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的歌曲記憶 說說你心中的經典

2021-01-21 央廣網

  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流行歌曲伴隨著文化的發展獲得了空前的繁榮,留給了幾代人難以磨滅的印象,每當人們回憶起那些年代時,心中都會不由自主的唱起那些伴隨他們成長的歌曲。這些歌曲的誕生和傳唱激發了人們創業的精神,尤其是開始時期的80、90年代的歌聲更是改革開放的音樂記憶,這些流淌在歲月長河裡的旋律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更迭而失去色彩,它們蕩漾在每個人的耳畔,永遠年輕。下面小編就帶您一起回憶幾首80、90年代的經典老歌以及歌曲背後的故事。

  

  1981年《在希望的田野上》

  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中國的改革從農村掀起的同時,一首記錄這偉大歷史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也營運而生,唱響全國。那一年彭麗媛還不滿20歲,但卻在青歌賽上,用她甜美脆亮、質樸醇厚的嗓音,把這首歌曲唱的端莊大氣,很多年後,她更是成為了民歌的一種高度。

  

  1982年《我的中國心》

  「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這首歌一開始就打動了無數炎黃子孫的心,引起了中華同胞的強烈共鳴。它唱出了中華兒女的心聲,更讓眾多海外遊子為此改變了選擇,紛紛回歸故裡。生活中沒有永遠的困難,只要你在努力,每一個拐彎處或許都有成功的碼頭在等待著你!

  

  1984年《酒幹倘賣無》

  酒幹倘賣無是一句閩南語,意思是說"有酒瓶子要賣嗎",同時也是1983年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講述一個退伍老兵因撿回棄嬰致使妻子別他而去,靠拾破爛既當爸又做媽含辛茹苦將棄嬰養大成人的故事。這是體現人世間真、善、美的一首勵情勵志的國語歌曲。此後被多次翻唱,並於1984年獲得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1985年《萬裡長城永不倒》

  萬裡長城永不倒 千裡黃河水滔滔……伴隨著雄壯激越的旋律,唱出了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全國齊心,外敵不侮的豪情壯志;讓我們手牽手,肩並肩,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奮鬥目標,勇往直前!

  

  1986年《一無所有》

  1986年5月9日,崔健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的百名歌星演唱會上演唱了《一無所有》,也宣告了中國搖滾樂的誕生。它引領著一代年輕人不斷追求「新長徵路上的搖滾」。其實,每一首搖滾樂的背後,都有著獨特的故事,有些在歌裡,有些在歌外。這些歌裡可能柔和了歷史,可能折射了現實,隱藏在背後的深意,給了這些歌更多的神秘色彩,和更深的寓意。

   

  1987年《冬天裡的一把火》

  《冬天裡的一把火》這首歌成為1987年那屆「春晚」的標誌性節目,它不但讓大陸同胞認識了這位出生於臺灣的歌手費翔,更是開創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我們的黨和政府一直把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做為自己的神聖使命,根據國內外的形勢變化不斷調整對臺政策,目的只有一個,統一全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988年《大約在冬季》

  這首歌曲是八十年代流行一時的臺式作品,是華語流行樂壇最經典的浪漫約會。不僅委婉動聽而且流傳度廣泛,無論旋律、歌詞、還是創作背景,《大約在冬季》都是一首讓人動容的歌曲。這首歌唱惜別深情,嘆相會無期,把戀人離別在即的那份依依難捨的複雜心情表達的淋漓盡致。歌中說不完的別離悽迷,唱不盡的真情之意,讓人為之感動 。

  在這首歌曲裡,編曲也很見功力, 能夠給齊秦個性十足的音樂塗抹上更合適大眾接受的外形。《大約在冬季》被陳志遠編曲後既保留了歌手原汁原味的音樂味道,又有著更平易近人的樣子 。

  

  1989年《愛的奉獻》

  《愛的奉獻》創作於1988年,韋唯在1989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將其深情演唱,這首歌曲憑藉其淺顯易懂的歌詞、舒緩溫暖的旋律以及高尚大氣的主題而廣為流傳,《愛的奉獻》也成為春晚當中的經典歌曲之一。 歌曲洋溢著人間最美的溫情,不僅膾炙人口,更成為公益歌曲的標籤;當國家和人民需要溫暖和感動的時候,這首歌的旋律總是會響起。

