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醫院
醫生建議不要輕信小診所
簡單的「牙疼」,在不同的牙科診所,卻遭遇了不同的結果,讓人分辨不清到底孰是孰非。比如,牙齒是否真的壞了?有無拔牙的必要?帶著一系列的疑問,記者決定到平頂山市口腔醫院進行一次檢查。
8月20日下午,兩名體驗的記者帶著「壞牙」前往市口腔醫院掛號檢查。走進診療室,其中一位記者稱這兩天智齒有疼痛感,如果嚴重的話想把壞掉的牙齒給拔掉。一名女醫生在看過記者的牙齒之後說:「牙齒沒有壞,拔什麼拔?」記者稱,自己看了好幾個地方都說智齒需要拔。該醫生帶著責怪的語氣告訴記者:「四個智齒的位置都正常,長得特別好,沒有一點問題,這麼年輕,牙也好好的亂拔什麼?以後牙疼的話,刷牙時多刷一會,注意口腔清潔度就行了。」
那麼,智齒跟前的兩顆牙齒是不是出了問題?需要拔嗎?該醫生很肯定地回答:這幾顆牙都沒有問題,不需要拔,「很多小診所,恨不得將你滿口的牙都拔了?為啥,賺錢啊!」
醫生在看過另一名記者左下方那顆補過的牙之後,告訴記者:「現在沒事兒,可以暫時不用管它。」記者再次向醫生求證是否需要把補過的去掉重新補?醫生告訴記者:「不需要,這種銀汞合金材料耐磨,如果不是它自己掉了或者你感覺到牙齒疼痛,都不需要再動它。」
當記者諮詢醫生「有診所10塊錢就能補牙」一事時,該醫生坦言,之所以便宜,因為那是水加上一種粉末,「現在大都是樹脂材料,那種粉末的東西補上之後用不了多長時間就不行了。正規醫院裡,消毒成本都不止10塊錢,你想想可能不可能?」
而對於小診所的廉價牙齒整形,平頂山市口腔醫院正畸科的張醫生勸告記者千萬不要「貪小便宜吃大虧」。
「如果在正規的大醫院做牙齒矯正,需要先拍片子,然後做模型。通過測量,確定牙齒能不能矯正、需不需要拔牙。如果能矯正的話,會專門給每個病人一個病例,上面會提供兩套詳細的治療方案,然後再由病人最終確定方案並籤字。如果最後的結果不適合做矯正,那我們是不會建議病人做的。」採訪中,張醫生告訴記者,「一般除了學生之外,我們這也會碰見很多20多歲的病人,30歲、40歲的也會有。11到14歲的佔到70%,20歲的有百分之十幾。」
「目前市裡的很多小診所都是證件不全,連拔顆牙的權利都沒有,更何況是滿嘴整牙了。每個暑假,我們這都會接到之前在小診所整牙病人來複診,要麼是牙鬆了,要麼是牙矯正不到位的。」張醫生告訴記者,「矯正牙齒的收費一般包括治療費、材料費、拔牙費。其實大醫院和小診所的材料費都差不多,鋼託是200多元,陶瓷是1000多元。區別就在治療費和拔牙費。表面上看有些小診所矯正牙很便宜,其實他們連片子都不照就直接開始矯正,甚至在整的過程中為省事兒會省一些小步驟或小材料,往往會有很多後患。」
黑,也就意味著非法,意味著隨時可能被打擊。既然如此,為何還有這麼多人熱衷於開辦黑診所?是因為利潤高所以鋌而走險,還是其他原因?如果是利益誘惑,黑診所的利潤到底有多大、出自哪裡?採訪中,幾位知情人給出了答案。□東方今報記者李海峰
知情人:
利潤高是黑診所猖獗根源
8月18日,東方今報平漯新聞周刊記者以「鑲牙」的名義,走進平頂山市區湛南路一家口腔診所。
「有活動假牙和固定假牙,你想要哪一種?」一個穿著白大褂的男醫生,一邊介紹,一邊招呼記者躺在牙椅上做檢查。待看完記者的口腔環境後,該醫生告訴記者,如果鑲普通烤瓷牙260元一顆,稍微好一些的500~1000元不等。
差異為何這麼大?該醫生坦言,價格的差異主要是所用材料的不同,260元的用的普通材料,500元左右的用的是進口材料,它們在耐用性和美觀性方面都有較大的區別,「像你這樣的年輕人,建議用好的材料,不僅美觀,就算用上10年8年都沒問題」。隨後,該醫生為記者的口腔問題做了整體的修補方案,連鑲帶補費用一共是1600元。
那麼,這種價位意味著什麼?一位在市區正規醫院從事多年口腔工作,退休後被一家小診所請去當專家的秦醫生(化名),對記者道出了實情。
秦醫生告訴記者,平頂山市目前街頭巷尾的小口腔診所,其實主要工作不是治療而是兜售烤瓷牙及各種材料。加工廠製作義齒的價格,和診所給市民的報價中間差距很大。「以拿最常見的烤瓷冠為例,最便宜的,每顆出廠只有幾元、十幾元,而到了診所後至少要買到200多元,中間翻了十多倍甚至數十倍。目前市面上所謂的高端的義齒,有的是從正規廠家製作的,而更多的是從小手工作坊直接進貨,動輒對外叫賣數百元、千餘元,而很多時候實際上成本只有數十元,中間有如此大的利潤空間,你說牙科診所能不掙錢嗎?」
另據秦醫生介紹,開辦一個口腔診所並不需要大額的投資,只需要備置幾把治療椅就可以開張營業。而小診所的消毒設備都極其簡陋,根本達不到要求的標準,所以只要不太過分,患者都不會太在意。從人員方面來看,許多牙科診所的「醫生」並沒有專業資質,有的甚至是學徒出生。但是,一個開辦三年以上有固定客源的老診所,一年平均下來利潤基本上都能保證在10萬元左右。低投入,高回報,黑診所當然越來越多了。
黑診所:
想正規很難交罰款保平安
黑診所為了追求利潤,接二連三地在監管部門的罰款與查處中開張營業,單女士感到十分的不解:難道黑診所沒人管得住?
