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任何祈求或是困難,誦〈普門品〉都可以獲得解決

2020-12-18 常行布施改變命運

南無觀世音菩薩(萬佛聖城)

普門示現 信者得度

比丘近梵法師 講於萬佛聖城大殿

2012年3月12日星期一晚 

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阿彌陀佛!今天晚上由近梵跟各位結法緣。今天是觀音七的第二天,我們已經誦過四遍的〈普門品〉。那麼,很多人都知道,〈普門品〉可以解七難、除三毒、應二求。

七難就是火難、水難、黑風難、刀杖難、惡鬼難、枷鎖難,還有怨賊難。那麼三毒我們很清楚,是貪瞋痴;但是在〈普門品〉,特別強調「若有眾生多於淫慾」。為什麼不講貪,而要講淫慾?因為在我們的貪裡頭,貪的是世間的五欲;在五欲財、色、名、食、睡裡頭,這個淫慾、色慾是最重的。

還有應二求,這個二求就是求男求女。事實上在〈普門品〉呢,我們知道,觀世音菩薩對我們都是有求必應的。也就是當我們有任何困難的時候,不管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只要你有求於觀世音菩薩,那麼觀世音菩薩就可以聞聲救苦,因為這是觀世音菩薩的願。所謂普門示現,這個「普」就是普遍。「門」,也可以講是法門,也可以講是一種「能通」,就是從一個有障礙的地方,可以通過去。所以,菩薩就「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或許有人會說,萬佛聖城六大宗旨裡不是要「不爭、不貪、不求」嗎?很多法師也教導我們,在我們修行或是打七的時候,不要用有求的心來誦經、念佛,或是念菩薩的聖號。為什麼〈普門品〉還要讓我們有這種求的心理呢?

我們都知道,有一個偈頌說:「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牽。」就是眾生呢,你要教化他很不容易的,要讓他能夠得到佛的智慧,你就需要有一個欲,滿他的欲望,來度化他,用一個方便。這樣的話眾生才能夠信受,因為他可能嘗到了一點甜頭了,以後他對佛法開始有興趣。那麼接著慢慢地修行,對佛法的了解也就越來越深了,最後他也可以到一種無求的境界。

孔夫子把這個世間上分成四種人:

第一等人是生而知之,這是最上等。他生下來不用學,他就知道了。我們可以作個比喻,比如說,有人一遇到佛法,或是遇到〈普門品〉,他一點懷疑都沒有,就信受了,很快就契入。這樣的是第一等人。

第二等人是學而知之。要經過學習以後,他才懂得一些道理。我們也可以說,當你碰到一個善知識,這個善知識教導你,要學習佛法了,這〈普門品〉有多麼地好,對修行有什麼幫助。這時候你就開始學習,你也了解了。

第三等人是困而知之。碰到困難了,他才要學習。這可以比喻說,也許有個人他平常不信佛,不拜佛。但是呢,遇到有事情了,臨時要抱佛腳了,這時候他就開始相信。比如說你告訴他,你有困難,這時候趕快念觀世音菩薩,他會相信的,他就用很殷切的心來念菩薩的名號。這就是碰到困難而知道的人,這樣的人,雖然是第三等的人,但也不錯!

最下等的人是困而不學。就是說,碰到困難了,他還是不願意學習。以佛法來講,有些人,真的碰到困難了,你跟他談佛法,請他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他不會相信的。有些人不但不相信,還要誹謗。這樣的人,在佛教來講,可以講他善根還不夠,沒有成熟。但是,我們也不能輕視他。

我講一個困而知之的故事給大家聽。

在二十幾年前,那時候有一個居士,她有一個女兒正在念國中,準備考高中。她的女兒的成績在臺北市來講,就是最好的成績只能考到第三志願。可是天下父母心,做媽媽的當然希望女兒能夠考上最好的學校,也就是臺北第一女中。因此,媽媽就告訴女兒說:「從今天開始,如果你想考上第一志願的話,你每天要誦〈普門品〉,每天要拜一百〇八拜的觀世音菩薩。

