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總理:封鎖措施有助於抑制疫情擴散。將延長禁止(人員)流動...

2020-12-20 FX168財經網

文 / 冷靜來源:FX168

馬來西亞總理:封鎖措施有助於抑制疫情擴散。將延長禁止(人員)流動措施至4月28日。馬來西亞遵循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即不過早解除封鎖措施。或許數月才能完全控制疫情。在政府有足夠信心疫情完全受控前,學校都不會重新開學。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FX168財經報社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原作版權,但因數量龐大無法逐一核實,圖片所有方如有疑問可與我們聯繫,核實後我們將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國際疫情:全球確診超186萬 法國擬延長全國封鎖
    13日晚,法國總統馬克龍將發表講話,預計將宣布全國封鎖措施至少還要再持續幾周,同時還將透露法國將如何從危機中恢復正常。  德國疾控機構13日公布數據稱,德國新冠肺炎病例達123016例,死亡2799例。14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將同參與應對疫情的內閣部長們討論是否延長將於4月19日到期的人際接觸禁令,並將於次日與各州州長商討下一步防疫措施。
  • 澳大利亞迎來第二波疫情 維多利亞州重啟封鎖措施
    來源:環球外匯網原標題:澳大利亞迎來第二波疫情,維多利亞州重啟封鎖措施由於擔憂新冠疫情可能再次大規模爆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市區將實行為期六周的封鎖。在這樣的水平上,不採取重大措施就不可能 「 抑制和遏制這種病毒 」。維多利亞州上日新增 191 名新冠病毒病例,為疫情開始以來的最高水準。之前的單日確診病例最高為周一公布的 127 例。限制措施將自周三晚間生效,為期六周。人們必須呆在家裡,工作、基本服務、醫療和上學除外。
  • 馬來西亞衛生總監:2月底政權更迭不是馬第二波疫情導火索
    澎湃新聞 6月3日,馬來西亞衛生總監諾希山稱,馬來西亞2月底的政權更迭並不影響衛生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動。
  • 為防止疫情二次暴發,這些東協國家延長行動管制令
    暫停授權國際包機業務,寮國各地方、國際口岸繼續禁止人員過境,確有緊急事務需出入境且業經疫情防控特委會批准的人員除外,貨運可正常出入境。 馬來西亞:行動管制令延長至12月31日 據媒體報導,馬來西亞總理毛希丁8月28日發表電視講話時表示,世界範圍內尚未出現疫情有望在近期結束的跡象,馬來西亞近期報告的多個群體感染事件顯示了疫情在馬來西亞國內蔓延的風險,政府仍需相關法律機制持續防控疫情蔓延,因此決定延長現行「復甦式行動管制令」至今年
  • 多國疫情反彈!再延長30天!二季度全球貿易額將...
    印度總理莫迪12日晚發表電視講話說,印度將推出總額為20萬億盧比(約合2670億美元)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同時將再次延長全國封鎖措施。莫迪表示,印度中央政府將推出總額為20萬億盧比的刺激計劃,具體細節和措施將由財政部負責公布與執行。 據悉,印度3月26日公布的總額為1.7萬億盧比(約合230億美元)的救助計劃目前正在實施中。莫迪此次公布的20萬億盧比計劃包含這1.7萬億盧比。
  • 馬來西亞再度延長首都等地疫情管制措施到年底
    (抗擊新冠肺炎)馬來西亞再度延長首都等地疫情管制措施到年底中新網吉隆坡12月18日電 (記者 陳悅) 馬來西亞政府18日宣布,將延長首都吉隆坡等地的疫情管制措施到12月31日。負責協調該國疫情管制措施的馬來西亞國防部長伊斯梅爾·薩布裡·雅各布18日表示,吉隆坡聯邦直轄區、沙巴州和雪蘭莪州大部分地區將延長現行的有條件行動限制令,這些地區的有條件行動限制令原定至12月20日。
  • 馬來西亞總理:疫情嚴峻但暫不考慮「封國」
    中新社吉隆坡10月6日電 (記者 陳悅)截至6日中午12點,馬來西亞在過去24小時內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又創新高,達到691例。處於居家隔離的總理穆希丁在當天傍晚發表的電視講話中,承認目前疫情形勢嚴峻,但他亦表示,目前暫不考慮重啟全國性的行動限制令。
  • 東南亞新聞五分鐘:疫情長期化對於新加坡衝擊巨大,馬來西亞封國將...
    新加坡疫情長期化下的內憂外患前期內部防疫堪稱典範,但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勢下,身為脆弱的島嶼城市國家,新加坡也面臨疫情長期化的內憂外患。3月17日上午,新加坡中部的一家Giant超市在馬來西亞宣布封鎖邊境之後出現搶購,鮮菜區空空如也。3月12日晚,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針對不斷變化的疫情對全國發表第二次電視講話。
  • 印尼數千名穆斯林聚集祈禱引擔憂,齋月期間各國疫情防控鬆緊不一
    印尼總統佐科近日因未能在全國實施隔離封鎖和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而受到批評。截至目前,佐科只採取了局部封鎖措施。據報導,他認為完全封鎖與民眾的行為準則和文化不符,會損害經濟。惠譽解決方案(Fitch Solutions)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印尼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舉措是滯後、模糊和散亂的。」
  • 疫情致交期延長 博通:下單需提前26周