  

  1990年《亞洲雄風》

  《亞洲雄風》這首歌之所以廣受歡迎,一個原因是歌曲本身的吸引力,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所蘊含的團結奮進的精神,鼓舞人心、振奮人心,而作為當時全國最為當紅的實力唱將,劉歡的激情演唱也為這首歌增色不少,這首歌也差點成為北京亞運會的主題曲,雖然劉歡那會兒還沒有「亞洲雄風」般的體魄,但是中國確實因此在亞洲一舉雄起,衝向了世界。

  

  1992年《我不想說》

  這首歌原本是陳小奇與李海鷹受邀為一部音樂故事片創作的插曲,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電視劇《外來妹》的導演成浩聽到了《我不想說》,感覺與電視劇表現的精神非常契合,便選作了主題曲。該劇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六個從窮山溝趙家坳到廣東打工的女性的命運。改革開放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一條「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這一決策,使中國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催生了很多在之前從來沒有存在過的職業稱呼,打工妹就是其中一個。

  

  1993年《濤聲依舊》

  《濤聲依舊》是一首帶有古色古香味道的經典歌曲,這是一首可以引起很多人共鳴的好歌,它以張繼的詩歌《楓橋夜泊》為藍本,將古詩詞的神韻意境完美地融入到了現代人的口吻和情懷中。「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既是歌詞,也是古今結合的現代詩。它開創了20世紀90年代流行音樂的高峰 。這首歌曲的成功,宣告中國唱片業成功起航,走向了相對的成熟期 ,自問世以來便風靡國內外,成為一首廣為傳唱的經典作品。

  

  1994年《縴夫的愛》

  《縴夫的愛》作者崔志文創作風格通俗直白,生活氣息濃鬱,深受廣大聽眾喜愛。為了表達三峽縴夫與峽江妹子那種濃烈質樸的情愛,從1988年春就開始醞釀這方面的歌詞創作,用音樂的形式表現了縴夫們的情愛、生活、理想與追求,完美的將民歌和通俗歌曲結合在一起,這首歌也圓了他從事歌詞創作以後的一個願望和夢想。

  

  1995年《彎彎的月亮》

  很多人在欣賞美好作品的同時,都希望能聽到一個美好的故事,美其名曰「典故」或「佳話」。作品被放到這些「底色」上,似乎能夠平添幾分感人的魅力。很多人也追問過李海鷹,《彎彎的月亮》的背後是不是也有一個特別的故事,而李海鷹只是搖頭一笑,其實當年這首歌寫出來後,剛開始時沒有一家音樂公司肯接受,沒有一個歌手肯演唱,認為旋律與歌詞都太「土」。後來,事業正走下坡路的呂方,在把歌詞中的「阿嬌搖著船」改成「你我搖著船」的前提下,勉強同意唱這首歌,就此鹹魚翻身。不僅呂方藉助它在當時登上一線歌手的位置,這首歌也在中國流行歌曲史上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1996年《青藏高原》

  創作這首歌的音樂人張千一自述,當時寫這首歌曲的時候,還從來沒有到過西藏。但從小對於西藏的嚮往和對藏族題材的音樂作品非常痴迷,令他每當聽到那些藏族音樂,都能想像得出,西藏這塊土地是那麼的神秘、那麼的空遠,那裡有著很高很藍的天空,有著神秘高貴的布達拉宮……

  《青藏高原》這首歌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通俗歌曲的一貫看法,讓大眾認識到,原來通俗歌曲一樣可以很大氣、很高雅。由於這首歌的跨度較大,曾一度成為通俗、美聲、民族等各類歌手展現實力的必選歌曲。

  

  1997年《心太軟》

  1997年,《心太軟》這首歌好像鮮花一樣盛開在大街小巷,它通過很簡單的旋律,唱出一位痴情漢為愛毫無保留的付出,並在夾敘夾議間呈現出一些愛情的小哲理,堪稱都市文化的代表。一首看似簡單的小情歌,就在這一深一淺的平衡中,盡顯創作過程中的難度。它之所以經典,就是因為它不只讓這個社會的耳膜振蕩,更加深入到這個社會的心臟中,隨著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至今。