女兒很孝順,也很聽話。當然她希望考到她所要的學校,所以每天就照媽媽這樣的一個教導去做。其實,她這個成績是很客觀的,因為在臺灣,一般的學生以前都會先通過一種預測──模擬考。在模擬考的時候,每次她女兒都是在第三志願,根本不可能到第一志願。可是經過一段時間,到正式考試放榜以後,果然她這個女兒考上了第一志願。所以,她當然很高興,也對佛法和觀世音菩薩更有信心了。

上人在解釋〈普門品〉的時候,曾經說,〈普門品〉就像藥珠。藥是藥王樹,那麼任何病藥王樹都可以治。珠就是如意珠,如意珠就是讓你遂心滿願。你有任何祈求,或是困難,都可以獲得解決。

〈普門品〉會在中國流傳這麼廣泛,是因為在中國古時候,有一個國王,叫作沮渠蒙遜。因為他生了重病,所有的醫生都沒辦法治他的病。後來,有一個從印度來的法師,叫曇摩羅讖法師,他到中國來了。那麼沮渠蒙遜國王就請他來治病。這個法師就說,國王你這個病,我們印度所有的藥都沒有辦法治,只有一味妙藥,這個妙藥叫作「妙法普門」,就是〈普門品〉。你只要讀這個〈普門品〉,你的病就會好。這個國王就相信這位法師的話,就誦〈普門品〉,以後他的病就好了。病好了以後,這個國王就把〈普門品〉從《妙法蓮華經》抽出來,成為一個別行本,叫做《觀音經》。因此,〈普門品〉在中國就開始更廣泛地流通。

〈普門品〉,還有另外一個因緣,叫作冥顯。就是說,如果你念觀世音菩薩或者是誦〈普門品〉,有一種是很明顯的感應;有一些是冥的,你看不到,是秘密的、暗中的。因此有些人他有感應,好像他有什麼事、有所求,那麼這困難都解決了。

有些人就覺得說,我怎麼念觀世音菩薩、誦〈普門品〉,都沒有什麼感應呢?其實,我們不要誤會了。有時候這個感應是你看不到的。為什麼?也許有一個很大的災難,這個大的災難變成一個小災難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或是大病化小病了,小病到最後就無恙了。這都是一種感應,只是我們凡夫看不出來。

我們都知道,〈普門品〉偈頌裡頭有「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就是說,念觀音菩薩會有這樣的感應。那我就很快地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

在唐朝有一個法師叫法琳法師(詳見後記)。他因為寫了一部論,這部論有一點批評道教,因此他就被人在皇帝的面前講了讒言,毀謗他。因此,唐太宗很不高興,就把他抓起來,要判他死刑。但是又告訴他,說:「你寫的這個論裡頭,其中有一篇說,如果有念觀音的人呢,臨刑不傷。就是說,你到受刑罰的時候,不會有損傷。現在,你這個罪應該是死刑,給你七天的時間,你可以好好地念觀世音菩薩,看看到時候,會不會臨刑不傷?」

七天到了,就問這個法琳法師說:「你這七天有沒有好好念觀世音菩薩?」法琳法師說,這七天以來,他「不念觀音,唯念陛下」。就是說,他並沒有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他只念皇帝的名號。皇帝很驚訝,就派一個御史問他,為什麼你不念觀音念皇上呢?那法琳法師就說,因為現在天下太平,人民都安居樂業,我們國家也沒有什麼重大的刑罰,所以皇上的聖德跟觀音是齊等的,就跟觀世音菩薩是一樣的,所以我就念他。那麼皇帝聽了以後,知道這個法師是有修行的,所以就免除他的死刑。