    據彭博社報導,由於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持續升溫,因此博通的業務運營正在遭遇包括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和菲律賓等封鎖措施影響。博通還警告客戶,若要下訂單得至少提前6個月時間。交貨時間延長預示著全球供應鏈正遭遇重大問題。
  • 雙語Bilingual|全球速覽:疫情之下的西方LOCKDOWN(封鎖隔離)
    >目前封鎖期已被延長至4月13日愛爾蘭丹麥宣布進行封鎖數小時後愛爾蘭也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限制措施(restrictions)從3月12日晚上開始>人們可以去藥店、雜貨店或者遛狗禁止進行其他戶外活動違者將面臨罰款或入獄風險法國3月17日法國宣布執行嚴格的全國性封鎖措施
  • 韓國將對疫情爆發地採取封鎖措施
    資料圖:韓聯社海外網2月25日電 據韓聯社25日報導,當天,韓國執政黨共同民主黨、政府、青瓦臺召開「黨政青」會議決定,將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地大邱市和慶尚北道採取「最大限度的封鎖措施」,以阻止疫情擴散。根據最新數據,韓國新冠肺炎病例累計確診833例,其中大邱市和慶尚北道高達681例,疫情最為嚴重。(海外網 劉強)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 (國際疫情)馬來西亞延長吉隆坡等地行動管制防疫措施
    新華社吉隆坡12月5日電(記者鬱瑋 林昊)負責協調疫情管控措施的馬來西亞國防部長伊斯梅爾·薩布裡·雅各布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首都吉隆坡和部分地區現行的行動管制措施將延長至12月20日,以控制新冠疫情蔓延。
  • 印度疫情惡化 莫迪要求多地考慮重新短暫封鎖措施
    中新網9月24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印度疫情持續惡化,印度總理莫迪23日晚與7個疫情最嚴重的邦及地區的首席部長舉行視頻會議,要求各地考慮重新實施短暫封鎖措施,以遏制疫情蔓延。報導稱,莫迪與德裡、馬哈拉施特拉邦等7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的首席部長舉行會議。
  • 全球疫情簡報:斯洛伐克總理感染新冠病毒 美國疫苗接種者現過敏反應
    美國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確診病例達17390245例,死亡病例為312845例。  新聞事件  斯洛伐克總理馬託維奇18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確認自己感染新冠病毒。  據美國媒體17日報導,阿拉斯加州兩名醫院工作人員在接種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與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後出現過敏反應,其中一人留院觀察。這是自美國開始疫苗接種以來,美國媒體廣泛報導的第一和第二例疫苗過敏反應。
  • 歐洲抗疫進行時:限制人員流動,優先支援醫療體系
    為應對疫情,對內限制人員流動、對外防止病例輸入是歐洲國家並舉的兩大思路。此外,歐洲各國政府也在積極強化其醫療體系,以應對疫情後續發展。限制人員流動: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全國封城為限制人員流動,封城成為一些歐洲國家採取的做法。
  • 馬來西亞再度延長首都吉隆坡等地的行動管制措施
    12月18日,人們戴著口罩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行。馬來西亞政府18日宣布,鑑於首都吉隆坡和部分地區的新冠疫情持續發展,決定將這些地區現行的行動管制措施延長至12月31日。新華社發(張紋綜攝)12月18日,人們戴著口罩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行。馬來西亞政府18日宣布,鑑於首都吉隆坡和部分地區的新冠疫情持續發展,決定將這些地區現行的行動管制措施延長至12月31日。
  • 泰國海鮮市場暴發大規模疫情,當地啟動「封城」措施
    【環球時報記者 孫廣勇 王逸】泰國疫情突然惡化。法新社20日稱,泰國政府確認689例感染病例與沙沒沙空府海鮮市場有關,而且多數感染者是緬甸勞工。當局已經命令該海鮮市場的緬甸工人不要離開。泰國衛生部發言人表示:「我們正在採取封鎖措施禁止他們走動。我們會給他們提供飲食。」目前,沙沒沙空府已經「封城」。
  • 海外「全線吃緊」,波蘭、秘魯、丹麥等超10國更新封鎖、隔離、商業...
    ,葡萄牙總理安東尼奧·科斯塔宣布國家緊急狀態最新措施:在121個疫情嚴重城市實行宵禁,具體為周一至周五晚23時至次日凌晨5時及周末13時至次日凌晨5時實行交通管制。當地時間11月7日早上6點,希臘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新的封鎖行動。儘管希臘政府日前宣布此次封鎖持續到11月30日,但是越來越多的民眾擔心,很難通過三周的努力就把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控制在400例以下,封鎖時間可能會繼續延長。
  • 歐洲多國疫情反彈升級防控措施
    總理什梅加爾10日解釋稱,周末隔離是對抗新冠病毒流行的有效措施,將阻止經濟下滑。他認為,「所謂的周末封鎖是一個機會,可以在工作時間內不停止經濟發展,但可有效阻止疫情的蔓延」。  多國採取更嚴格措施  除烏克蘭外,其他歐洲多國為應對疫情的反彈,也紛紛採取了更為嚴格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