暗訪期間,在湛南路城建學院附近的一家牙科診所,記者以同行的身份向老闆詢問,想開一家診所的「條件」。老闆坦承,目前市面上的牙科診所沒證的居多。「沒證怎麼能開,黑診所沒人查?」記者故作驚訝。
老闆毫不在意地笑了笑:「大家都沒證,所以不用太擔心。你想啊!如果有關部門真對黑診所嚴令禁止,也不會出現如今這種到處是診所,多數都姓黑的局面。平常碰到查處時,第一時間把罰款交上。別等到人家來查你,讓你關門,那樣就被動了。」
「那你是咋交的?按年度交納,還是每月定期交納?」記者問。「按照年度交納,一年大概3000元到5000元。其實這就是按照無證非法行醫的標準交的罰款,交完就可以了,以後基本上能正常營業。當然,遇到特殊情況也得關門避禍。」說到此處,老闆再次笑了。
「與其這樣還不如辦證,開成正規的診所,省得提心弔膽的。」記者給出了建議。
「老弟,你不清楚,證可不好辦,不但要有從業資格證,對場地、消毒、人員的要求也很高,幾乎很難達到。每年交納幾千元的罰款,只鑲幾顆牙的錢就回來了,何必再去大費周折?」老闆說到此處,感慨萬千。
而在啟蒙路上的一家黑牙科診所,記者也得到了相同的答覆:按診所規模的大小交相應的罰款,比如只有一兩張治療椅只要兩三千元,椅子多了多交點,「如果有熟人,罰款金額就看關係遠近了」。
採訪中,記者從平頂山市衛生部門了解到,從2013年4月開始,平頂山市就不再對口腔診所進行審批了,原因是:當地口腔科的數量已經接近飽和。
調查:官方數據讓人吃驚
8月21日,記者以想開一家口腔診所為由,在平頂山市行政審批大廳的衛生局窗口,向一位男性工作人員進行了諮詢。該工作人員表示,根據規定,申請人首先要有《醫師執業證書》,並有一定時間的臨床經驗,然後還要對診所的地理位置、房屋、設備、消毒等一系列條件進行審核,經市衛生局審批合格後,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才能開門營業。根據平頂山市的要求,想開診所首先要從區裡提出申請,然後由市局審批、發證。
那麼,平頂山市內目前有多少家審核通過的口腔診所?是否已經達到飽和?對此,該工作人員表示自己不清楚,「負責審核的同志外出公幹了,只有他知道具體情況。你可以明天再來,或者去區衛生局打聽一下,他們那裡有備檔。」
隨後,記者在平頂山市新華區衛生局,見到了主管審批和監察的銀副局長。他告訴記者,目前在新華區註冊並頒發《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口腔診所只有5家。而根據記者幾天來的調查摸底,新華區開門營業的口腔診所至少有17家,由此推算黑診所的數量驚人地達到了七成。記者從衛東區審批大廳獲悉,該區登記註冊的牙科診所有3家,而實際上該區現有各類口腔診所不少於10家,黑診所的比例同樣達到七成。
對此,不少市民表示不理解,「如果按官方的統計數字,每個區只有不超過5家的正規牙科診所,這個數量怎能稱之為接近飽和?當然,要是將大街小巷的黑診所都算在內,的確是接近飽和了。那些黑診所很明顯,有一些甚至存在了多年,難道就沒人發現,難道沒人去查過?」
回應:市場混亂監管難
對於平頂山市黑牙科診所遍地開花的情況,監管部門是否知情?
新華區衛生局主管監察工作的銀副局長告訴記者,他們對黑診所一直都在打擊之中,發現後就會對其進行處理。可全區的範圍太大,這些黑診所大多門面很小,不易發現,執法人員有限,打擊的效果並不好。「我們每一年都會處理一兩起非法行醫的案件,不但要沒收行醫工具,還要對他們進行罰款。另外,這些黑診所常常是只做熟人的生意,偷偷地開門營業。」
衛東區衛生局監察股的康股長告訴記者:「對於區內的黑診所,我們一直都在嚴打。對於比較大的黑診所,我們已經查處過兩家。而對於小型的黑診所,常常是剛查處,過不了多久又偷偷地開門營業。」
而在湛河區,記者沒能見到相關負責人,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稱,具體負責此事的人可能外出檢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