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都打著父母的烙印:容貌、性格、行為舉止,甚至智力,都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那孩子到底像誰會多一點,孩子的智商、相貌是由誰決定的呢?
我們通常關注的外貌特徵包括膚色、胖瘦、眼睛、鼻子、下巴、耳朵等,按照遺傳傾向或者概率的大小,膚色遺傳是「中和」法則,而五官近乎百分百「絕對」遺傳。
1、膚色:居中法則
它總是遵循父母「中和」色的自然法則,父母皮膚較黑,絕不會有白嫩肌膚的子女;若一方白、一方黑,那麼在胚胎階段「中和」後,大部分會給子女一個不白不黑的「中性」膚色,但偶爾也有更偏向一方的情況發生。
2、五官:顯性遺傳
雙眼皮:屬於顯性遺傳,就是說即使是一個雙眼皮和一個單眼皮結婚,寶寶是雙眼皮的概率也是很高的。除非是兩個單眼皮的人結婚,寶寶才會100%是單眼皮。
很多人說看到的單眼皮寶寶多,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單眼皮」是會變成「雙眼皮」的。據統計,在嬰幼兒中雙眼皮的比例不過20%,中學生是40%,大學生約佔50%,再往後比例可能還會增長。
鼻子、睫毛、耳朵:同樣鼻子大、高、鼻孔寬,長睫毛,大耳朵也都是顯性遺傳,有這些遺傳基因的父母容易遺傳給寶寶。
特別是鼻子有和雙眼皮一樣的特性,有些小時候矮鼻子的人,只要有父母的遺傳基因在,長到成年時期還有變成高鼻子的可能。
下巴:這是「不容商量」的顯性遺傳。比如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子女們常毫無例外地長著酷似的下巴,像得有些離奇。
3、胖瘦:五五分
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孩子發胖的機率是30%;如果父母雙方都肥胖,孩子發胖機率是30%~60%。
胖瘦大約有一半可以由人為因素決定,孩子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合理飲食、充分運動使體態勻稱。
4、禿頭:重男輕女
造物主似乎偏袒女性,讓禿頭只傳給男子。如果父親是禿頭,遺傳給兒子的概率有50%,而女兒幾乎為0;甚至如果爺爺有禿頭,也有25%的概率遺傳到子孫頭上。
身高有70%取決於遺傳,後天因素影響只佔30%。若父母都高,孩子高的機會為75%,矮的機會為25%;如果父母中一人較高,一人較低,孩子的身高就取決於其他因素。
由於孩子的身高受多重因素交互影響,建議孩子在發育階段合理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再加上適當的運動,這些都有助於身高發育。
1、運動
這裡是指合理的運動,高強度的運動量,會增加孩子的關節負擔,抑制孩子的生長發育。跳繩對於改善孩子身高效果比較明顯,操作又簡便,家長可以讓孩子每天跳一次,每次十分鐘,堅持為之,能夠收到良好效果。
什麼運動有助於長高呢?
首先要根據孩子的性格、體質特點選擇孩子喜歡的運動,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做他們不喜歡的運動,否則影響孩子的情緒,對長高不利。
在孩子喜歡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及運動發育水平選擇跳躍、摸高、慢跑、跳繩、騎車、踢毽子、籃球、排球、芭蕾、伸展體操遊泳和引體向上等運動。
2、睡眠
一般來說,新生兒每天要睡 14~20 小時,1~3 歲為 12~14 小時,4~6 歲需要 11~12 小時。
最好早睡,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是從晚上10點至半夜2點。進入深度睡眠需要半小時至一小時的時間,家長不要讓孩子超過10點睡覺,小學生最好在九點半前上床,每天保證八小時的睡眠時間。
3、飲食
飲食注意葷素搭配,肉類、蔬菜、水果相結合。孩子如果偏食、挑食,就容易長不高。
家長應該給孩子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如牛奶、肉類等,鋅、鈣、鐵等微量元素也要注意,缺乏同樣會引起生長發育遲緩,錯過了最佳生長時間,以後就很難追趕。
曾經一度有傳說「孩子的智商主要看媽媽,因為決定孩子智能發育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所以「兒子聰明不聰明全靠媽媽」。
其實目前驗證「媽媽對孩子智力影響力更強」,最有說服力的方法還是統計學調查。生物學角度(對基因進行研究對比)的充分證明,在短期內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生物學角度上,只停留在猜測階段。
大家可以看看這張統計數據表格:
研究人員統計了美國兩千多個家庭的父母及孩子的智商數據,匯總發現,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智商確實比父親和孩子的相關性略強(相關性越接近1,兩者相關性越強)。大家可以看到,母親和兒子的智商相關程度為 0.443,而父親和兒子的則為0.411。
由此可見,父母的智商對於孩子的智商影響是差不多的。
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異,大約50%是由遺傳差異造成的,其餘的50%則由環境因素(後天的教育、成長環境等)來解釋。
智商的提高不能只靠先天,後天的家庭環境、教育作用也很大。
人腦的可塑性非常強,用進廢退。
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思維習慣,勤學勤想,腦子會越用越活。
「自我實現的預言」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心裡預言什麼,什麼就會真的發生。
多鼓勵肯定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更有自信和動力,對於孩子的智商提高也是有幫助的。
要相信,我們在教育上的每一點努力和付出,都可能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個好的外貌固然是有先天優勢的,但是也要一句話叫做「人不可貌相」。
外在美不是我們能掌控的,內在美是我們可以自己決定的。
孩子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由父母引路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