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
辦學歷史:學校前身是1952年創辦的四大工學院之一的華中工學院、1907年建立的上海德文醫學堂和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歷經傳承與發展,2000年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併成立。
師資力量:華中科技大學有專任教師3400餘人,其中教授1200餘人,副教授1400餘人;教師中有院士19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3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5人,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57人,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青年科學家3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9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4人、青年拔尖人才2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2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4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9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9個。
學科評估:
同濟大學
辦學歷史:同濟大學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裡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1908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稱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師資力量:擁有專任教師2803人,其中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115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2人(含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含雙聘),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及美國、德國、瑞典等國科學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0人次。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首席科學家23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6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2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四類優秀青年人才16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8個,教育部創新團隊9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入選科技部「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學科評估:
這兩所大學都是綜合類高校,別看華中科技大學名字帶有科技,其實這個科技是源於他的前身華中工學院,四大工學院之一。但是在後面經過了合併組建,學科變得更加全面。在學科評估上,兩校的上榜學科數量相同,在A+級學科數量上華中科技大學有4個,同濟大學也有4個。在師資力量上總體華中科技大學專任教師數量更多,但是在院士數量上同濟大學更多。其實平常大家都小看了同濟大學,雖然在上海他只能排第三,但是在全國他的實力絕對是最頂尖的一批。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就是很多人誤以為中國最頂尖的四大醫學院同濟醫學院在同濟大學,其實不然,同濟醫學院是華中科技大學的一個院系,前身是同濟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