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把這部劇從第一集一直看到最後一集,剛開始的時候確實對這部劇沒多大的興趣,後來才發現真的很有意思,放映的時常也很正常,因為實在不喜歡隔幾天看一兩集,感覺有些吊胃口,用兩個字來概括這部劇的話就是:過癮。
首先小編要聲明,我沒有參加過任何辯論賽,也很少關注辯論賽,對於劇中關於辯論的情節包括賽前和賽後的準備過程小編就不過多的評論,萬一鬧出笑話就不好了,但是就算對辯論賽沒有什麼了解,這依然無法阻止小編追劇的步伐,易小曦是平凡學子中的一員,以非常優異的高考成績考進了一所名牌大學,一個人去報導的時候在門口遇到了白宇,但是就像製片人說的那樣:「開場的時候白宇和易小曦的那段戲份有些過於戲劇化,讓人覺得有些像個神經病」。小編一開始也接受不了白宇這個人設,也許編劇可能是想把他的那種高傲和與眾不同表現出來,這一點做的雖然不是很好,但是也不是太差。另一邊文學院的辯論隊戰果不佳,即將要面臨解散的困境。
但是耿婷婷卻堅持要守住辯論隊,她堅守的是本科的這幾年傾注的所有心血,早就對它有了很深的感情,幸運的是趙北清答應一起留在這裡,但是後來小編才知道,清北留下來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辯論。按照劇情發展的套路自然是白宇和小曦都參加了辯論,小曦進去辯論隊之後,感覺和舍友關係不像以前一樣好了,這一幕真的很真實,小編有了自己的工作以後就感覺身邊的朋友離自己越來越遠,沒有時間和他們一起溝通,感情變得越來越淡,小編想可能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因為自己的工作或者是其它事情耽誤了和身邊人的溝通,怎麼處理好工作和朋友之間的關係,這一點的確是每個人都要反思的事情。
另一方面,舍友蘇晴也參加了辯論隊,舍友小恩卻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差一點放棄去國外交流的機會,只能自己打工去賺學費,籌集資金。整部劇的劇情是圍繞辯論賽的幾個主題鋪開的,這一點小編覺得非常巧妙。文學院小組賽的第一場,正方持「沒有夢想的生活不是平庸的」反方持對立的態度,小曦作為剛剛進入學校的心聲,正處在人生選擇的十字路口,她也是非常迷茫的,這句話非常普通,但是也說出了大部分人的心聲,小編之前從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是也絕對不敢於墮落和平庸。接著小曦的妹妹小晨出廠,對於小曦來說小晨的步伐自己永遠追不上,小晨因為成績優異連跳三級,同年級的人年紀差距較大,再加上性格的原因讓人覺得很高冷,經常被人孤立。
文學院小組賽的第二場,正方是「我們終將毀於我們所憎惡的」反方則是「毀於熱愛的」這次劇中穿插的情節是舍友謝可曼和父親因為電競起了爭執,我們不能說父親做錯了,因為他身為過來人,非常明白這條路沒有那麼好走,只是由於缺乏和兒子的溝通。文學小組賽的第三場正方是「網絡讓我們得到的更多」反方則是「讓我們失去的更多」這次的主要場景是白宇和舍友華夏客服對於舞臺的恐懼白宇在這件事上是個功臣,當然男主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小編認為對於過去帶給我們傷害的人和事,原諒不原諒一點都不重要,關鍵是要自己放下,放下不代表原諒,但是只有放下了我們才能更好的前行,帶著以前的痛苦前行,我們只會折磨了自己。
前面小編說掛,之前從來沒了解過辯論,但是換個思路來說,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辯論」的存在,這個「辯論」可以是我們在青春年少時做過的讓我們自豪的事情,也可以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思考,等等。因為我們年輕,所以可以不同的探索我們存在的意義,去摸索 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有人說過沒有談過戀愛的大學生活是遺憾的,也有人說過不拿一次獎的大學生活是不完整的,小編想說那我的的大學生活可能既遺憾又不完整,這幾年來也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我自豪,值得讓我在家人朋友面前炫耀,小編不知道自己是毀於熱愛的事物還是憎恨的事物,這部劇給小編帶來很大的提醒,青春是用來奮鬥的,用來追夢的,而不是整天只顧著醉生夢死,逃避吃虧的終究是自己,口號說了很多但是一個都沒有落實,小編不得不承認劇中的每個角色都很優秀,他們都有為自己的目標而不顧任何艱難前行的勇氣,而我究竟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