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如意寶對自己依止的每一位上師都是恭恭敬敬、謹遵師教

2020-12-16 松吉多傑
與你依護聖者不分離

有一次,憶念深恩竟至通宵流淚,第二天早上,因為流淚過多,上師的臉頰與枕頭竟然粘在一起分不開。

不忘全知尊者的恩德

法王如意寶幼年時就對上師全知麥彭仁波切具有極大信心,在十五歲時,曾一心祈禱全知麥彭仁波切,在短時間裡念誦尊者祈禱文一百萬遍、讀誦尊者所著的《大圓滿直指心性》教言一萬遍,依靠對上師的猛利信心而獲得了究竟證悟。從此以後,法王獲得了真實文殊菩薩的化身全知麥彭仁波切以彩虹身來攝受。

法王如意寶對上師全知麥彭仁波切極其恭敬,每當提到上師時,都敬稱「喇嘛仁波切」。

法王如意寶曾說過:「凡是我的傳承弟子,乃至得到點滴之成就,如於三寶生起剎那信心,皆來自於全知上師麥彭尊者的加持與恩賜。」

法王如意寶說:「我自己相續中乃至剎那頃的慈悲心與信心,皆是由全知麥彭仁波切的加持入於心間的結果,我們這些弟子,即使以尊者開個玩笑,亦會對獲得意傳加持產生障礙。」

所以下至開玩笑也不能對全知麥彭仁波切有任何不恭敬,否則會成為獲得加持的障礙,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

尤其在去五臺山之前,法王如意寶的著作首先都要頂禮祈禱全知麥彭仁波切,如在《大圓滿直指心性廣疏》中云:「佛子文殊童子之心間,顯現諸佛三密德字形,復於此世現示善知識,恆時皈依麥彭降措尊。」

最後也是回向生生世世與全知麥彭仁波切形影不離、獲得與文殊怙主無二無別的果位。

法王如意寶總是念念不忘全知麥彭仁波切的恩德。有一次,憶念深恩竟至通宵流淚,第二天早上,因為流淚過多,上師的臉頰與枕頭竟然粘在一起分不開。

法王如意寶就是這樣虔誠憶念上師恩德的,作為弟子我們也應該努力隨學,才能引發至誠的恭敬心。

不忘每一位上師的恩德

不僅是全知麥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寶對自己依止的每一位上師都是恭恭敬敬、謹遵師教。

法王如意寶曾開示:「我依止託嘎如意寶的六年當中,從未擾亂過上師的心,就像如來芽尊者依止智悲光尊者那樣,甚至沒有做過一件讓上師怒目而視、不歡喜的事。我對上師的所作所為從未起過邪見,上師就是開玩笑,我也覺得有深深的密意,視如善妙教言。」

法王如意寶一直以來如法恭敬依止上師,以此也令善知識真正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託嘎如意寶曾對法王如意寶說:「你和我的親生兒子沒有任何區別。」

上師能以「兒子」這個世間最疼愛的稱呼來叫弟子,由此說明上師對弟子的慈悲攝受。

法王如意寶說他此生唯一的傳記,就是真正做到了如理依止上師。而實際上,這正是最偉大、最成功、最令人景仰的傳記,也是最心要的傳記。上師的話語中蘊含了深刻的教誡。

如果大家看過《喜樂的曼達拉》就知道,大恩上師希阿榮博堪布也是如此示現的。

每當聽到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的尊名,上師必定熱淚盈眶,合掌當胸,摯誠祈禱。他老人家也從來沒有令法王如意寶和其他所有為他傳過法的上師示現些許不悅,沒有片刻對上師作凡夫想。

隨學與憶念

我們應該隨學法王如意寶和大恩上師希阿榮博堪布,時常憶念上師的恩德。

平時也要反覆思惟:我今天有沒有做讓上師不高興的事?有沒有違背上師的教言?