  

  1998年《好漢歌》

  《好漢歌》是由著名音樂家趙季平創作的,歌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趙季平在《好漢歌》創作之前廣泛的鑑賞民間音樂藝術,從90年代的社會中廣泛的汲取了民間藝術的力量,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嶄新的藝術發揮和創造,創作出了這首跨世紀的樂曲。《好漢歌》具有鮮明的旋律,大氣磅礴、樸實的歌詞,盪氣迴腸、情真意切的演唱,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這首主題歌也是電視劇《水滸傳》劇情主題的濃縮,它對於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和感情、深化主題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1999年《常回家看看》

  1999年,該歌曲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播出,同年獲得第六屆華語榜中榜神州音樂特別推薦獎。《常回家看看》是真性情的歌曲,它所飽含的人間真情,正是它得以流傳的根基。「常回家看看」——這句最樸實的話語對親情做了最真實的表達。它既是父母飽含熱淚的呼喚,也是奔波在外的兒女掛在心頭的期盼;表達了中華兒女對家的那份親情,以及父母對子女的心聲,提醒忙碌的年輕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記親情,願多回家看看老人,陪陪父母。

  哼唱著這些時代的印記,我們暫別這場穿越之旅,改革開放的腳步還在繼續。每每聽到這些經典的老歌,人們隨聲附和,感慨萬千,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歌曲本身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不經意的就能觸發人的心弦,它的旋律不會隨著歲月的流淌而消逝,它會幻化成一段段令人回味的記憶,永遠留在人們的心間。

  網友們對此更是有話要說,說說改革開放的這些年裡伴隨著他們成長,成熟,經歷人生中坎坷,看到人生新機遇,為他們指明方向的那些經典的歌曲,有感謝,有激動,有流淚,有喜悅……

  更有些網友認為,一首經典的歌曲之所以擁有靈魂,被一個時代所認可,跟歌曲的演唱者是密不可分的,他們也被奉為一代人的偶像和學習的榜樣!

  不僅如此,在改革開放以後,音樂人在作詞上更加自由奔放。這些經典的歌曲,更是通過歌詞直抒胸臆,折射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直擊人民群眾的喜樂悲歡。

  每個人心中總有些歌曲的記憶是不可磨滅的,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發展最迅速的80、90年代裡,你記憶中的歌曲是哪一首,又帶給你怎樣的回憶?讓我們共同討論起來,為你記憶中的經典點讚!

  讓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經典的旋律吧!

