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從十九世紀開始,我們中華民族時代居住的地方便成為了一個半封建、半殖民的國度。當時虛弱的清政府在戰爭失利之後被迫割讓了眾多地點成為外國人的租界。而如今上海的黃浦區和徐匯區便是當時法租界的主要位置所在。雖然法租界當時的貿易量遠沒有公共租界繁榮發達,但是在零售業方面,法租界在當時可是獨佔鰲頭,那是因為在當時法租界距離華人居住區更近,這也是為什麼如今眾多具有小資情調的商店會選擇在這裡開業的原因之一。
從1849年至1943年止,這片區域歷經法國人近百年的建設,充滿了法國風情。同時還留下的許多洋氣的建築與道路。甚至在近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上海女子圖鑑》中都說出了一句經典臺詞,只有梧桐樹下的才是上海。而法國最有名的植物之一,便是法國梧桐,可見如今在上海依舊隨處可見法國元素。
說到街景樹木,就不得不提一下法國在上海留下的那些Avenue了。雖然那些道路的名字早已改成了獨具中國特色名稱,但在許多老上海的口中還是能夠不斷聽見,霞飛路、福開森路、貝當路、福熙路等名稱。現如今這些道路已經成為了前往上海必去的景點之一。
位於上海市徐匯區的武康路可以算是一個刷爆朋友圈的打卡聖地,這裡最不缺的就是人來人往的旅客,同時也是上海歷史風貌與商業開發相互有機結合的經典案例,這條路上的每一個庭院都見證了一段傳奇歲月。同時許多充滿小資情調的店鋪也隱藏在這些歷史建築之中,店中裝潢與近百年的建築遙相呼應,好不漂亮。同時這裡的建築也是當時眾多名人政要的居住地,如果對歷史感興趣不妨查看一下建築門口的銘牌,上面撰寫著原主人的過往。沿著湖南路向東步行,可謂來到了中華歷史文化名街,道路兩邊坐落著眾多人們耳熟能詳的名人故居,如巴金,黃興,宋慶齡等都在此居住過。甚至路上還有一棟名叫湖南別墅的住宅。想一想我國首位領導人的老家位於中國哪個省份,便可知道這座建築的寓意之深了。湖南別墅,原來是英國景隆洋行的大股東所有,在此之後,如鄧小平,陳毅等偉人都在此居住。內中環境宜人幽靜。
如果說,之前兩條道路留下的只是法國的人為景致的話,那麼東平路便能稱為法國人留在上海的文化景觀了,在東平路與桃江路之間,縱橫交錯著小資情調和雅致靜謐,而點綴其中的咖啡館、餐廳、店鋪與法國梧桐也忠實的記錄下了法國的歷史與情懷。
這片位於上海市中心的精緻景觀,若想前往觀賞並不困難,基本在景點附近都遍布著便捷的上海地鐵。如果對悠閒、精緻、靜謐的感覺情有獨鐘的話,不妨前往這裡來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