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收聽
事發視頻
這兩天一個在公車上暴力還擊熊孩子的視頻,引發公眾的正面互懟。
我粗略的統計了一下評論的態度傾向:
認為打的好的佔20%左右
認為應該教訓一下但是否太誇張了,佔70%,
認為他還是個孩子,不應該用暴力解決的佔10%。
從這個數字來看,90%的人認為熊孩子應該被教訓,分別只不過是輕重的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社會是不是已經到了對熊孩子接近零容忍的環境了呢??我個人認為不是。因為,我相信且肯定的說,每一個對熊孩子直接還擊的成年人,無論是意識還是潛意識,都針對的是背後失職的家長。或者,用更準確的說法是,暴力還擊的是某種象徵意義,只不過,熊孩子的行為是這些家長失職和象徵意義的具體表現而已。
簡單的講,因為家長本人就沒有保護公共環境,不要滋擾他人的概念,甚至他們自己就是在家裝王八蛋,出門秒變王八蛋的玩意,自然教育不出來什麼好玩意。那麼,既然你教育出來這麼一個玩意,他在公共環境下的作為,必然要付出代價,而對熊孩子下手的這些人呢,則是拿這個熊孩子當做一個媒介,來傳遞對家長和象徵意義的不滿。這個在公車上打孩子的是,前幾天伸腿拌倒孩子的孕婦也一樣。而這個如此令我們不滿的象徵意義具體是什麼呢??
我認為,它至少為了三個層次
首先,它象徵著肆無忌憚侵犯民眾私權的特權。
其次,它象徵著有所顧忌但拿道德掩護的混蛋邏輯
再次,它象徵著背後數量龐大的以窮以弱以小以老為藉口的理所當然。
請大家一定要記住
這三個層次有個特別明顯的共同之處最遭人恨,那就是:對他人實施的侵犯,除了精神有問題的人以外,其實,他們自己完全的清楚和知道!絕對不存在無心之失這回事。所謂惹事生非者是屬於,要麼少不更事,要麼,老而昏庸,都是天真幼稚的幻覺
從心理學上來講,光看行為就知道,這種人心裡的假設是完全清楚自己是誰,只是仗著自己的窮弱小老欺負你不敢把他怎麼樣而已。而出了事的,都是自己的假設不成立,遇上沒給他臉的人而已。
這就好比插隊這件事,再比如坐地鐵,人家都站兩邊排隊,就丫舔個B臉站中間,您放心,每一個人插隊的人都完全清楚的知道插隊不好,所謂不知道或者沒注意都是放屁,你插在他前面的時候,你看丫說什麼。
所以,這種衝突的核心來自於兩個不同群體的價值觀的衝突,一邊是個人和公共意識覺醒,對素質和教養有自我要求的同時,對上面我提我的三個層次的象徵意義有強烈不滿的群體,而另一邊是不想醒,無法醒或者有點醒但為了行自己的方便而選擇裝睡有便宜就佔,有麻煩就閃的群體,說得難聽點,從廣意上來講,這是一場人與獸的衝突。而且,與自然界的人與獸的物種差別不同的是,獸一直是獸,而人卻不一定是人。
您可能會問怎麼解決??我認為它永遠不會被解決,最好的結局是衝突變少而已。因為特權短期之內不會消失,於是這種榜樣效應會自上而下的影響下去。而中層依賴的混蛋邏輯,在我們以事實行為判斷結果,而不以年齡,身份,性別,是否入黨等其它因素判斷結果以前,也不會消失,而低層受教育低下,生活貧窮的人數的比例之大,短期之內也不會消除,於是,各個階層貌似都找到了充足的彼此侵犯的理由。
而最難改變的是,意識和解決問題的邏輯順序。理論上來講,高喊著他還是個孩子的那幫人,本質上和溜狗不栓高喊著我們家不咬人的貨是一樣的。由於行為本身就是想好了把風險轉嫁給社會環境,讓別人替自己擦屁股,於是,在遇到衝突的時候,最大限度的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和狠狠的反咬對方採取的解決方式一口,則成為解不開的矛盾核心。這種混蛋邏輯充斥在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果當混蛋能獲利,或者獲利者被發現混蛋特質充足,於是,當混蛋和無恥的人就變成了傳統被繼承下來,當然,混蛋太多也怕互相搶飯碗,於是,混蛋就必須教育你要正直。。那種場景就像一個鑲著金牙的工頭,一邊剋扣著你的工資往自己兜裡塞,一邊教育你:不要急,不要慌,更不要鬧,必竟,你參與,你奉獻,你快樂,勞動者是光榮的。你想像一下那幅理所當然的嘴臉,就知道暴力動機來自於哪了。
而正確的順序是什麼呢?應該先承認自己的錯誤,和對因為自己的自私而給他人帶來的潛在風險和侵害道歉,再承擔後果,並尋求對方的原諒,而達成和解。
可惜啊,混蛋邏輯的順序不是這樣的:他會強迫你理解他,而你的不理解和不接受,則被拿來當成了矛盾的癥結。也就是傳說中的,你和他講問題,他和你講態度。於是,我們生活的環境短期之內,都會像光著屁股逛瘋狂動物城一樣。擁擠並痛苦著!且毫無安全感!
當然,也不必過份悲觀,從某個層面上來講,儘管這種衝突越來越劇烈,但是,我反而看到了希望,認為這是好事。起碼公開表達不滿的人數正在增長。不破不立嘛,量變早晚會引發質變。只是個時間問題。所以,從心理層面上對於熊孩子的厭惡,是綜合性的,越把他們描述成為未來的希望,越從他們身上看不到希望。。而熊孩子的比例,恰恰是這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面鏡子。所以,如果說少年強則中國強,去看看少年,就知道祖國什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