相關焦點

  • 超好聽的80年代90年代經典老歌,據說都是那個時代最火的歌曲
    那些年我們聽過的每一首歌都一段回憶,聽膩了快餐式的網絡歌曲,最好的方法就是聽聽經典老歌,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年那些經典的老歌,排名不分先後,有什麼遺漏的還要麻煩各位網友補充。一、張雨生 《大海》
  • 70-80年代老電影歌曲精粹,每一首都是經典!
    貼心萌寶荒唐爹二婚時代那一夜,她掉進了我的陷阱被我徵服,可我卻漸漸的迷失了…這一切,從那夜我遇到了一個漂亮的女人開始……70-80年代好的電影留給人的是美好的記憶。七十年代中後期是中國的轉折點。那時物質儘管匱乏,電影卻迎來春天。很多優秀的電影,現在道來,仍是津津有味。那個時候,聽說那個村裡晚上要放電影,一天的感覺都像過年。下午放學後,連飯顧不上吃,拿個小板凳就跑去了......今天「懷舊」一番,與大家分享的是這個時期拍攝的一些影片插曲。
  • 80、90年代「老掛曆」中的10位美女,誰是你心中最美的那個?
    80、90年代「老掛曆」中的10位美女,誰是你心中最美的那個?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將自己微調一下或者做個整容,改變一下自己的容貌。這樣下來很多美女都是尖下巴、大眼睛,越來越相近了。而80、90年代的美女,那可是「純天然」的!今天就來看看當時掛曆上的美女吧。當然並不是說整容不好,畢竟愛美之心誰都有的,都喜歡欣賞美麗的人和事物,這是天性!第1位,還記得《唐明皇》裡面的楊貴妃嗎?膚如凝脂,巧笑嫣然,她的扮演者林芳兵演出了楊貴妃的雍容華貴、美豔不可方物,骨子裡透著一種說不出的典雅。
  • 一代人的記憶,80年代最經典的六部內地電視劇,都曾風靡一時
    最近一段時間似乎進入了電視劇荒,上映的作品沒有一部能引起觀眾的熱情,當然這和現在娛樂多元化是分不開的,想當年在八九十年代,每一部新劇上映都能引起全民追劇熱,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80年代最經典的六部內地電視劇,每一部都曾風靡一時,是一代人心中的記憶。
  • 90年代風靡一時的新加坡武俠劇,每一部都是一代人心中的記憶!
    在上世紀90年代,除了港臺武俠劇外,新加坡武俠劇也曾風靡一時,有很多經典作品在內地上映,成為一代人心中的記憶,今天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當年那些經典的電視劇。1、《塞外奇俠》,由黃嫊芳、郭淑賢、黃碧仁領銜主演的古裝武俠劇。
  • 80年代初評選出15首聽眾最喜愛的歌曲,很多經典為什麼沒有評上?
    大家是否還記得,八十年代初一次群眾歌曲評選活動,評選出了「聽眾最喜愛的歌曲」15首。當時有極少數專家想要做一些調整,把排在第16--20位的歌曲進行個別的調換,但是到最後,大家還是統一了意見,要順應民意,不能更改,就這樣完全按照聽眾的投票情況把評選結果確定了下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公布了這次評選結果。評選結束了,聽眾雖然很高興,可大家的心中不免有些疑惑,為什麼我喜歡的沒有評上?心中有些不平。
  • 盤點80、90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手
    時間從指縫流逝,風塵僕僕的歲月裡,總有一些歌曲,曾經觸痛心靈,那些感動,成為我們記憶裡的聲音日記。這一首首動聽的歌曲,讓那個時代的音樂更有味道,讓人難以忘懷。80年代後期將事業重心移至影壇,成功詮釋了寧採臣、旭仔、程蝶衣、歐陽鋒等不同類型的角色。2005年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2010年入選美國CNN評出的「史上最偉大的25位亞洲演員」。張國榮在80年代的歌壇和譚詠麟齊名,只不過1988年開始轉向影壇。
  • 70、80、90年代:回不去的時光,帶不走的舊夢
    對於70、80、90年代的人來說,童年裡沒有迪士尼,沒有長隆歡樂世界。有一種回不去的青春,叫做記憶。80 年代·代表歌曲:《小城故事》這個年代的喜糖如果當中,能有一粒大白兔奶糖會讓新人覺得非常有面子。80年代結婚要求更高了,必須有了:電冰箱(單門)、電視機(黑白)、洗衣機(單缸)這「三大件」才算成了家。80年代彩電逐步普及,電視劇的創作和播放也如噴薄的湧泉般爆發。螢屏經典:1987年版《紅樓夢》和1988年版《西遊記》。
  • 80年代經典懷舊歌曲,其中最有感染力的一首基本每個80後都會唱!
    白天不懂夜的黑 ——那英歌曲《白天不懂夜的黑》由那英擔任音樂製作人,黃桂蘭作詞、林隆璇作曲,黃桂蘭透露「在錄音棚裡,那英的歌聲讓他熱淚盈眶了好幾回只要你過得比我好 鍾鎮濤「只要你過的比我好,過得比我好」反映出那個書信年代的愛情,那一種無奈和不舍,鍾鎮濤很少唱歌,但是這首歌也是他最具代表的一首,相信那個年代的人幾乎都會唱這首歌。
