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政府編制印發的《2018-2020年突出環境問題清單》,「全省PM2.5平均濃度偏高,空氣品質仍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編號49)為省級突出環境問題。
經核查,目前該問題涉及常州市整改內容已完成整改,根據《關於印發省級突出環境問題清單整改銷號辦法的通知》(蘇汙防攻堅指辦〔2019〕31號)有關規定,現將整改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7天,公示時間:2021年1月6日至1月12日。歡迎廣大人民群眾監督,聯繫電話:0519-85686032。
2018-2020年省級突出環境問題(編號49,涉及常州部分)整改情況
一、整改問題
全省PM2.5平均濃度偏高,空氣品質仍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
二、整改目標
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汙染天數。
三、整改措施
1.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完善清潔低碳能源體系。一是完成煤炭削減任務。全市規上工業煤炭消費量994.4萬噸,比2016年同期減少190.4萬噸,削減率16.07%;其中非電行業534.9萬噸,比2016年同期減少117.4萬噸,削減率18%,完成省下達的減煤目標時序進度要求。二是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常州市依託光伏產業基礎,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穩步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光伏發電併網裝機容量累計達到114.01萬千瓦,其中,「十三五」期間新增光伏裝機容量77.41萬千瓦;加快推進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全市現有油氣輸送管道15條,管道線路總長444公裡,目前,城燃企業共有天然氣門站、高中壓調壓站和調峰站22座,管道天然氣供應實現了鎮鎮通,2020年1-11月,全市天然氣總用量30.8億立方米;同時,在溧陽沙河、伍員山分別建有10萬千瓦、150萬千瓦的抽水蓄能電站,調節電網用電負荷。三是推進建築綠色節能。全面落實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執行率達100%;2020年1-11月,全市新增綠色建築面積730萬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築547萬平方米,公共建築183萬平方米,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達99%;完成綠色建築標識項目14項,總面積達111萬平方米,其中二星級及以上項目7項,總面積68.66萬平方米;紮實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截止2020年10月底,全市全年裝配式建築新開工面積達663萬平方米。
2.調整運輸結構,優化綠色交通體系。一是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大力發展鐵路貨物運輸,截止到2020年11月底,全市鐵路貨運發送量為138.28萬噸,其中常州至上海蘆潮港海鐵班列發送量36.70萬噸,常州至寧波港海鐵班列發送量7.61萬噸;大宗貨物以水路運輸為主的格局基本形成,煤炭、金屬礦石集港水路運輸佔比分別達95%、100%;煤炭、金屬礦石疏港水路運輸佔比分別達54%、77%;積極推動「網際網路+貨運物流」發展,2020年審批8家網絡貨運企業。二是加快運輸車船結構升級。加快淘汰高汙染高排放柴油中型和重型柴油貨車,截止11月底全市共註銷中重型貨車道路運輸證3926輛,完成率129.4%;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計程車、公交車輛採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目前,全市3040輛巡遊計程車均為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輛,公交車新能源和清潔能源佔比達83%,今年採購的11輛公交車均為純電動車輛;加大岸電系統建設力度,截至目前市區已新建成9套岸電設施,2020年1-11月靠港船舶岸電使用電量7.1249萬度,比2017年全年增加12.4倍,錄安洲貨櫃碼頭已具備岸電供應條件;鼓勵淘汰老舊船舶,結合太湖禁捕,配合市相關部門積極推進舊漁船拆解工作;加快清潔能源船舶的推廣使用,今年國內首艘純電動運輸船舶「中天電運001」號成功下水。
3.推進超低排放,深化重點行業汙染治理。一是推進重點行業深度治理。全市江蘇富春江環保熱電有限公司、金壇加怡熱電有限公司等共11個電廠在用鍋爐共33臺7526蒸噸均已實現超低排放。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常州東方特鋼有限公司、江蘇申特鋼鐵有限公司3家鋼鐵企業燒結機超低排放改造已全部完成,超低評估均在進行中。江蘇金峰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天山水泥、揚子水泥、盤固水泥有限公司共4家水泥企業13條水泥熟料生產線深度脫硝均已完成。二是實施鍋爐綜合整治。嚴格燃煤鍋爐管控措施,禁止新建燃煤供熱鍋爐,1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已按照省要求時限提前一年整治完畢,全市55臺10-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按照規定時限全部完成淘汰或清潔能源替代,33臺65蒸噸/小時以上鍋爐全面實施超低排放改造;非燃煤鍋爐方面,我市共750臺天然氣鍋爐低氮改造均已完成改造,134臺生物質鍋爐均已配備高效除塵設施。三是推進工業爐窯整治。全市共1637臺工業爐窯,完成工業爐窯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制定,並對照方案完成淘汰23臺,完成清潔能源替代323臺,完成深度治理1291臺。
4.嚴控臭氧汙染,突出加強VOCs治理。一是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完成83家揮發性有機物重點監管企業的「一企一策」方案編制並實施整治;完成生態環境部夏季臭氧汙染防治強化監督幫扶涉及我市的670個環境問題的整改;認真落實《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對涉及我市遙觀、孟河的203家零部件製造企業完成綜合治理任務,並以此為契機,對我市24個涉VOCs重點企業集群清單進行摸排,力爭於明年夏季前完成整治任務,做到夏病冬治。二是大力推進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源頭替代。2020年《常州市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項目表中,涉及到的6家企業(4家汽修企業、1家家具企業、1家通用設備製造企業),已全部實施完成替代。三是加強VOCs無組織排放管理。積極開展儲油庫油氣回收自動監控試點,對46家年銷量超過5000噸的加油站安裝油氣回收在線監控設備,超額完成省定目標。
