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寫好這篇文章,我在熟識的朋友當中搞了個小小的調查,問了兩個簡單回答的問題。
之一:你近來在工作之餘是否完整的讀過一本書,不少人回答「否!」;
之二:你是否在正常情況下年內有過一天從早到晚不玩手機的,幾乎都回答「否!」。
兩個同樣的「否!」,折射出當今社會一些人的心理浮躁現象。由此感慨,心浮氣躁者該降降「內火」。
心浮氣躁這句成語,常用來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實。除了對看書學習沒興趣、不專心,對手機愛不釋手、形影不離、興趣盎然外,心浮氣躁還有其他種種表現。諸如:
有的管理人員心浮氣躁,剛剛發出指令、做出安排、提出要求,沒過多久又有新的想法,把原有的部署和要求全盤推翻,提出一大堆新的號召,因為朝令夕改,弄得大家無所適從。
有的研究人員心浮氣躁,熱衷於喧鬧的活動,抵不住利益的誘惑,對科研課題缺乏恆心和毅力,不能全神貫注、下苦功夫深入鑽研,出不了重要的成果,極個別人甚至發生科研造假的問題。
有的想搞點「藝術」的人心浮氣躁,今天學唱歌,明天又想學跳舞;今天學彈琴,明天又想學吹號;今天學書法,明天又想學繪畫……,想學的東西很多,往往只有三天的熱度,蜻蜓點水,不能很好堅持,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學到家,只能在藝術的殿堂外徘徊。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餘步。」
而有的人卻不是這樣,閒得心浮氣躁,一天到晚不是張家長就是李家短,搬弄是非,到處散播「小道消息」;不肯吃苦、不想吃虧,只想佔便宜、撈好處,到頭來收穫的都是「自尋煩惱」,喜怒不可能有常。
有的人心浮氣躁表現在憂慮上,憂慮夫妻關係、子女關係、整個家庭關係;憂慮同事關係、領導關係、整個社會人際關係;防欺騙、防詐騙,憂慮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友善;防暴力、防車禍,憂慮被歹徒所害,被「馬路殺手」所傷;懷疑自己的愛人是不是不愛自己了,懷疑有的人是不是要害自己,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這樣或那樣的疾病,懷疑自己吃的食物是不是不乾淨等等,懷疑這懷疑那,整天疑神疑鬼,患得患失,通宵睡不好覺,表面看上去人很安靜,但內心卻受「疑心病」「抑鬱症」「焦慮症」的煎熬。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總有那麼一些人,無論是對待學習、工作,還是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表現得心浮氣躁,往往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既要魚也要熊掌;這山望著那山高,靜不下心來,耐不得寂寞,稍不如意就輕易放棄,從來不肯為一件事傾盡全力,等等。無數個鮮活的例子早已證明,凡性情急躁粗心大意的人,做什麼都不容易成功,以至一事無成。
人為什麼會產生心浮氣躁,因表現各異,原因不同,是一個很難解釋清楚的十分複雜的問題。不同學派有著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論證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心理學家認為,浮躁是一種情緒,一種並不可取的生活態度。人沒有目標,內心迷茫,必然會產生浮躁。面對急劇變化的社會,不知所為,心中無底,恐慌得很,對前途毫無信心;做事無恆心,見異思遷,不安分守己,總想投機取巧,成天無所事事,脾氣大,心神不寧,終日處在又忙又煩的應急狀態中,長久下來,終究會被生活的急流所挾裹。
社會學家認為,高科技和信息產業的發展,導致人們不能再像過去一樣,一壺酒,幾碟菜,海闊天空地聊天神遊,而是需要追求速度、效率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產生浮躁心態。如果說高科技只是一個間接原因,一個誘因,那麼激烈的競爭與工作壓力便是浮躁的直接原因。還有太多理財投資類書,太少淨化心靈的讀物,以及各種新媒體用新奇的標題,離奇的情節,誇張的形式,眩目的色彩博取人們的眼球等,畸形的快餐文化也是產生心浮氣躁的誘因。
中醫專家認為, 內熱也叫內火,又稱為「火熱內生」。「當人體血、津液、元陰等物質虧損,過度勞累、久病耗損、大量失血、飲食失宜、外來的六淫邪氣中的火(熱)邪的煎熬等情況下,體內的液態物質過度消耗而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就會導致內火的發生。」心火旺盛或者是心陰不足,虛火上炎會出現心煩;肝氣鬱結,鬱久會出現肝火旺盛,肝陽上亢會出現急躁易怒。
中國文化一直倡導人們沉穩、含蓄,就如太極拳般心平氣和、不急不躁。《論語》說,「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還有「小不忍,則亂大謀」、「三思而後行」,等等。人們如何傳承這些優秀文化,克服浮躁心理呢?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滴水穿石,不是因水滴之強大,而是不舍晝夜;繩可斷木,不是因繩之鋒利,而在堅持不懈。有句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正說明耐心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耐心也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
有一個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一萬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
實踐證明,成就一番事業,要有恆心、恆志、恆力,做任何有意義的事情,不管簡單還是複雜,只要有超凡的耐心和細心,就會取得成功。人們在淬鍊意志品質的過程中,要力戒急躁,多涵養耐心,使經久的耐心在發揮主動性、提高自控力、增強心理承受力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冷靜使人理智,穩定的情緒、平靜的心境是成功的助跑器,只有在冷靜的狀態下,才能把事情處理的最好。有一句名言,人的衝動是魔鬼。說話要先想清楚再說,做事要先考慮好後果再做。做與說前,先冷靜思考,不心浮氣躁,就可以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減少自己事過之後的悔憾。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注意做到的。
一位偉人說得好:「有許多東西,只要我們對它們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覺性,就可能成為我們的包袱,成為我們的負擔。」 人生要有遠大目標、有美好的嚮往和追求,避免陷入空虛、迷茫和渾渾噩噩、無所事事當中。 抑制不良的欲望,就要保持一顆平常之心,趕走狂妄的情緒,消除心浮氣躁的種種誘因。
臺階是一層一層築起的,目前的現實是未來理想的基礎。只想將來,不從近處現實著手,就沒有基礎,就會流於幻想。世界上沒有便宜的事,誰想佔便宜誰就會吃虧。人們從事各項事業,追求任何目標、實現所有願望,都要有「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精神,有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作風,不好高騖遠、不虛無縹緲、不夜郎自大。
遇事善於思考,考慮問題應從現實出發,不被喧囂所擾、不被利益所誘、不被享樂所惑,真正做到愛國、敬業、誠實、友善,做老實人,幹老實事、走踏實路,用濃墨重彩繪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性躁心急者一事無成,心平氣和者百福自集。」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而且還是各種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現形式呈現多樣性,已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這樣說,我們的一生是同浮躁鬥爭的一生。在當下還沒有根治心浮氣躁「靈丹妙藥」的情形下,還是應該學會運用祖國醫學的原理,通過瀉掉心中的「內火」,把浮的心安下來,把躁的氣降下來,做到遇萬事而安安心心、不驕不躁、平心定氣、心平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