。
獲獎榮譽
第四屆「百利杯 •活態空間辦公家具創意設計大賽」最佳指導老師獎;
第八屆家居設計展華筆•全國家居設計大賽創意設計獎;
第七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家具專項概念組二等獎;
2012年度廣東家具行業設計師獎;
第五屆「紅古軒杯」新中式家具設計大賽優秀指導老師獎;
第三屆「健威杯」板式家具設計大賽優秀指導老師獎;
首屆永安國際竹家具設計大賽優秀指導獎;
第二屆永安國際竹家具設計大賽金牌指導老師獎;
第三屆永安國際竹家具設計大賽金牌指導老師獎;
第四屆國際(永安)竹具設計大賽金牌指導教師獎;
第四屆國際(永安)竹具設計大賽優秀組織獎。
陳金怡 副教授
藝術設計 研究方向:服裝設計,服飾文化,民族傳統服飾研究,粵繡以及粵劇戲服研究。
1998年至2002年,天津工業大學藝術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2年至2005年,天津工業大學藝術學院設計藝術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5年至2009年,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服裝專業,獲博士學位。
2005年至今任教於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服裝系。
2015年至2016年於美國阿肯色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學。
在國內《裝飾》、《藝術評論》、《絲綢》、《芒種》等核心刊物公開發表《客家傳統婚嫁繡品圖案的藝術審美特徵》、《論客家傳統婚嫁繡花翹鞋的美學藝術及文化內蘊》等論文近十餘。
2010年入選華南農業大學青年骨幹教師、2011年入選廣東省「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指導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大賽10餘次,並多次獲得省級大獎。
主編的教材有《服裝專題設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譯著有《可持續時裝設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7年)。
主持及參加課題13項,主持的課題有: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海上絲綢之路視域下的明清粵繡藝術研究》;2017年《廣州大典》與廣州歷史文化專題研究一般課題《廣州粵劇戲服製作工藝及創新開發研究》;2012年廣東高校優秀青年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廣東客家傳統服飾文化資源的開發研究》及2007年廣東省軟科學重大課題的子課題《廣東紡織服裝專業鎮品牌的發展戰略定位》等。主要參與的課題有:廣東省軟科學重大項目《廣東紡織服裝專業鎮發展戰略研究》及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專業鎮重點領域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紡織服裝專業鎮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社》等。
陳哲 副教授
藝術設計 研究方向:家具及家居產品設計
陳哲,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家具協會設計師委員會委員;
2013年,入選廣東省第七批高等學校千百十校級培養對象;更多導師信息可以上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官網進行查看~
現在21的同學們除了正在收拾收拾自己的心情準備複試,是不是也很好奇今年的複試形式到底是線上還是線下?20屆由於疫情大面積爆發的原因,大部分的高校在不斷推遲複試時間後,清華老大哥首當其衝選取了線上複試的形式,其實這不是考研第一次採取線上複試的形式,非典爆發的時候同樣很多高校也是採取的電話複試的形式,不過現在肯定就沒有那麼單一的形式了。今年相比去年雖然疫情沒有那麼恐怖,但是疫情的爆發具有未知性,很多學校都已經提前放假或者推遲了放假時間。所以這邊建議大家還是對於線上和線下的複試流程都要有所了解!01. 線下複試
身份證、準考證、畢業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提供學生證)、大學學習成績單、畢業論文、科研成果以及招生單位要求的其他材料(如複試通知書、登記表等)。院校會在複試之前發布考試大綱以及參考書目,一般美術設計類複試中的筆試多為快題,或者理論,每個學校筆試佔得比重都不同,大家可以參考去年線上複試的大綱和前年線下複試的考綱,一般來說,不會有什麼變化。首先到候考區抽籤或按學校給出的名單順序在考室外等候。之後就是進入考場,自我介紹,然後教室裡的老師會根據你提交的材料和初試成績進行提問,還有可能會涉及到專業性的考察,考察你的專業知識儲備和學習規劃。英語口語面試的時間一般是10分鐘。從進入教室開始,基本上就和中文說拜拜了,全程英語。先進行英文的自我介紹,隨後會讓你翻譯一段句子翻譯,最後老師會對你進行英文提問。一般老師問的英文問題不會太難,只要你提前做足了準備,一直有練習,一般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