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及時發露懺悔,並發願斷除惡業,珍惜此生與上師的因緣,好好依教修行。

▲文章整理自:菩提洲網站 >普賢講堂 >《開顯解脫道》講記 · 第110課 · 加行依止之理03慧持法師講釋

相關焦點

  • 切勿草率依止上師,要依止具有法相的上師!
    既然親近善知識相當重要,那一個人在依止上師之前,首先一定要觀察,否則,連認都不認識就去依止,末法時代是非常危險的。我就遇到過有些人,聽到一個上師的名字就去灌頂,我問:「那個上師你認識嗎?」「不認識,但他們都去,我也去。灌了好多頂哦,很開心,太殊勝了,上師太好了!」「這個上師有什麼功德?」
  • 上師近期開示:法王留給我們的,一個無比珍貴的如意寶
    但弟子修行密法的條件要非常具足,上師才可能給你傳大圓滿的竅訣,一般情況下,不可能隨隨便便就傳給你。同時,對傳大圓滿上師的條件也非常嚴格,法王在世時候說,真正能為弟子傳講大圓滿法的人,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樣稀少。法王在世時是這樣,現在就更少了,所以真正講大圓滿竅訣的人我們很難遇到。
  • 上師行儀二三事:這樣的恭敬不是裝出來的
    2003年5月,上師希阿榮博堪布帶我們去看望在成都醫院住院的偉大聖者——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當時上師為了法王如意寶能夠長久住世,發心打造一尊文殊菩薩佛像供養自己的大恩上師。上師親自聯繫了拉薩的工匠,歷時五十天,一尊3000克、金燦燦的純金文殊菩薩佛像做好了,上師把金佛像親自帶回了成都。
  • 慈誠羅珠堪布最新開示:教你如何依止上師
    如果一個人說自己有正法,自己又想依止,就要依照標準去看。有些人口才很好,滔滔不絕、說得天花亂墜,加之身邊很多人的吹噓,就容易讓我們上當受騙,我們一定要觀察。依止上師的原則,是依法不依人。法,就是懂不懂三藏十二部經典與密乘續部的教義。有沒有菩薩戒、密乘戒,有沒有禪定,有沒有智慧。如果都具備,就可以依止為上師。
  • 敬問索達吉堪布仁波切:弟子選擇上師很難,戒律嚴格的,形象比較保守...
    祈禱至尊法王如意寶:無畏自在講辯著之藏 ,圓滿具足三學之功德,無量利樂之源如意寶,祈禱具德上師勝引尊祈禱至尊索達吉堪布仁波切:具德上師加持入心間,不偏眾生普降大法雨,三學之藏索朗達吉尊,祈請身壽不變久住世,願以發心皓月之光明,五濁黑暗消於法界中
  • 上師的事業就是我們成就之源!
    ——法王如意寶——弟子都不能放過,不管是以人力還是財力,都應跟上師結上緣。——法王如意寶——「菩薩諸業」指聖者菩薩所行持的種種事業。具體指每個剎那都能嚴淨諸剎海,解脫眾生海,分別諸法海,深入智慧海,清淨諸行海,圓滿諸願海,親近諸佛海,供養諸佛海,修行經劫海。什麼是事業?
  • 《次第花開》:紅教法王如意寶大弟子希阿榮博堪布的人生感悟
    後來,寧瑪派又出了一位叫做晉美彭措的法王如意寶,他在1980年創建了色達喇榮的五明佛學院,為寧瑪派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在他的弟子中有一位希阿榮博堪布,是法王座下的得意弟子。直到21歲的時候他收了比丘戒,來到了日夜嚮往的佛學殿堂——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也見到了他畢生的恩師寧瑪派最偉大的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希阿榮博堪布說:「我初到學院,因為沒有足夠的錢糧,無法常住下來,我本打算向法王如意寶求一些法,然後回家鄉去實修,法王卻讓我留在學院跟著他學習,並為我提供了一間小屋和必要的衣食。」
  • 喇榮五明佛學院的上師們——也許您等待的師父就在這裡
