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
親愛的夥伴你好,我是大米哥。
我們可能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說你想砍柴砍得更快,一定要先把斧頭磨得更鋒利。本意的意思是,只有工具更順手,工作的效率才會更高。
我們挪到閱讀上也是一樣,只有先學會了快速閱讀,才能在相同的時間讀更多書,趕超身邊80%的人。
有很多人閱讀的時候,是逐字逐句得讀,一個字也不落下,在大腦裡默默念字,這樣閱讀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可能一周時間也讀不完一本書。而有的人學會了快速閱讀,可能一兩天就能讀完一本書,甚至1-2個小時就能讀完一本書,並寫下讀書筆記或者書評。
那如何才能做到快速閱讀,一天讀完一本書呢?
今天我們就翻開一本書,叫做《神奇的眼腦直映快讀法》,副標題:讓你受用一生的超級速讀術。
圖片來自豆瓣,如侵連刪
這本書的作者是胡雅茹,她是中國臺灣首席速讀專家,全腦學習神童計劃講師,快速閱讀資深講師,著有《思維導圖閱讀法》、《曼陀羅思考法》、《思維導圖筆記整理術》等書。
那這本書就告訴了我們怎麼訓練自己的閱讀速度,能夠做到一目十行或五行,快速讀完一本書。
說到快速閱讀,我們先來說一下為什麼要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有什麼好處?
現在我們常說一個詞,叫做「碎片化閱讀」,就是利用碎片時間來做一些閱讀,比如看文章或讀書,如果是正常的閱讀速度,可能30分鐘只能讀那麼十幾頁書,但是如果學會了快速閱讀 ,30分鐘可能就會讀幾十頁的書,那這樣無形中就提高了閱讀效率,在相同時間內比他人吸收了更多知識。
再比如說,現在有些出版機構會邀請一些作者寫書評、書單,或者是一些知識平臺會邀請作者寫講書稿、拆解稿等,一般這些平臺也都是有時間限制的,比如兩周內讀完一本書,並寫出相應的稿件。如果一個人閱讀速度太慢的話,一周才讀完一本書,剩下的時間還要寫還要改,時間就會非常緊迫。
快速閱讀不管是對於孩子還是成人都有好處,我們可能都聽到過「速讀神童」、「速記神童」等,其實這些孩子他並不是天生的閱讀快、記憶好,很多都是經過刻意訓練,才達到快速閱讀或記憶的水平。
成人也是一樣,有的人一個月可能就讀兩本書,但是有的人一周就能閱讀兩本書,甚至有的人一天就能讀完一本書並畫出思維導圖和寫成文章。
但是在我們上小學或初中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讀書絕不能一目十行、走馬觀花,意思要對所讀的內容細品,斟酌,理解句子的意思。
難道老師說的有錯嗎?也不是,因為那時候我們的理解力還不夠,處於最初的學習階段,所以要認真理解字句的意思,理解課文前後的邏輯關係。
成年以後,我們認得字多了,理解能力也增強了,有的句子已經不需要再去細品,快速瀏覽也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所以要「因時而異」,不同的時間段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閱讀。
另外,相同主題的書,有的也不需要詳讀,因為相同主題的書,裡面講到的內容,可能會有重複的,有些自己已經知道的內容,其實就可以略讀,這樣也就提高了閱讀的速度。
不過有的夥伴一定會認為,閱讀速度加快了,就無法理解書的內容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這裡所說的速讀,指的是在能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快速閱讀,而不是說匆匆看過,什麼都沒有理解的速讀。速讀不是為了比賽,我們是為了學習和成長,要保證閱讀的質量,速讀的同時還要理解。
那是不是什麼樣的書都可以快速閱讀呢?原則上是這樣的。對於一些致用類的書工具類的書,就是非文學類的,可以速讀,對於一些文學作品,速讀的話可能會理解不了,不過使用快速閱讀法,同樣也能夠加快閱讀的速讀。所以這個也不必糾結,就是說要儘量快讀,對於不同的書,也可以靈活掌握,工具類的可以快一些,文學類的書可以慢一些。
還有就是不需要詳讀的,就快讀,需要詳讀的,就放慢速讀。比如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就把怎樣訓練才能提高閱讀速度做為重點部分,詳細讀了兩遍,其它不重要的部分就快速瀏覽了一遍。所以我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決定,是需要速讀還是要詳讀。
還有的人認為,我們花錢買了書,不逐字逐句地讀完,好像就浪費了,其實這也是一個認知的誤區。
書是為我們服務的,我們讀書是為了「擷取」知識,對於自己沒用的內容,可能讀再多遍也沒用,「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一本書中真正對我們有用的,可能也就20%,其它內容都是為了給這20%的重點做鋪墊,所以我們只要能找出重點,學到對我們有用的內容,解決了某個問題,那就夠了。
那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下,如果才能夠做到快速閱讀 。
