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庾嶺古道使天險同通途 溝通粵北與外界

2020-12-19 南方新聞網

  大庾嶺古道使天險同通途 溝通粵北與外界

  (南方網訊)大庾嶺橫亙於今廣東南雄與江西大餘交界處,山路陡峭、崎嶇難行、隔絕南北。

  公元716年(唐開元四年),張九齡上書唐玄宗,建議開鑿大庾嶺路,北連贛江上源的章江水道,南接北江東源的湞江水道。後來,玄宗欽準了這個提議,並委派張九齡主持開鑿工程。

  據了解,唐代張九齡奉詔在大庾嶺劈山開道,僅不過2個多月時間,就打通了一座約長二十丈,寬三丈,高十丈的大山凹,開通了一條寬一丈餘,長三十多華裡的山間大道。

  大庾嶺路的開通使得北江成為嶺南通往中原和江南的水運幹道,嶺南東部與江南、中原之間的水陸裡程大為縮短,通行能力大為提高,商旅如梭,物資雲湧,氏族遷徙,不愧為中國古代經濟往來的水陸與陸路的對接點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大庾嶺路的修成,也促進了唐宋期間粵北和贛南的開發,帶來了明清時期珠江三角洲的繁榮,加強了嶺南與中原科技文化的交流。《廣文獻公開大庾嶺路史碑陰記》記載:「茲路既開,然後五嶺以南人才出矣,財貨通矣,中原之聲教日近矣,遐陬之風俗日變矣。」大庾嶺古道的開通,是源源進入廣州的齒革、羽毛等舶來品及時運往京師各地,也使嶺北的絲綢、陶瓷、漆器等傳統手工業產品運往廣州,輸出海外。

  據了解,除商貨轉運外,唐代到嶺南的謫官遷客有的也取此道,如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宋之問即由此道謫嶺南。唐玄宗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夏末,鑑真和尚由揚州東渡日本傳佛法,航船遇風飄至海南島,後經廣州由此道返揚州。唐宣宗年間(公元847-859年),監察御史許渾由廣州回京口(今南京)亦由此道。

  在「嶺南科技縱橫」展中,觀眾可以行走在抽象和具象結合的古道上,體驗一段古道的古樸氣息,並通過兩邊牆面上的圖文資料了解這條連接了長江和珠江的大庾嶺古道在廣東歷史上對文化經濟的重要貢獻。

(本文資料參考:《嶺南科學技術史》顏澤賢、黃世瑞著 )

(編輯 楊智明)

 

