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大小小包括辦理留學的移民中介不下二三十家
快報記者 路軍 攝
美國投資移民是近年興起的大熱門 資料圖片
對於普通的南京人來說,「移民熱」的現象是這樣形成的:共事多年的同事辦公桌突然清空了,臨出國幾天,他告訴你他移民了;越來越多的同學、朋友開始把年齡越來越小的孩子送到國外讀書;幾乎每天都可以收到移民中介發送的移民講座、海外購房的信息……有多少人從南京移民?據業內一個很大概的估計,十多年來的移民總量在幾千例,具體數目很難說。而近三年來,在南京辦理成功的投資移民有1000多例。
多少人從南京移民?
業內估計近三年投資移民大概1000多例
陳然(化名)在銀行工作,負責一些與移民中介合辦交流會的工作,邀請來的是銀行的大客戶,主題是中介推薦一個國外的投資項目,比如門檻是50萬美金,投入多少,會有多少產出,說服大家投錢。地點在五星級酒店,席間有豐盛美味的點心、敞開供應的咖啡和茶,還有抽獎。在場的人最關心的是投資項目是否靠譜,因為投資移民比較複雜,不但要有錢,還涉及在那邊的資金管理和審計,而且要僱傭工人什麼的,所以移民中介是否可靠很關鍵。
「來的人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為了小孩留學的,一家三口來的不少。小孩在高中階段出去好像比較容易搞到綠卡,然後父母再申請就比較容易,而且拿到美國身份之後,再申請那邊的大學就容易多了。」跟這些富人接觸多了,陳然甚至會產生一種錯覺,「有點能力的人都在移民,我不移就來不及了」。
陳然也有移民的念頭,自己有著不錯的經濟基礎,但只能算是中間階層,賣了房子車子,加上存款,是可以辦理移民,但想在當地過得舒服,這也只是個基本值,移還是不移,她挺焦慮。
2011年4月,招商銀行發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稱:「近60%接受調研的千萬富翁已經完成投資移民或有相關考慮。而億萬富翁(可投資資產規模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中,約27%已經完成了投資移民。」
這份報告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就此總結,精英人群和財富正在從這個國家集體流失,第三次移民潮已經到來。
1949年以來,被公認的移民潮有兩次,一波是在1970年代末期,文革結束時;還有一次是在1990年代初期。許多人在這兩次移民潮中以勞工身份出國,還有一些人則以出國留學的方式留在外國。
「說是『移民熱』還差不多。」南京一家移民中介的老總認為這次是「偽移民潮」,「這個市場,從來不是你想移民就能移民,也不是你有錢就能移民。美國每年在全球發放1萬張籤證,相當於三四千個家庭,分配到中國的頂多2000個,加拿大、澳大利亞也差不多,每年能移民海外的總量在大幾千到萬把家庭之間。每個國家都有固定的配額,這個配額不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另一端是急劇膨脹的市場,2011年中國有3800多人申請移民,2012年可能突破6000。這就像是個大漏鬥,等著移民的人很多很擁堵,但出口只有那麼細,每年能出去的人只有那麼多。因此等待期會越來越長,2006年申請加拿大投資移民幾個月就能成功,2007年、2008年要一年,現在的平均等待期則在3年左右,等待也是個很要命的因素。」
蜂擁而來的移民熱潮也一次次推高了移民門檻。
以加拿大為例,2009年以後投資移民需求爬升相當迅速;2010年已經非常擁堵,加拿大聯邦移民部在年底頒布移民新政,不僅將投資款數額翻了一倍,從40萬加元加價到80萬,合法家庭淨資產也要求在160萬加元以上;2011年6月份,還提出了一年700案的申請數限制,而這一限額在去年7月的首個工作日即被用完,造成聯邦移民一度關閉。加拿大魁省移民局於3月21日宣布,全球只接受2700個申請,預計會在1-2個月內達到指標並關閉。
澳大利亞也於2011年出臺新政,家庭淨資產額由25萬澳元上漲至50萬澳元,同時對申請人的股份比例要求提高。香港、新加坡也有大幅上漲。「目前最受中國人歡迎的美國EB5移民項目,三年時限即將到期,業內預計也會有一次大幅提升。」這位老總說。
有多少南京人已經移民?這個數據基本上沒人說得清。南京出入境管理處只有每年往返國內外的記錄,而且移民也等於著銷戶,因此也沒有權威的官方數據。
據不完全統計,南京大大小小的移民公司不下二三十家,這個市場已經相當飽和。
一位老總自2004年開辦公司以來,給一千多位客戶成功辦理了移民,他們都是江蘇人,其中六成移民加拿大,兩成多移民澳大利亞。在2008年以前,還是以傳統的技術移民為主,2008年之後技術移民逐漸退出舞臺。2006年以後開始有了可觀數量的投資移民,2009年以後投資移民上位為主要移民方式,但在這麼多年的移民總量中還佔少數,「除了那些主要辦留學的,南京的移民公司平均每年大概辦理出去三四百例投資移民,這三年我估計總共有1000多例。」不過他強調,這只是業內一個很大概的估計。
為什麼要移民?