這個故事並不是告訴大家不要念觀音,念別的。事實上,這個法師在他所著的《辨正論》裡頭就有念觀音,就會臨刑不傷這一段,他當然知道的。因為法師有智慧,所以他用他的智慧辯才,救了自己的命。另一方面,當然我們也可以講,這個也是觀音菩薩冥冥中的一種感應。

所以在我們念觀世音菩薩的時候,我們不要眼睜睜就看著說,我念觀音會得到什麼好處。你抱著平常心來念,好處自然就會現前。就像在《法華經》裡頭,大迦葉尊者他們在法華會上,等到佛說你們這些二乘人將來都可以成佛。一開始他們都很驚訝,後來他們理解了,原來佛用二乘──聲聞乘、緣覺乘──來教化這些二乘人的時候,只是一個方便,最終的目的,就是要他們成佛。因此他們也知道了,將來自己可以作佛。所以他們就講說,我們沒有想到「無量珍寶,不求自得」。就是說,我們都沒有想到過,有這麼多的珍寶,我們沒有去求,但是我們自然就得到了。也就是說,我們並沒有求要作佛,但是將來我們都可以成佛。

所以,我們每個人修行,不管你念觀世音菩薩,誦〈普門品〉,或是念佛,乃至任何法門,最終目標都會成佛,因此只要修行──無量珍寶,不求自得!

後記:唐法琳法師著《辨正論》,於〈信毀交報篇第八〉廣陳念觀音菩薩之種種感應。法琳法師之事跡於《續高僧傳》、《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等載之甚詳。有關「不念觀音,唯念陛下」之事,一般人不明其故,因而誤解,甚或詆毀。為使讀者易於了解,節錄無名氏所撰之「唐太宗與佛教」一文,供讀者參考。

貞觀十年,太宗以道教祖師,老子李耳是他李氏的先宗,詔令從齋供行住,要道士女冠在僧尼之前。因為過去屢朝都是佛先道後的,現在忽然要道先僧後,當時京城的法師們,都憤然上表極諫。法琳法師,也因此事作論反對。到了貞觀十三年,有道士秦世英,檢舉琳師著論,訕毀皇宗,有旨逮捕琳師。琳師知道此事,就變服自縛,親往請罪。皇上有旨說──據你的論文說:有念觀世音菩薩,臨刑不傷。今汝所犯之罪,當坐大闢。現賜你七天假,你可以勤念觀音聖號,看你能否臨刑,自免不死。琳師奉制,七日之中,一無所念。

七天後,詔問琳師,七天所念觀音的感應如何?琳師答稱「一無所念。」再問:「為什麼不念?」琳師答道:「隋季失德,四海沸騰,陛下廊清寰宇,道治生靈,琳自七日已來,不念觀音,唯念陛下。」太宗驚奇他的話,派御史韋琮去詳問琳師念陛下之意如何?琳師答道:「觀音至聖,垂形六道,上天下地,皆為施救,今陛下御臨宸極,萬國歡心,文治至平,靈鑑無外,聖與觀音齊等,所以唯念陛下。同時我志在宣揚佛教,以助皇化,使人民畏懼因果報應,畏刑罰而不敢為惡,琳何求而敢有所訕謗呢?陛下如果察琳忠於國事,則所謂臨刑自免了。假使仍以讒言是信的話,則琳伏屍無地了。」