首先是閱讀心態的問題,閱讀的速讀,也取決於閱讀的心態。就像有的孩子,家長讓他讀書,他自己不願讀,那就讀不進去,如果是自己想讀,那可能就會讀得更快。所以,「主動閱讀」的心態也很重要,只有自己渴望通過閱讀擷取知識的情況下,注意力才能集中,閱讀的速度也會加快。
其次呢,要帶著問題去讀書。就是在閱讀之前,要清楚閱讀的目的: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我想從這本書中獲得什麼,我想通過這本書解決什麼問題?有目的的去讀,就會提高閱讀的速度。
還有通過書名和目錄來理解這本書,一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有的在書名中就帶出來了,比如這本書,就是想告訴我們如果通過眼腦同步來快速閱讀一本書。然後看書的目錄、扉頁、前言、封底,都可以看一下。通過一些簡介,和書的目錄,大致可以判斷一下這本書講了什麼,這也有助於內容閱讀時候的理解。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方法來說一下,這裡需要借用書中的一張圖。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我們的眼睛,看中間部分是最清楚的。我們把瞬間經由視覺看見的地方稱為「視野」,據說人的視野可以達到210°,視野兩邊的範圍可能是模糊的,能夠看清楚的地方,可以達到70°。
這個寬度的視野,足夠把書的整個頁面容納進去。也就是說,在讀書的時候,只要眼睛和書的距離,能達到30公分以上,那麼書頁的內容就可以收到我們的眼裡。
在培養快速閱讀習慣之前,要先練習眼球的靈活度。書中提供的方法是,先讓眼球往左看幾秒,然後回到中間位置,再讓眼球往右看幾秒,然後回到中間位置。再讓眼球往上看幾秒,回到中間位置,再讓眼球往下看,回到中間位置。就這樣反覆練習,提高眼球的靈活度。
在閱讀的時候,不要一個字一個字的在大腦中念出來,要快速掃描,換句話說就是,把讀書變成「看書」,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去讀,要用眼睛看文字,然後再輸送到大腦。讀書是看到字後,默念出來,再輸送給大腦,看書是看到字後,不要念,直接輸送給大腦。
前面我們說了,我們眼睛的餘光,可以看到周圍的字,比如說有ABC三個字母,當看B的時候,A和C也都收到了眼睛裡,所以利用眼睛的這種「成像功能」,我們就可以快速吸收看到的內容。如果這些字沒有生僻字,都是熟悉的字,看過之後就很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
而且在看的時候,眼球不用移動到每行字的第一個字和最後一個字,只需移動到第二個字和倒數第二個字中間,我們借用書中的一張圖片來說一下。
看到這張圖了吧,從第二個字開始,眼球移動到倒數第二個字,然後移動到第二行的第二個字,我們眼睛的餘光就能夠看到第一個字和倒數第一個字。這是最初的練習方法。
如果再進一步,就是隔行移動,不是順著一行字移動,而是移動到兩行字的中間,我們再借用書中的一張圖來說一下。
你看到了吧,眼球是從第一行,移動第三行和第四行開頭的中間位置,讀完了以後,再往下一次移動兩行,當然也可以先移動一行,等到熟練了,可以再移動兩行。
等到再熟練以後,可以一次移動三行或者五行。我們再借用書中的一張圖片來看一下。
你看以上這張圖片,就是一下子移動了四行,四行四行地移動。
當然在一開始的時候,多數人都是做不到的,這個需要先從最容易的開始,先快速移動一行,熟練了以後,再移動兩行、三行、四行、五行甚至更多。
這種快速閱讀法,並不是說知道了馬上就能一天讀完一本書的,不過掌握了技巧,在平時閱讀的時候就開始練習,假以時日,一定會提高閱讀的速度。每分鐘能讀到1000字,這個速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可以了。
書中還講到了關鍵詞閱讀法,就是抓取句子或者段落中的關鍵詞,能抓取出關鍵詞,也就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抓取關鍵詞的時候,還可以省略掉一些連接詞,比如「因為」、「所以」、「因此」、「於是」、「而且」等等,這些詞在段落中是為了承前啟後,所以這些詞語在閱讀的時候可以省略掉。
以上呢我們說了一些對於提高閱讀速度有幫助的方法,首先要有「主動閱讀」的心態,集中注意力,其次呢要帶著問題去讀書,就是「為什麼要讀這本書」,這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
在閱讀之前,可以先看書的簡介、目錄等,這樣對這本書要講什麼,會有個大致的了解。相同主題的書,如果書中有熟悉的內容,也可以快速瀏覽,不是重點的地方也可以略過,重點的地方可以多讀兩遍,再加上所說的快速移動眼球,一次兩行,或者三行,加以練習以後,閱讀的速度自然會提高。
這本書中還布置了一些小測試,以及21天快速閱讀練習,不過由於篇幅有限,我們不可能講得那麼詳細,關於很多細節,一篇文章也無法窮盡 ,所以,如果你經常讀書,想要和有些人一樣,練就快速閱讀的技能,可以去看看這本書。
相關閱讀:
大米哥: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大米哥:打造知識型個人IP你需要一張導航圖
大米哥:這麼low的引流策略還是不要再用了
大米哥:同樣產品換了一個客戶他發了大財
大米哥:普通人寫作變現的3個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