    其實,佛法並不是迷信,它只是一門揭示宇宙真相,斷除無明煩惱的學科。末法時代,真正利益眾生,功德圓滿的上師,少之又少。弟子在依止上師之前必須要觀察數年。而五明佛學院的這些上師們,已是宗教界公認的高僧大德,我們無需再去觀察,如獲如意寶珠!在有限的暇滿人生裡,願還沒有夢回菩提路的您,早日找到那個已經等你生生世世的師父!
  • 【妙音】法王如意寶:此道歌能順利實現願望,不會遭受違緣!
    今天講課的內容,是法王如意寶所造的《勝利道歌·天鼓妙音》。這個教言,學院的大多數道友都非常熟悉。
  • 回憶上師法王如意寶(上):那些閃光的日子
    都少不了酥油,每桶盛出的飯上,都會漂著厚厚的一層。冰天雪地,鍋下火苗熊熊,噼啪作響,心中自會增添幾分暖意。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慈悲,每天中午12:00—13:00,開許新來的漢族人可以去見。接待的地方很靜,高音喇叭放出的聲音到這裡竟聽不太清楚了,也似乎讓人感到就要見到法王如意寶了。
  • 做功德的訣竅:融入上師的事業功德海!
    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之後,在大海沒有乾涸之前它就不會滅盡一樣;如果在上師的任何一個善根中,我們能夠與之結上緣,那自己的發心水滴已經融入到上師廣大無邊的功德海當中,這樣的話,我們的善根永遠也不會窮盡。---法王如意寶「菩薩諸業」指聖者菩薩所行持的種種事業。
  • 讓自己和上師心靈相契
    弟子與上師之間心靈相契很關鍵,很多道友也非常希望自己能與上師相應。那麼,使自己與上師心靈相契的方法是什麼呢?對上師要有無偽的敬信心,要經常憶念和祈禱上師。恭敬心和信心是依止上師的非常關鍵的要素。實際上,參加上師發起的其中任何一項,都是在以自己的身心承侍上師。這種供養非常有功德,令上師歡喜,相當於令十方諸佛菩薩歡喜。另外,具有德相的上師所說出來的言教,一般來說是不會違背正法的。所以,上師如何說,弟子就如何做,實際上就是在依靠佛陀的教法修行。
  • 大寶法王:先了解什麼叫「上師」,再去找上師!
    如果都不知何謂「上師」、及上師的「條件」和「依止之法」,就冒然地依止某個人的話,是很危險的。
  • 依止教法,真心去做,莫要回頭--大日明王上師
    依止教法,真心去做,莫要回頭。世俗事情就不要過於執著掛礙,當修行依止,菩提心戒律轉為道用,如理如法,每個當下都要用心去做,去修。糊弄,理由,藉口,都是對自己的傷害。找捷徑,找輕省,都是給自己製造彎路。
  • 晉美彭措法王的兩句教言
    晉美彭措法王的兩句教言 「不動搖自己的決心,不擾亂其他眾生的心。」這是上師如意寶晉美彭措法王給我們的兩句教言。詞句雖然簡短,含義卻很深廣,一切世出世間法都包含在這裡。我們平時在為人處事的時候,在修學的過程中,要做到這兩句話非常不容易。若是真正做到了,不管是在世間還是在出世間,都不會有任何的問題,一定能夠圓滿。
  • 莫非自己聰明絕頂,已經悟了還不知道?
    尤其在末法時期,像法王如意寶這樣不可思議的祖師大德,出於對眾生無量的悲心,在較廣大範圍內傳講過去只在小範圍秘密傳授的大圓滿法,使我們有幸值遇此殊勝法門。這不是我們自己的福德,這完全依賴法王如意寶的福德、悲心和歷代傳承祖師的加持。
  • 法王如意寶:經常對上師恭敬和依教奉行的人,最終肯定會取得成就
    對上師沒有任何虛偽,非常恭敬地報恩德的這種人,比如我們每個人的能力雖然有限,但只要在上師面前不要虛偽,盡心盡力地報答上師恩德,即使今生不能報答,發願乃至生生世世對上師報恩德,這樣不管是自己修行,還是供養等各方面盡心盡力地如此發心的人
  • 獲得幸福,從遇見上師開始
    在《普賢上師言教》中已經講得很明確。顯宗和密宗,大乘和小乘,對善知識的要求各有不同,現在就簡單地講講大乘善知識的最低標準。 不造作的菩提心 為何需要這樣的菩提心呢?因為,如果沒有菩提心,就沒有利益眾生的念頭。我們接近上師、跟隨上師,就不一定能找到出路,而且有可能造下種種惡業,這是很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