更好的教育和生活,原因太多了
袁先生是南京僑業——一家在國家公安部備案、具有特許資質的移民公司的老闆。他是南京本地人,1998年通過技術移民拿到了加拿大的國籍,之前,他是一家銀行的計算機工程師,在加拿大拿到計算機博士學位後,回國開創起他的移民生意。
「技術移民沒有任何資產要求,對語言、年齡、學歷、職業要求較高,但加拿大每年的職業列表也在不斷趨緊,現在只剩28類職業,大都是比較低端的技工類的,金融危機後為保證國內就業,更有傾向關閉海外技術移民。所以技術移民現在也很難辦了,可說是鳳毛麟角。」
僑業的客戶每個人都需要回答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移民。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30-50歲,一半以上的答案是為了小孩。「中國的小孩子太辛苦了。擇校、上補習班、一些家長又很忙,根本照顧不了孩子,只能讓孩子寄宿,錢是一個方面,託人找關係更耗費精力。有錢家庭的孩子將來反正是要出國留學的,而且留學生找工作很難。與其花那麼多錢留學,還不如早幾年規劃早點出去,可以省下一大筆錢。在我們辦理的移民案中,有不少客戶沒有提前規劃,驚訝需要等上那麼久,又趕不上了。」袁先生說。
還有值得注意的是,超過21周歲的孩子無法與父母以一個家庭的單位申請美國投資移民。父母若想與孩子一同移民美國,唯有讓孩子與父母分開辦理投資移民手續,這樣就要花費雙倍的費用和兩倍的精力。
其他移民的熱門理由還有食品、水和空氣的安全,方便與自由,資金安全和國外投資。
袁先生曾經的一個客戶,在製造業挖到第一桶金後移民到加拿大,和幾個朋友合資投入2000萬拿地轉行開發房地產,國外的地產雖然沒有國內這麼暴利,但不斷湧入的新移民提供了不錯的市場,利潤空間有限,也算穩健安全。另一位客戶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移民,當時形勢不太好,停了大部分的生意,將國內的事務交給總經理打理,人在加拿大遙控指揮,去年,「移民監」坐完了就回國了。這樣的「富一代」有很多。
在袁先生看來,很多國家的富豪群體都經歷過家族國際化這個過程,為了開拓生意的戰場,為了全球化的投資布局,為了子孫後代有良好的國際教育背景和更廣闊的平臺,這完全符合國際化的競爭格局。
這幾年,客戶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他們一般是富二代或者屬於知識精英,打理著IT、產品設
計、風險投資、廣告等有技術含量的公司,擁有一兩千萬元的資產。「廉價航空為國際化生活提供了可能,不同的文化空間還能產生創作靈感」,他們覺得,沒有必要拼命掙錢,加拿大優美的環境及悠閒的生活正好可以過舒適的「第二人生」。
記者加入一個移民溫哥華的qq群,其中一些成員告訴記者,他們所在的溫哥華華人社區,幾乎都是這幾年國內的移民。有人開玩笑說,這裡就差選舉一個居委會了。這些移民經常在一起打麻將或出遊,但不久就會發現,某位鄰居又回國處理事情去了。
選擇投資移民的人在過去幾年迅速增多,尤其是對資金來源審查不算嚴格的美國和中國香港,成了許多內地商人趨之若鶩的地方。
在另一家主營加拿大、美國、英國、德國、荷蘭、馬爾他、新加坡、香港等多地投資移民業務的公司,記者以客戶身份進行諮詢,並隱晦地傳達出這樣的意思「錢的來源不太說得清楚」。
「只要你是真的有錢,美國和香港就更適合你,澳大利亞對稅單的要求非常嚴格,加拿大也一樣。就算是你父親給你的錢,在澳大利亞也許都通不過。」這家公司的移民顧問還向記者推薦了英國。在這家企業的宣傳冊上,乾脆將其稱作「躋身上流社會的首選」。
