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簡單說一下,種植牙就分為以下幾步
首先,第一階段的手術是植入種植體,就是在你的牙床上鑽一個小孔,然後植入種植體(就像擰螺絲一樣!!),有些人的牙槽骨厚度是不夠的,醫生就會建議使用植骨粉。
接下來是經過十幾天的休養後拆線。如果植骨粉的大致是三至六個月的癒合期,也就是需要種植體跟我們自己的牙槽骨融合期來。
最後就是裝上牙冠啦,有烤瓷牙等巴拉巴拉的種類,都是依據使用年限材質(是否與人體產生反應)等等來分類定價的。
接下來就和大家聊一聊種植牙過程是什麼感覺
準備手術的時候會打麻醉(我知道這是廢話,但也是要講的),手術全程可能就打麻醉疼(打大牙部位的牙肉大部分都是可以忍受的,但很多種做種植的人都表示麻醉的時候越往前越痛,怕疼的妹子眼淚那會就掉下來了。)
接下來就是消毒了,用消毒水漱口兩分鐘後,躺在那個椅子上,醫生會拿棕黑的酒精擦拭你口腔的裡裡外外,包括臉都會給擦一遍,一直到下巴位置(眼睛以下都給擦了一遍)。
ps:這裡注意在打麻藥跟消毒的過程中不要誤吞消毒液了,不是說有毒,而是非!常!苦!
等麻藥起作用後手術要正式開始了。醫生會拿一張只露出一個圓圈(嘴巴部位)的布蓋在上面後拿手術刀劃開牙肉,這時你會感覺力度還是挺大的,接下來就是各種鑽啊的聲音,但不要害怕,因為你不會感覺到一點疼痛。
不過植入牙體是有感覺的,畢竟那麼大的東西硬生生的塞了進去,這時候大部分人都能從醫生手肘的顫動知道牙植體塞進牙槽骨挺費勁的。
一顆牙大概只需要十幾分鐘就能植入成功。縫完線後醫生會拿個沾了白色酒精的紗布給你擦拭,擦下來都是棕色消毒液。術後醫生還會給你配消炎藥和漱口水,也會有護士給你冰袋敷,讓你臉貼著冰袋回去了,一周後拆線。
當麻醉藥效過後,會有有少量滲血,真是正常的,也會有輕微的疼痛感。這裡給各位準備種植牙朋友一點建議:如果怕麻醉藥過去後疼,最後從植入植體後一直敷冰袋,敷4個小時左右,可以緩解疼痛。放入種植體後這種輕微的疼大概持續了四天左右,之後就不會疼了。
接下來是經過十幾天的休養後拆線。如果植骨粉的大致是三至六個月的癒合期,也就是需要種植體跟我們自己的牙槽骨融合期。
在等骨結合融合的這段時間,植體會安靜的在你的口腔裡面,這時候你要特別注意口腔衛生,漱口刷牙必須遵醫囑,用正確的方法,防止植體感染、紅腫。
等癒合時間夠了,就可以開始牙冠部分。做牙冠時醫生會把一盒子橡皮泥(牙齒矽橡膠取印模)一樣的東西扣在牙上取模,上下兩排牙都一樣做法。另外又單取了一小團橡皮泥專門用來取缺的那個牙位的模型。
取模不疼不需要麻醉,根據採的牙模加工的牙已經做好了,把之前植體上的金屬帽子擰下來,擰入做好的牙冠,用一把專門的小扳手擰緊的,整個種植牙過程也就結束了。
最後,給各位想要種植牙朋友們提點建議
1、千萬不要化妝!!酒精會塗臉上消毒的!!
2、如果你是早上動手術一定要早餐吃飽!!因為做了這個手術後你可能是吃不上中飯了
3、一定要避開姨媽期,姨媽期醫生一般會讓你結束後再來
4、術後不要立刻吃東西,2-3小時後可以喝點東西,總之,做好吃吃流食幾天的準備吧
再放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一、植牙的價格
其實吧,材料之間的價格都差別不太大。但是國家規定醫院是不能以醫生的手藝來收錢的,所以醫院在定價的時候只能把醫生自己這部分的價格攤派到材料費裡,就造成了材料價格與本身成本的巨大差異。
所有選擇材料不用太糾結,聽取醫生的建議,在承受範圍內選最好的。
二、如何選擇好的牙醫和醫院?
種植牙的完成時間一般都在3-6個月,所以最好就是選擇本地的種植。分辨牙醫資質的話主要看幾點:
1)查一下醫生是否具有執業資格。具體操作方法你可以到國家醫生執業註冊信息查詢(所在醫療機構是工商註冊信息上的名字)。
2)公立醫院醫生去官網或者科室看簡歷,裡面會描述關於口腔種植方面的資歷。民營口腔醫院可以在門診大廳看到種植醫生的簡歷。
3)看是否是中華口腔醫學會種植專委會的會員、委員等職務,尤其是委員,肯定是專家了。
確定醫院是否是莆田系機構,鑑別最簡單方法就是看點評。
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醫生現在做了多少例種植了,能開展多高難度的種植手術。但這些信息往往不易問到。所以我們可以換一個方向看牙醫的學歷和職稱。主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的話,個人建議是副主任醫師的,因為普遍來講,副主任醫師動手能力比較強。(主任醫師有論文發布要求,副主任醫師所有精力都放在手術時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