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明風華》中朱祁鎮上線,他的昏庸讓許多觀眾紛紛表示想要棄劇。朱祁鎮在年少時因為父親的離世,所以不得不在母親孫太后和奶奶太皇太后的扶持下登上皇位。從小就被嬌生慣養的他沒有父親的謀略,沒有爺爺的仁慈,更少了太爺爺的魄力。御駕親徵時更是在土木堡被瓦剌擊敗,自己也被掠走作為人質。是否他的本質就是這樣的不堪呢?還是失敗的家庭教育所導致的呢?
所以今天呆豬就和大家一起分析朱祁鎮的家庭教育究竟存在什麼樣的問題?我們現在的家庭是否依舊存在這樣的問題呢?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他登基之前的狀態。從朱瞻基還沒有去世時我們就知道,朱祁鎮小時候的身體一直都不好。他整個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喜歡說話,也不會走路。雖然拜訪了各大名醫,但卻依舊無果。朱瞻基去世後,孫若微和太皇太后說,醫生表示孩子的病並不是與生俱來的。
這些信息說明了什麼?第一是朱祁鎮的身體從小就有一些問題,可能是因為體質較弱所以從小被很多太監宮女照顧,包括母親孫若微也是一直在他左右。從她說的許多話可以感覺到,她從心裡心疼自己的孩子。所以不難想像,在朱祁鎮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母親孫若微對他多數是一種憐愛。雖然有時會有管教,但是從心裡她在心疼自己從小身體不好的兒子。
他的身體狀況透露出的第二個信息是,朱祁鎮的病不是與生俱來的,而且孫若微一再強調他會走也能說,只是他不願意。這些特結合我們今天的醫學來解釋的話,極有可能朱祁鎮小時候就患上了自閉症。而這樣的孩子本就需要特殊的對待,很明顯當時的醫學水平根本達不到。所以他的自閉症從小就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及治療,直接導致了後來哪怕看似身體健康但心裡卻有問題的他。
這是關於他健康問題的一個分析,正因為他從小特殊,所以如何正確對待及引導他就很重要。其次他生活的環境中多數為女性,唯一算是男性的也是陽剛之氣不足的太監。在女性群體中長大的男孩長大以後多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特別是朱祁鎮的身份是皇上,他需要的是一個男性的角色作為榜樣進行指導,正如年少時的朱瞻基見證爺爺朱棣的雄才偉略。
而朱祁鎮的身邊卻沒有一個可以作為榜樣的男性,出於無奈的孫若微只能被迫充當了父親的角色。但是她無論再怎麼嚴格要求孩子,依舊存在本質上的身份差異。特別是她口中常說的那句:「你這樣做錯了」,卻很少告訴孩子你這樣做為什麼錯了,你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而這種苦口婆心的教導對於男孩有時真的沒有以身作則的父親說服力強。
這種情況放在我們今天的家庭中其實依舊存在,多少單親家庭或者父親角色缺失的家庭,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而當他們到了青春叛逆期時,就會和朱祁鎮一樣難以控制。所以身處於這樣環境中的孩子究竟如何正確引導與教育,可能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問題。
最後,導致朱祁鎮和孫若微關係惡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太皇太后的介入。如果沒有太皇太后,朱祁鎮就少了一個幫自己撐腰的後臺,或許孫若微的話還會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大皇太后的加入,不但沒有調和他們母子之間的矛盾,反而起到的是反作用。因為有她,朱祁鎮有了宣洩的出口,也有了受到庇護的港灣。
這種情況放在我們今天也依舊普遍存在,有的家庭是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組成的。這樣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有的會多一份懂事,但有的也會多一份嬌慣。即便不是留守兒童,很多孩子也是由家中老人照顧長大的。隔代教育會出現的問題其實我們都清楚,所以這些孩子也就成為了生活中的犧牲品。
在家庭教育時,其實很多時候都要保證教育的一致性。如果像孫若微和太皇太后一樣在教育朱祁鎮時相互拆臺,那就很難真的達到教育的目的。雖然我們不強調在家庭教育中和孩子保持對立關係,但前提一定是家長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可以各自擔任不同的角色,但並不代表這些角色是對立關係。
綜上,希望我們都可以透過電視劇看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發現問題就及時的做出調整。這可能才是藝術作品帶給觀眾真正的價值。
感謝閱讀,感恩關注。
(圖片來源於電視劇《大明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