相關焦點

  • 讓千年粵北古道再現嶺南鄉情
    內容摘要:近日,記者專訪了長期從事粵北古道與古村落研究的廣東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朱雪梅,詳細了解了粵北古道、古村落的保護與活化利用現狀。 關鍵詞:文化;粵北古道;傳統村落 作者簡介:   粵北古道沿線分布著許多歷史悠久的傳統村落,如石塘村、新田村。滄桑古道既帶來歷史上商貿往來的興盛繁榮,也見證了近代以來沿線村落的衰敗和消亡。
  • 粵北梅關古道冰雪裝扮 八方遊人爭相踏雪賞梅
    粵北梅關古道冰雪裝扮 八方遊人爭相踏雪賞梅 2008年01月27日 20: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古道梅花雪中香,紅傘遊人遠道來。作者:馮昶 李凌 朱祖純作者:馮昶 李凌 朱祖純   中新網韶關1月27日電(馮昶 李凌 朱祖純)因受北方強冷空氣連日來不斷向南推進,一夜冰雪把地處嶺南素有中國「四大」賞梅勝地之一的粵北南雄市梅關古道裝扮得銀裝素裹,格外妖嬈。
  • 梅關古道,嶺南第一關
    位於粵北的南雄有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梅關古道,這裡是賞梅的好地方,步移景換,步步沁心。而蜚聲海內外的珠璣古巷呈現悠久博大的祠堂文化,浸潤其中,可了解廣府文化的來龍去脈。圖說:梅關古道 來源:網絡古道梅花 南枝落北枝開梅關古道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相傳由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這裡是南北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嶺南第一關」。
  • 粵北梅嶺古道,距今千年有餘,三個景點值得一看
    梅嶺古道,其實也叫做梅關古道,它是廣東和江西交界處重要的關隘,因驛站兩旁長滿梅花,故而得名「梅嶺古道」。所謂梅嶺,即五嶺之東者大庾嶺山脈的古代要塞部位。因此,一旦提到梅嶺,自然會想到其擁有的深厚歷史。話說,梅嶺古道是盛唐開元年間賢相張九齡主持開鑿的,至今千年有餘。
  • 梅關古道+梅花+小鄉村,寒冬時粵北遊玩三部曲,城市人喜愛!
    這次阿鍾計劃去韶關的目的只有兩個:一是到古道賞梅,追尋古代的絲綢之路的蹤跡;二是寒冬時節在曾經住過的小客棧裡重溫閒情的時光,再一次回味探尋客棧所在的小村。阿鍾從廣州駕車出發,行駛將近5個小時,到達了梅關古道入口。梅關古道在韶關市的南雄的梅嶺,與江西接壤。從南雄到江西大餘縣的客車會經過梅關古道,沒有駕車的遊客可以考慮到南雄,再轉乘客車。
  • 梅關古道、珠璣古巷——七百年前桑梓鄉 處處滄桑皆風景
    文:黃琦瑋、卜瑜「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初秋的黃昏,走在通貫南北的南雄梅關古道上,芳草萋萋,梅樹青青,讓人不由自主地輕聲哼起了這首曲子。黃昏遊人漸少的古道,碧綠苔痕中總有一塊塊灰白的石塊頑強地探出頭來,映射出金黃的光,似乎正努力不讓歲月的滄桑,淹沒繁華的「大道通衢」榮光。
  • 這條溝通中原與嶺南的重要通道,到底隱藏了多少故事?
    -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277 篇 原 創 主 文-1934年10月,紅軍主力從江西瑞金中央蘇區轉移,開始長徵,陳毅率部在國民黨重點圍攻下轉移到贛南地區進行遊擊戰,卻在大庾嶺腳下的梅嶺再次被困,並寫下了著名《梅嶺三章》,「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 曹真 || 大庾嶺
    這是我看到關於大庾嶺梅花最為壯觀的描述,我到處尋訪缶翁巨作,卻始終未能見到此幅《大庾嶺古梅圖》,只能時時默想其濡墨揮毫之風採。然而這樣一個野梅怒放的大庾嶺,卻是千古謫臣的傷心之地。過了大庾嶺,就屬南蠻地帶,從此與中原文明相懸隔。唐朝宋之問有詩云:「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 張九齡築通了梅嶺古道,成為中原與嶺南的唯一通道
    大庾嶺橫亙在粵贛邊界,鬱鬱蔥蔥逶迤不見邊際,嶺北為章水之源,匯贛江而入長江;嶺南為湞水之源,匯北江而入珠江。但這旖旎多姿的山山水水,自古就是贛粵的天然屏障,要想從贛入粵必須打通這個屏障。其中梅嶺這段最為難修,它位於群峰起伏的大庾嶺中段,最高山峰海拔1076米,深谷高山、溪流泉澗,地勢十分複雜。可想而知,刀耕火種的秦代先民修通梅嶺古道是何等不易!
  • 廣東省南雄市旅遊攻略之南雄梅關古道
    回到話題,今天小編帶你們去雲遊韶關,重走梅關古道。不出省就想看景的廣東人你們可以準備起來了。市內特色旅遊景點頗多,有梅關古道、磯珠古巷、古銀杏群等。當地特產有板鴨、銀杏、嶺南鵝王等。小編這次介紹的梅關古道,是古代和近代中原與嶺南的來往路線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