英國可能是下一個移民的熱點國家,也是因為對資產來源和管理經驗沒有嚴格要求。它的要求是這樣的:夫婦雙方可以任選一方作為主申請人提出申請。如果家中年滿18歲的成年子女已在英國留學,可以將資產過戶到該子女名下。然後由其作為主申請人單獨申請移民。因此,對於那些子女已經在英國留學的家庭來說,移民成功後,子女將享受到英國優惠的社會福利,尤其是留學學費上的巨額優惠。
去年7月,英國政府大大放寬了投資移民政策,新政除保留此前的100萬英鎊投資、5年後轉永居項目外,又新開通500萬英鎊投資、3年後轉永居和1000萬英鎊投資、2年後轉永居兩個加速投資移民項目,同時將居住要求由過去的9個月縮至6個月。
「對於新開通的加速投資移民項目,因其投資數額巨大,符合高端人群。」她說。
怎麼移民?
漫長的過程,通常持續兩到三年
移民公司為一個申請人的服務通常要持續兩到三年,專職顧問會參與其中。
正規的移民中介在選擇客戶時很謹慎。僑業公司的一位諮詢顧問告訴記者,她的工作是向申請人做政策性的解釋,對移民方案進行評估,幫助他們選擇適合的移民項目和移民國。「有一些客人,開著豪車來,聲稱自己有多少多少錢,想移民加拿大,但他不能出示任何有效的文件,因為『會給自己帶來麻煩』,最後我們拒絕了他。」
加拿大投資移民一直是主流,擁有20多年的歷史,政策成熟度和穩定性都很高。可以選擇到期返還80萬加幣的投資款,或者直接將22萬加幣的利息支付給銀行,幾乎沒有資金方面的風險。投資移民加拿大想要成功的關鍵在於資產來源。在籤證官的眼裡,資產的多少並不是申請人的優劣勢之別,擁有80萬加元資產與擁有800萬加元資產的申請人並無原則性區別,所以資產的多少不是關注的重點,資產所有權明確與否才是問題的關鍵。那些被拒籤的,99%是說不清資金來源。
在移民公司看來,最棘手的往往是那些資產殷實的「大富翁」。「集團公司很龐大,股權關係、財務帳目異常複雜。這些申請人需要更加周詳的計劃和更多的證明文件,來說明巨額註冊資金的來源,否則會比小企業股東更加容易失手。一份有力的證據,比本人在面試時花費諸多口舌去向移民官解釋要省心得多。這時候,申請人需要熟悉中國會計體系、稅收體系和公司管理制度的文案專員提供協助。」文案專員孫靜說。
這是一個漫長的文件準備過程,大量材料,包括納稅證明、房產證明、往來資金記錄、財務報表、審計報告、董事會決議等等,這需要材料顧問和申請人一起,在工作日裡跑遍各種政府部門、律師所和會計所,最後匯總成一沓數百頁的申請材料。
然後是更為漫長的審核、等待、批覆過程。此時,移民中介會舉辦一些派對,介紹這些人認識,在他們中間建立起一種人脈關係,以備日後所需。也會定期舉辦移民講座,講授各國稅法、教育、置業等方面的知識。面試前夕,則會進行很多輪的加強輔導,讓客戶充分了解東西方在思維方式、表達方式上的區別。「有的客戶太忙,讓秘書來參加,這讓效果大打折扣。如果你想移民,首先應該足夠重視。」
僑業辦理的加拿大移民通過率為95%,這算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談起多年前那位面試沒通過的先生,袁先生印象深刻。「當年是靠收購廢品起家的,後來做一些小型的房地產開發,草莽氣比較重,不適應人家去質詢他,感覺受氣了,他最後佛袖而去。雙方認知差異太大了。」袁先生將這類被拒籤者稱為「文化水平不高的草莽英雄」,而這些年隨著申請者素質的不斷提高,這種情況已很少見。
相比較而言,美國投資移民沒有對全部資產來源的嚴格審核,只需證明其投資資金的來源合法即可。但美國移民局和地區中心並不保證投資項目一定能夠盈利,也不保證投資者的投資本金一定可以到期收回。因此,投資項目的選擇就變得至關重要。
