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談起來有點悲傷,今天是華為晶片正式斷供的日子。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科技公司被別人卡脖子的時代永遠成為過去式,A股上的科技公司,更多地能夠擔當起國產替代和自主可控的歷史使命,同時也給投資者提供更多回報,讓社會上的流動性不再一個勁地流入房地產市場投機,而是回到科技新戰場,在科技消費化、消費科技化的今天,將A股市場上的科技股和消費股行情演繹得淋漓盡致。
當下的市場,實在是沒有太多可說的,整體上仍然是震蕩行情,酒店餐飲、旅遊、航空、機場、物流等與經濟復甦和國慶、中秋雙節到來密切相關的板塊成為領漲的主角,市場量能繼續萎縮。
說明仍以存量資金倒騰為主,增量資金仍以觀望為主。如果不來一根放量大陽線,我覺得市場還會回調。所以,眼下,還是多看少動,如果要做,就做確定性強一點的品種,比如本欄目多次提及的航空股。
做投資這件事,經歷得越多,就越覺得很大程度上是做「減法」,啥意思呢?
第一、儘量少操作,尤其是不要頻繁操作。除了極少數高手,絕大部分頻繁操作的投資者,我沒看到幾個能賺到錢的。頻繁操作,說明你對股票的基本面不了解,漲了一點就害怕回調,立馬賣掉落袋為安;跌了就急忙割肉,生怕繼續深套。
相反,儘量少操作的人,大部分時間用在研究股票的基本面上,看準了就制定嚴格的操作紀律,有的甚至三四年都不操作一次,比如我的一位私募朋友,2015年的時候買了一支主營為單晶矽的光伏類股票,五年裡就再也沒操作過,到目前為止賺了6倍以上,大部分時間內,他在密切、持續跟蹤公司。僅在這隻股票上,他就賺了幾千萬。
第二、在不斷拓展自己知識面和加強心性修為的前提下,重點持續關注自己感興趣並且能看懂的兩三個行業,而且這兩三個行業必須是符合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這個時候關注煤炭、鋼鐵,再勤奮都沒用。然後持續關注符合產業趨勢的細分行業的龍頭股,如果能夠堅持三年,你就是這兩三個行業裡的至少半個專家,想不賺錢都難。問題是,我們平常大部分時間在不同的熱點間疲於奔命,到最後實際上哪個行業都不了解。
第三、在當下的市場狀況下,除了要少操作,不妨投資確定性強的品種,比如這段時間就主攻航空股,剛剛,有一則重要消息,也是利好航空股的:
9月15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盤中漲超400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亦表現強勢,盤中升破6.78,創近16個月新高。
實際上,受美元走弱和國內經濟復甦態勢良好影響,今年5月底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就在持續升值。5月底至今,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均升值超3500點。
航空公司的很多債務資產都是以美元計價的,人民幣升值,無疑有利於航空公司;此外,油價持續下跌,航空公司的成本端是下降的,而隨著國慶和中秋雙節的到來,國內航線的運輸量會加速。
眼下的航空股面臨多重利好,此時不出擊,更待何時?
作者 曉蜀
編輯 陳成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