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放開三胎!網友稱:二胎還沒有完事呢,就開始三胎了!這個時候真想吐槽一句「你給錢,我就生」。現在生活壓力非常大,養孩子成本也在不斷增高,不是不想生了,而是真不敢生了。
我突然萌生出來一個奇特的想法:專家提出三胎政策應該有根據,是不是為了讓能生的家庭再多生一個,從而解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呢?
肩負生育責任的主力軍
其實二胎政策不是沒有效果,比如之前有個60歲以上的高齡夫婦還成功誕下三胎了呢,能說政策沒有效果嗎?但是肩負生育責任的主力軍卻是90後,當代壓力最大的社會群體,他們真的還敢生嗎?
壓得喘不過氣的生活開支
現在90後的生活開支巨大,所以不敢生了。可能隨著二胎、三胎的開放,90後小概率的產生一點點生三胎的念頭,但是仔細算一下生活開支的話,這點生三胎的念頭都不夠掐的,直接沒了。
三大天然「避孕藥」:房貸、車貸、教育費。隨便一個費用不都佔據了工資的大頭嗎?生了孩子之後龐大的開支,別說「財務自由」了,連「食物自由」都實現不了,連吃個飯都要精打細算。在這樣的情況下,難道人們還敢再多生一個孩子嗎?生了怎麼養育呢?
身邊有一個朋友在二線城市就需要每個月還7千左右的房貸,家庭所有收入加起來才1萬2,孩子正在上小學,每個月培訓班的錢都需要花掉將近2千塊,再加上一家人的生活開支,根本沒有錢再去養二胎或者是三胎。
所以現在想要提升生育率,就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比如就像一些網友說的:「在孩子成年之間,所有教育費用都可以報銷等,那麼肯定能提高生育率」但是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事情,其中涉及太多的社會問題了。
我們來簡單想一下,三胎出自於二胎家庭,二胎出自於一胎家庭,而一胎來自已婚家庭。但是據統計適婚單身人數已經上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湊不夠房子首付,湊不夠結婚錢呢。
在當今的婚姻市場,沒房、沒車、雙方家長能夠同意結婚麼?還沒結婚自然就生不了孩子了。有的網友說:「有兩情相悅家裡也不反對的,是真愛」。但是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多嗎?
當代人更加注重生活的質量
在以前,大部分人們還深受建國時期的影響,因為當時需要進行很多戰爭,參兵的人數不夠,為達到「人多力量大」的目標,所以能生就生,家裡孩子越多越好,以至於像我們的上一輩人們有很多兄弟姐妹,有很多家庭都是在5個孩子以上。
在那個時候人們不太富裕,所以人們的追求都是能夠吃飽、穿好就足夠了,對於上學很多人都覺得還不如在家種地。
而現在我們強大富裕了起來,人們的追求不再是吃飽,而是吃好;也不再是有衣服穿就滿足了,還需要穿得夠好。再加上想要住更好的房子、旅遊、參加休閒娛樂、精神享受等活動,所以花錢的地方都很多,並且這些也是當代家長想要帶給孩子的東西,如果沒有準備好充裕的資金,就不想生孩子,或者多生孩子。
缺少奮鬥「怕吃苦」
那麼誰怕吃苦呢?有的成年人怕吃苦!曾經的家長,為了能夠把孩子拉扯長大吃盡了苦頭,然後現在這些被拉扯長大的孩子不願意吃苦了,新一代的「啃老族」已經出現,許多年輕人已經在邁三十的路上快走到了盡頭,而這些人還總是找藉口不停地向家裡伸手要錢,比如沒有找好的工作、需要追求自己的理想、這樣掙錢不適合我的身份等。
這些怕吃苦的成年人,打著為追求高質量的生活為藉口從而逃避責任。所以這樣的人自己都照顧不好,更別說肩負起生兒育女的重任。
不過也有一種現象也是造成生育率低的原因:女性思想的轉變
以前女性的使命仿佛就是傳宗接代,並且負責洗衣做飯等家務,用不好聽的話來講就是「男人的附庸品」,憑什麼呢?就是因為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所以出現了嚴重的重男輕女現象,哪怕是當下,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持有這樣的看法。
其中的原因是女性身體結構不如男性,並且女性還需要經歷懷胎十月以及產後恢復等相當長的時間,所以不利於對外,是阻止其發展事業的一大因素。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外開放思想的引入,許多女性逐漸變得獨立,開始為自己的事業而奮鬥。越來越多的優秀女性脫穎而出,開創了自己的事業。
他們可以主宰自己的婚姻和其它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什麼時候要孩子。
女性的思想獨立,加之男女平等觀念的普及,女性不再依賴於男性,某種程度上來說想要生孩子的條件自然就增加了。
想想上面這麼多事情,想要生一個孩子並且養育成才真是困難。當然即便再困難,出於人們的本能還是會進行傳宗接代的。但是在結尾,還想到了一種情況,並且是比較嚴重的情況:丁克家庭!
根本不打算要孩子的丁克家庭,才是真的直接斷絕了後代。以前的人們生孩子是為了到老了有人可以養老,但是有些夫妻之間覺得生孩子沒必要,在年輕時奮鬥積攢下來的財富足夠養老了,到時候找個養老院頤養天年,或者進行全國旅遊,生活豈不是更加多姿多彩。
或許也可能出於其它原因,但是這種做法難道對自己的父母就沒有影響了嗎?畢竟他們可是想要抱孫子和外孫呢,如果沒有爭取到各自家庭的同意,是不是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呢?(執筆:李鑫)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