要投資移民,申請人需要先投資一個符合要求的企業,然後準備好全套文件,交由美國移民律師審核。投資款打入監管銀行並凍結,向美國移民局遞交全套申請文件,如果通過審核,投資款從監管帳戶進入事先已選定的投資項目中,與此同時,檔案轉國家籤證中心開始進行籤證準備。接下來申請人將前往廣州領事館與移民官面談,核發全家移民籤證,半年後,全家登陸美國,即可獲得臨時綠卡。臨時綠卡有效期為兩年,臨時綠卡到期前90天內,可向移民局遞交正式綠卡申請。批准正式綠卡前,移民局會覆核申請人所投資的企業過去兩年的經營情況是不是符合要求。拿到正式綠卡後,如在美國居住滿5年,而且中間沒有長期離開美國的記錄,就可以申請成為美國公民。
「這兩年來看,移民美國是翻著跟頭增長,逐漸對美國市場產生了融資效應。但臨時綠卡的有效期只有兩年,再審核時,要看你有沒有創造十個就業機會,直接關係到能不能轉正,因此存在未來性的風險。」袁先生說。
最困擾的問題
資金來源和「移民監」
由於中國財稅制度的不健全,許多富人積累起了財富,當他們回頭清理自己的發跡路線時,卻發現這是一團說不清道不明的亂麻。
幾乎所有的移民中介無一例外地會對申請人的材料進行「適度地包裝和美化」,不過正規公司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使之更有邏輯、脈絡清晰、有血有肉。」
有一位女士,先是經營美容院,後來又做了一些別的行業,經營不太規範,財務報表不全,企業所得稅也非常少。「這就需要幫助申請人挖掘、搜集間接或旁證材料」,當時新聞報導、宣傳廣告、政府招商引資的文件都可加以佐證。
對於坊間流傳的可以找一些審計公司「做材料」的說法,孫靜說,「外國人讓你用這種方式移民,是因為他們想要找到會經商的人才,這樣做和欺騙無異。移民局也不是傻子,他們可以向銀行、稅務、審計事務所發函調查。對於那些鐵了心想移民的人來說,這個汙點可能讓你永遠都進不了加拿大。」
還有那些聲稱在移民局「有關係」的。孫靜認為更多的是商業炒作,是利用中國的商業潛規則去以己度人。「主要大國的移民機構是非常嚴謹的法制狀態,移民官實行的是輪換制,在同一個地區不會超過一年,情況還沒熟悉呢,哪有時間去『腐化』。不排除極少數移民官會被收買,但風險太大了,一旦被查出,那名官員負責的所有項目都要被重新審核,你還是很危險。」
至於「不想坐移民監」,一些小公司稱可以由他們尋找一家當地公司,以派遣回國的方式解決。「這一招中國人用得太多了,現在不靠譜了。入境時審查力度很大,你為哪家公司服務,經營範圍是什麼,有什麼產品,高管叫什麼,提問之刁鑽,一般人很難回答上來。你錢花了,卻買個不良記錄,根本犯不著。」孫靜說。
一種焦慮
富豪移民會「掏空中國」嗎?
很多人擔心,中國富豪群體移民會不會「掏空中國」。
「其實這種擔心沒有必要,實際上,每年通過移民帶出去的外匯資金佔比只是九牛一毛,可以忽略不計,帶出去的只是足夠消費的錢、買房的錢,並不是資產轉移。我們雖然移民,但生意和大部分資產還在國內。雖然會有一部分人考慮資金避險的因素,但這跟移民沒有直接的關聯,這是資本逐利的本性。」袁先生說,移民主要是為了孩子的前途和自己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他認為,隨著國際化浪潮的到來,跨國公司將工作機會帶到全球各地,才催生了新一輪移民潮。
「申請移民者並沒有將自己的廠房變賣、公司關張,他們的業務都還在國內。」另一家移民公司的老總說,這種「身份在國外、產業在國內」的形式是一種中國特色的移民。只是為了謀求一種身份認可,而人和資產還在國內,事實上他們中的大部分一旦到了國外就賺不到錢了。
□快報記者 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