  • 小小年紀的卓依婷翻唱過600歌曲,是80年代人無法磨滅的記憶
    五歲,在我們還在玩泥巴的年紀,她已經開始賺錢了,小小年紀的她翻唱過600首以上的國語和臺語歌,歌曲風格各有不同,聽眾的年齡層次跨越度也是極大,所以一出道的她被命名為大眾情歌手,她就是我們的賀歲公主卓依婷。
  • 80年代經典歌曲《路燈下的小女孩》
    《路燈下的小姑娘》是風靡80年代的一首經典歌曲,這首歌翻唱於Modern Talking演唱的《Brother Louie》,中文版由黃浦生重新填詞,Errol Brown譜曲。
  • 五首90年代的經典歌曲,最後一首絕對獲得所有人的認可
    你好,我是小佳,不管我們出生在哪個年代,但是受到父母們的影響,或多或少都聽過比我們的年代更早的歌曲吧。作為90後的我,比較偏愛一些90年代的歌曲,那時候剛懂事,父母聽得最多的就是這個年代的歌曲,所以耳聞目染下,也是聽了不少,以下五首是我整理出的幾首聽得比較多地,喜歡的可以看看哦。
  • 元宵節的燈籠:80後心中永遠的記憶
    中新網蘭州2月28日電 (記者 朱世強)「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一碗湯圓滿又滿……」,1979年,香港殿堂級歌手徐小鳳演唱的《賣湯圓》風靡全國,成為八九十年代元宵佳節的「配備歌曲」。《賣湯圓》和元宵節挑燈籠一併影響了八十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這些成為80後心中一份揮之不去且永遠珍藏的醇厚記憶。
  • 顧嘉輝:香港樂壇背後的男人,譜寫了七八十年代無數的經典歌曲
    談起香港粵語歌鼻祖,很多人都會想到許冠傑,在英文歌流行香港的時代,是他唱出了粵語歌曲的精髓;談起香港的作詞大家,很多人又會想到黃霑,《上海灘》、《滄海一聲笑》、《倩女幽魂》等經典歌曲,都是他來填詞。可是,在這兩位經典明星的背後都站著一個人,此人就是顧嘉輝。
  • 回味90年代的春晚,總有一個節目是你心目中抹不去的記憶!
    於是我們開始懷念過去的春晚,今天我們就來回味90年代的春晚,我相信總有一個節目是你心目中抹不去的記憶。一、1991年的春晚小品《手拉手》,我想不用介紹,大家一看就能喊出他們的名字,曾經他們也是如此的意氣風發。雖然只有簡單的裝飾,普通的服裝,但是卻讓人難以忘懷。
  • 70、80年代中國四大男高音歌唱家,其中一位已經有90歲高齡了!
    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影壇,有太多太多令人無法忘懷的影片了,還有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面容,她們給大家留下了數不盡的經典很多80後70後,無一不是看著她們的電影長大的,那時候的女星,似乎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她們都擁有一張「李修平」式的面孔,那是標準的東方臉
  • 90年代超級火爆的10首經典老歌,絕對有你聽過的音律
    90年代不管內地還是港臺,音樂都可以說是蓬勃發展的時代,而我們那時候正小,但是還是有些音樂永遠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下面小編就來盤點一下90年代那些超級好聽的經典老歌,排名不分先後,同時也歡迎各位網友補充和交流。
  • 上世紀80、90年代的臺灣「甜歌皇后」韓寶儀等,你喜歡聽誰的歌
    上世紀80、90年代,臺灣湧現出一大批優秀歌手,其中,有幾位被歌迷稱為「甜歌皇后」,她們的聲線唱法雖然不同,但歌聲都很甜美。這其中,首先要說鳳飛飛。鳳飛飛又被稱為「帽子歌后」,因為她在唱歌時,喜歡帶著不同的帽子。
  • 70後、80後、90後都喜歡聽什麼歌?
    這些歌曲堪稱經典,在那個物質、精神文化都比較匱乏的年代裡,給無數70後帶來了快樂,豐富了他們的生活。80後是怎樣一代人?「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天你寫的日記?……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誰安慰愛哭的你,誰把你的長髮盤起,誰給你做的嫁衣……」我們心目中最經典的校園歌曲,這 是懵懂的愛情和純真的友情。
  • 70、80後回憶殺!回顧90年代內地歌壇曾紅極一時的「一首歌」歌手
    90年代,是華語樂壇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那時,不光港臺音樂如火如荼,內地樂壇同樣風生水起。那是一個內地樂壇唯一可抗衡港臺樂壇的年代。但內地樂壇與港臺那邊不同的是,他們是幾個天王巨星唱主角,其他只能偶爾陪襯;而內地卻是百花齊放,很多籍籍無名的小歌手一夜之間憑一首歌紅遍大江南北。你方唱罷我登臺,風水輪流轉,這樣一來,就誕生了很多似乎一輩子就一首歌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