  • 南嶺之魂:承載太多歷史和文化的三條古道
    據歷史古籍記載和實地考察,嶺南與中原地區的交流通道最主要有3條古道:分別是大庚嶺古道、騎田嶺古道和湘桂走廊。大庾嶺古道又稱「梅關古道」,是南北交往的重要通道, 尤其是唐代張九齡開鑿新道後,此隘道更成為最重要的「入嶺 之驛」。歷代的移民,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經過這裡而進入嶺南的。有論著認為,五嶺雖然有3條古道可通過,但大庚嶺卻是人最多的,尤其唐代之後,高峰期每天竟有萬人經過。
  • 韶關魅力客家鄉村一日遊——滿堂客家大圍 - 珠璣古巷梅關古道
    滿堂客家大圍 - 珠璣古巷梅關古道這裡還保留著從前的客家人、中原南遷人的住所,想要看一看「嶺南第一圍」的人千萬別錯過了。珠璣巷由唐敬宗易名得名,但它的開始興旺則還在李湛之前,其興衰與玄宗時開挖的梅關古道密切相關。唐敬宗即位百餘年前,張九齡奉唐玄宗之命,開鑿大庾嶺梅關,把一條崎嶇難行的山徑開通為能通車馬的大道。
  • 韶關南雄梅關古道有這樣一個歷史?
    喜歡小編的可以關注小編—長徵沿線企業聯盟梅關古驛道(梅關古道) 梅關古道分為兩個景區,南邊的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市的梅關古道景區,北邊的是江西省贛州市大餘縣的梅關古道景區。梅關古道設關始於秦朝,後來關樓為戰爭所毀,所以從漢至唐,梅嶺只有嶺之稱,而無關之名,宋嘉佑年間建關樓後,才有梅關古道之稱。梅關是橫跨贛粵兩省天然屏障,這裡山勢險峻,峰巒對峙,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陳元帥曾在這裡打過三年的遊擊戰,並留下《梅關三章》的著名詩篇。梅關又是古代贛粵二地商賈交通的必經之路,被稱為「嶺南第一關」。
  • 廣東梅關古道已成旅遊勝地 秦漢古道在醞釀開發
    廣東留存多條千年古道   梅關古道已成旅遊勝地   秦漢古道還在醞釀開發   更多荒廢古道芳草萋萋   昨日,本報報導了中山岐澳古道可能列入粵澳合作項目,或將被打造成特色旅遊線路。而在粵北、粵東等古代嶺南出省必經之路上,也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古道。但隨著歲月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它們現今的「命運」卻有很大不同。
  • 梅嶺古道與珠璣巷的傳說
    梅嶺古道與珠璣巷是中原文化向嶺南輻射的集散點,也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交融之地。嶺南人文歷史以及風俗習尚不但與中原地區有乾絲萬縷的關係,而且,許多直接源發於中原文化。廣東人都自稱自己的祖宗來自珠璣巷。梅嶺為五嶺之一的大庾嶺之東首,地勢險要,踞大庾嶺之咽喉。相傳公元前200多年,中原戰亂不堪,大批越人南遷,當時有一位首領叫梅鋗,率領人馬一路奔波來到大庾嶺,見此地樹木蔥蘢,風光綺麗,便在南麓安營紮寨,繁衍生息。梅鋗因率隊拓荒有功,受封為萬戶侯。人們便以他的姓氏,稱這一帶為「梅嶺」。
  • 唐代梅嶺古道打通廣州與中原交通瓶頸 促進古代廣州外貿持續繁榮
    另一條路,則是從廣州正北沿著湞水(今北江),到達韶州(今韶關),翻越大庾嶺,再搭船進入贛江,然後經贛江流域進入長江,就可以沿著發達的水運系統去往中原各地了。修成驛道持續繁華千年不過,若把時光再拉後幾年,翻越大庾嶺就不再驚險萬狀了。不信,咱們就穿越回去看看,一條足足寬5米的驛道,順著山嶺蜿蜒而上,坡度也比以往平緩很多。驛道不僅可走行人,還可走馬車、牛車,再也不需僱人肩扛貨物,冒險翻山了。
  • 「唐詩」題大庾嶺北驛
    唐詩·三百首28 十月 2018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注釋大庾嶺古時有鴻雁南飛至大庾嶺而折回的說法,詩人身臨此地,感嘆鴻雁尚可至此折回,而自己的行程還遠沒有結束,什麼時候能夠回到家鄉更不可知,心中因而悲傷不已。 江潮初落, 江水安靜下來,樹林瘴氣繚繞,昏昏然讓人徒增愁苦。作者想到明天登嶺望鄉時,應能看見大庚嶺上早開的梅花,他想起南朝陸凱託信差把自己折的梅花送給家鄉親友的故事,不禁也要以同樣方式寄走自己的思鄉之情。
  • 春節自駕線路:粵北環線 尋覓廣東山水秘境
    我們最終決定選擇廣州的落地自駕,去來一趟粵北自駕之旅。為什麼是粵北?因為我們在深圳工作生活,對於廣東沿海的風光都爛熟於心,至於代表了嶺南風光的粵北大地,除了知道經濟不如南部發達,多山地和森林外,似乎並沒有什麼更深的印象,而那裡,隱藏的許多不熟悉的風景與風情正是吸引我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