御史韋琮回奏其言,然而道士們不斷上表讒諧琳師,因此琳師免其死刑,發配到四川益州的地方去。後來那個讒害法琳法師的秦世英,也因獲罪被殺也。

【編注】恭錄自「萬佛聖城中文官網」之「法語繽紛」單元

相關焦點

  • 問:用真心誦普門品,什麼叫真心?求的東西沒求到,還要堅持誦普門品嗎?
    問:感恩師父,您經常說要用真心跪在菩薩前誦普門品,什麼叫真心?是誦的時候沒用妄想嗎?
  • 史書上記載的真實事件,誦《普門品》得解脫
    因為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官方正史明確記載《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感應事例;這也是有史書記載以來,第一位國家高級官員誦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脫難的故事。這個事情記錄在官方編撰的史冊《晉書》上。《晉書》的總編是被譽為「唐代第一名相」的房玄齡。為什麼房玄齡在主編《晉書》時,破天荒地第一次,將《觀音經》寫入正史呢?
  • 常念《普門品》真的有好處
    簡介:《普門品》即《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品。敘述觀世音菩薩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普現三十三種應化身,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事跡。我最初接觸的就是這部《普門品》,是在高中時期經過朋友介紹的。剛開始也是為了一些離譜的欲望去誦這部經。後來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我家中的一個親人有了重病其實已經是不治之症了,醫院給出的結論是生命只有半年左右。於是這個時候我開始誦《普門品》每天早晚各三遍,連續念了幾個月,我的親人活了一年多才去世,或許是因為護理的好和自身的原因吧,但是我認為這與我誦經有或多或少的關係。
  • 誦持普門品的感應——保住了清淨道場!
    距開標時間(九點三十分)僅五分鐘,此時方丈和尚在方丈寮誦《普門品》。誦到『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感慨萬分,向觀世音菩薩說:『菩薩!今日之事,我們是無辜的,雖經多方奔走依然力不從心。唯有請求您老人家慈悲!慈悲!化解怨業,使此一成就僧材之清淨道場能夠保全,不被拍賣。』說過之後,至誠頂禮。抬起頭來忽見本書首頁觀世音菩薩聖像,顯現在法院上空,手持甘露瓶,灑甘露水三下,便消失隱去。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好處
    《普門品》即《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品。由於觀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它從漢文譯本內單獨流通出來,成為便於受持讀誦的單行本。讀大悲咒,讀普門品念菩薩名號三位一體的相結合,普門品原來是法華經中的一品,傳說在一千七百多年,有個國王生病了,全國的御醫都沒有辦法。病了一個月,這時候觀音菩薩救託夢給他。
  • 常誦《普門品》的意義
    5、離被囚難:「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6、度險途難:「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每天念一遍,專治「業障」
    由於觀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它從漢文譯本內單獨流通出來,成為便於受持讀誦的單行本。,傳說在一千七百多年,有個國王生病了,全國的御醫都沒有辦法。說,這是業障病,你去念三遍的法華經的普門品,病就好了。然後國王照做了,果然病就好了。普門品主要宣說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詳說了觀世音菩薩之化導: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普現三十三種應化身,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事跡。佛菩薩神通自在,示現種種身,開無量法門,使眾生得證圓通。
  • 心中有怨,嗔恨心重,請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念誦普門品
    我們靜心想一想,去除煩惱,不發脾氣,消除嗔恨,這些看上去很困難的事情,實際上也很簡單。只要我們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可以了,經常念誦妙法蓮華經普門品就能實現了。這裡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常念觀世音菩薩,二是恭敬觀世音菩薩。所謂常念,就是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分辨世間一切的音聲──善聲、惡聲、苦聲、樂聲、是聲、非聲。
  • 《普門品》記誦次第:非線性與結構式
    《普門品》記誦次第:非線性與結構式 平常大家記憶背誦,一般都是從頭開始,按著前後順序線性進行。
  • 神奇的《普門品》
