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手法五花八門
都是遠程作案
使得其打擊難度大
案件偵查難度高
1月8日,針對網絡電信詐騙多發的現象,靈武市東塔派出所社區民警馬緯正、王勇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通過微信宣傳,講解各種案例,提高了轄區群眾辨識能力,避免群眾被詐騙簡訊欺騙。
「幾天前,我手機收到一條關於『營業執照過期需點擊連結辦理相關業務』的簡訊,憑直覺這是一條詐騙簡訊。」
社區民警馬緯正敏銳察覺到這條簡訊極易使人上當受騙,遂及時將防範提示信息發送至各微信宣傳群,提醒大家提高警惕並積極轉發。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就有群眾發來信息表示感謝,稱「剛準備點擊簡訊中的連結網址,就收到社區民警的提醒,幸好沒有登錄」。
近日,居民張某通過手機app申請貸款數萬元,對方稱其帳戶凍結,要求匯款貳萬元用於解凍帳戶。該男子向對方轉帳前想起社區民警曾在群內宣傳「網上轉帳前一定要諮詢社區民警,以防被騙」,於是微信求助民警馬緯正,馬緯正立即制止該男子的轉帳行為,並告知這是典型的網貸詐騙套路。在馬緯正的幫助下,該男子成功止損2萬元,張某在感謝社區民警的同時,主動成為宣傳積極分子,在社區微信群內以身說法,提醒他人切勿上當受騙。
隨著春節臨近,一些應景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如,利用偽基站發送新年中獎簡訊,引誘群眾以搶紅包的方式點擊連結,通過山寨網站套取銀行卡信息盜刷錢款。還有通過印製「中獎刮刮卡」,以中獎需繳納手續費、保證金、個人所得稅為藉口,誘騙群眾匯款。再有針對群眾年末貸款需求旺盛的特點,採取未放款先收費、套路貸等方式,騙取群眾錢財。
「當接到詐騙簡訊、詐騙電話以及有陌生的好友添加發送一些連結及二維碼時,一定要記得三不原則,即不輕信、不透露、不轉帳。」王勇表示,網絡電信詐騙套路一直在變,手段始終在升級,居民只有提高警惕才能避免上當受騙。
警方提醒:在電信詐騙案件中,犯罪分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騙取受害人打錢或者轉帳。因此,在網絡或電話中與陌生人交流時,如果涉及資金轉帳,不要向對方透露個人以及銀行帳號、密碼,還有手機簡訊驗證碼等信息,不要按照對方發來的連結進行操作。在接到陌生簡訊發來的連結不要打開,這極可能是木馬病毒。木馬在裝置後會潛伏在手機或電腦裡,犯罪分子在竊取信息後作案。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貪小便宜,不給陌生人匯款。
(來源:寧夏日報客戶端)
本期監審 | 朱岱雲
本期監製丨馬 哲
版面設計丨徐 暘
【來源:寧夏法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