5.嚴格降塵考核,加強揚塵綜合治理。一是嚴格施工揚塵監管。積極推進智慧工地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96個施工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建築工地安裝了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設備並聯網,各屬地主管部門通過日常監督檢查做好常態化管理服務;嚴格執行《建築工地揚塵防治標準》,加大監督檢查和執法力度,倒逼企業落實揚塵防治主體責任,今年以來,全市共開展建築工地揚塵防治巡查5101次,發出整改(含停工)通知書1028份,立案查處涉及建築工地揚塵防治案件65起,行政處罰金額185萬元。二是嚴格道路揚塵監管。今年以來,全市環衛部門全面加強城市道路清掃保潔工作,在原有基礎上保持所有灑水車輛採取停人不停車、24小時不間歇灑水作業,加大道路環衛機械化作業頻次,提高衝洗灑水力度;同時嚴格落實日報制度,督促各區每日上報導路衝灑水工作情況,並做好臺帳的建立工作。市環衛處每日組織道路巡查,加強對各區道路環衛機械化作業的管理。三是推進堆場、碼頭揚塵汙染控制。2020年,我市內河幹線航道15家碼頭安裝31套粉塵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按照《江蘇省港口粉塵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對錄安洲、新長江幹散貨碼頭揚塵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四是實施降塵考核。全面排查整治揚塵汙染源,有效提升區域揚塵網格化監管水平,開展各轄市區降塵監測和考核,降塵量不得高於4.5噸/月·平方公裡。
6.強化聯防聯控,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一是加強重汙染天氣應急聯動。印發《常州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重汙染天氣預警發布後第一時間通知到各轄市區和生態環境、工信、住建、城管、交通、公安、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共同落實應急管控,科學、精準、依法應對重汙染天氣;轄市區建立三級應急響應網格,每級網絡安排專人負責落實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工作,確保預警響應第一時間通知到企業。二是夯實應急減排措施。根據預警響應級別分級分類實施應急管控措施;嚴格按照重點行業短期深度減排要求,重汙染天氣條件下確保在常的17家鋼鐵、火電、水泥等排汙量大的企業實施深度減排;逐年完善《常州市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截止2020年,清單共包括1643家重點企業。三是完善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協作機制。按照「省級預警、市縣響應」原則,當預測到發生區域性大範圍重汙染天氣時,服從大局,及時開展區域應急聯動,最大限度減少區域汙染物排放量;2020年,通過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協作機制,順利保障了上海進口博覽會和國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動。
7.強化移動源汙染防治,實施全防全控。一是加強機動車汙染防治。全面建成實施汽車檢驗與維護制度(I/M),市交通運輸部門聯合生態環境部門對提交申請的維修單位進行M站現場核查認定,2020年進行核查的362家維修企業均已建立機動車維修治理檔案制度;組織對註冊登記車輛中的非免檢車輛進行環保檢驗,2020年常州市註冊登記車輛上線排放檢測共12826輛,無環保裝置檢驗不合格車輛;加強在用車監督執法,強化入戶抽測,2020年,我市共計開展道路抽測190次,停放地檢查51次,共抽測柴油車2772輛,發現超標車輛213輛,公安交管部門共計開出超標罰單148張;建立監督抽測超標車監管機制,2020年,共有34輛超標車列入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公安部門監管黑名單並向社會公開;強化科技支撐,利用遙感檢測手段實施機動車遠程在線監控,截止2020年11月底,共上傳有效檢測數據車輛3511600輛,其中黃牌柴油車1051102輛,超標柴油車32476輛。二是強化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防治。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申報登記,截至目前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12534臺/次,發放號牌10608臺;劃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用區並開展監督檢查,2020年共檢查非道路移動機械9308臺,9臺不符合禁用區標準;委託第三方檢測公司對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情況進行抽測,2020年共抽測334臺,9臺不合格機械已移交屬地處理。三是打擊非法加油車船和加油點。依靠由公安、商務、交通、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生態環境和稅務部門聯合組成的成品油環保整治專班,開展專項行動,持續打擊非法經營油品行為,今年以來,共查處非法流動加油車276輛,取締非法加油點21個,查獲非法油品存儲罐42隻、油品586噸,治安拘留4人,打掉一生產銷售劣質柴油犯罪團夥,刑拘6人,逮捕4人。
四、整改成效
2020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5%,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94天,同比增加50天,優良率80.3%,超額達到「PM2.5年均濃度低於43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4.3%」的省定約束性考核目標。
2020年6-9月,全市優良天數為93天,同比增加15天,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汙染天數為29天,同比減少15天,達到「6-9月優良天數提高13天」的省定目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