    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跡,因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嚴重車禍死裡逃生!有一位老太太,一向深信佛法,平時專信觀世音菩薩。其女婿姓嚴,是一位汽車司機,潮州市人,在潮州某車隊任職。每當女婿嚴某出車,老太太就在佛前誦《普門品》祈求女婿行車一路平安。
  • 外國媳婦誦普門品夢中救母
    林慈超今年9月媳婦從日本回國,告訴我修持佛法所獲得的感應。她告訴我:在國外每天從早到晚上,除了家務事及照顧小孩子之外,每天還得處理許多貿易的事情,直到深夜才休息。在日本,有一位她「政大」的同學,居住在她家附近。因為甲狀腺腫大到醫院開刀。以後,心臟變得十分衰弱,好像透不過氣來。那時,媳婦前去探望她,叫她誦讀《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及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必能獲得感應。
  • 觀音菩薩與《普門品》的功德
    每天起來,建議大家都能誦一部普門品,很短的,就十分鐘左右。可連這都有很多人怕沒空。其實中國有句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誦經這個時間不會耽誤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會讓你工作更順利,不要覺得好像佔用了寶貴的上班時間。誦經最好的時間,自然是早上,上午頭腦清醒。誦經後,一天都很吉祥,很多事情都會很順利。
  • 朝暮課誦:虛雲老和尚 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佛經之多,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如何從中選取一些代表性的經典供自己終身修學,以較少的精力獲得較大的受用,少走彎路,這是我們每個學佛的人必須考慮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虛雲老和尚的修行經歷和開示中,找到答案或者啟示。這答案或啟示,對於充斥著種種邪知邪見的末法時代之修行者來說,可以說是一盞很好的指路明燈。
  • 讀誦妙法蓮華經是解決各種人生問題的金鑰匙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好在,有佛法就有辦法。每天堅持讀誦妙法蓮華經,通過經典加持,使智慧增加,淫慾心變小。撥正人生航向,朝著幸福美好的目標前進。這個過程不知不覺、順理成章。請拿好這把解決人生問題的金鑰匙,堅持讀誦妙法蓮華經。我們清楚,對生活、事業、學業危害最大的就是邪淫。
  • 讀誦《普門品》的殊勝功德
    有兩位高僧,他們從小出家,約好將來要成就、證果證道,爾後他們就各奔東西去參方遊學。一位法師很用功,勤學、思惟,然後為人講說,成了一位著名的講經法師,辯才無礙。三十年後,他們再次碰面了。這位法師本身也是戒行很高、很講修行的人,碰到另外一位法師,他就問:「你這三十年做了些什麼?
  • 2013年歸元禪寺恭誦《普門品》暨講評會圓滿
    2013年歸元禪寺恭誦《普門品》暨講評會圓滿 2013-06-17 16:29:46  來源:歸元禪寺
  • 心經常識:心經大悲咒普門品回向文
    《心經》、《大悲咒》、《普門品》都是觀音菩薩宣說的經文,都是對我們有很大的好處的,我們修持《大悲咒》、《普門品》、《心經》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對我們的人生會有很大的積極的影響。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心經》、《大悲咒》、《普門品》回向文。
  • 法布施《普門品》,為家人淨除一切病厄災苦,修福無量,順風順水
    觀世音菩薩是與眾生淵源最深的一個活菩薩,而《普門品》又叫《觀世音經菩薩普門品》。敘述觀世音菩薩救七難、解三毒、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救眾生與苦難的事跡。《普門品》是一門無盡意心經獲無邊的智慧和法力加持,觀音菩薩神威願離無處不在,是末法時代的抗魔法寶,在婆娑世界,守護拯救著完千眾生的厄運與災難。保護著世間的每一個家庭!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釋
    你想吃東西,如意珠所現出的東西,既不會多也不會少,恰到好處。你穿衣服,也不必預備衣架子,只要把衣服脫下,它就自動回到如意珠裡去,所以叫』如意』。如意珠有多大呢?是很小的一粒珠,可以隨時帶在身上,又不重、又不佔地方,所以叫如意珠,遂心如意,妙到極點。總而言之叫』如意珠』。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就等於這棵藥王樹,這顆如意珠,能遂心滿願。只要你能誦念普門品,所求的事情,就能滿願。
  • 堅持每天背誦普門品
    在現實生活中,每天念誦一遍普門品,日積月累,一段時間後肯定能背誦普門品。堅持每天背誦若干遍普門品,對比較忙的人來說是修行的好方法。《普門品》即《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品。敘述觀世音菩薩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普現三十三種應化身,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事跡與功德。觀世音菩薩和我們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人都有大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