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來到爸爸工作的工地,登上了還在修建中的六層樓房。在爸爸的陪伴和指導下,我第一次做起了塗料刷牆的工作。不一會兒,汗水就溼透了我的衣襟,我是真的體會到了爸爸工作的辛苦和勞碌……」來自湖北省鹹寧市南嘉中學的高一學生吳博在日記中寫道。
為讓孩子們更加真切地感知和體驗父母的工作環境,以更加勤奮進取的狀態投入學業,8月28日,中國一冶集團鋼構公司專程邀請數名公司員工和留守農民工子女,來到武漢市陽邏生產基地和洪湖市經合區人才公寓項目體驗「工地生活」。
洪湖項目部吳秋平帶領兒子吳博在項目上的安全體驗區接受安全教育。
在洪湖市經合區人才公寓項目部,留守農民工子女來到工地上,見到了他們闊別數月的父母。在欣喜之餘,他們和父母同吃同住同勞動,真切體會到父母勞作的辛苦。吳博,正是其中的一位。
在父親的陪伴下,吳博觀看了中國一冶的宣傳片,參觀了洪湖市經合區人才公寓項目部的辦公區和生活區,對建築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進工地前,爸爸親自給他戴好安全帽,囑咐好兒子:「一定要注意安全。」他帶著新鮮和好奇,來到項目現場,體驗了新安裝的門禁系統,感受了充滿科技和現代感的工地管理。接著,他又來到項目上的安全體驗區,接受安全教育。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等設施引發了他的濃厚興趣。
「工地上太陽很大,特別曬,幹活也特別累。僅僅十多分鐘,豆大的汗珠便爬上了額頭,汗水迅速地模糊了雙眼。之前不了解父親的工作,我還以為刮膩子只是簡簡單單地拿鏟子鏟兩下,再用刷子或者滾筒處理幾下就行,沒想到還有這麼多道工序,而且還有很多技巧。我親身試下來,感覺現在胳膊都快抬不動了。」吳博跟隨父親當了半天「膩子工」,中午下班時一直在感慨:「現在我才知道,我爸實在是太不容易了,他真的是用自己的拼搏和血汗撐起了我們的家。」
吳博的父親吳秋平今年44歲,已在工地上工作了整整20個年頭,主要負責項目現場的刷塗工作。「我常年在外面工地上工作,孩子從小就沒怎麼帶過,每年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回家抱抱他。轉眼間,他都16歲了,已經上高一了。孩子很爭氣,學習成績很好,放假了還大老遠地來這陪我幫幹活,我覺得孩子一下子就懂事了。」吳秋平看著自己的孩子,滿臉幸福和欣慰。
陽邏生產基地楊小娟、餘楚國帶領兒子餘宏富參觀車間製作區。
在陽邏生產基地車間,今年11歲的餘宏富在父親餘楚國、母親楊小娟的陪伴下,興致盎然地參觀了車間製作區。在參觀過程中,餘宏富對鋼結構的生產工藝、製作流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標準化車間、花園式工廠的建設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想著我的爸爸媽媽每天都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我為他們感到驕傲,更為自己是「一冶人」的下一代感到自豪。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負一冶公司的期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