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一家三口被「關」香港一年...男主人:我真感染就算了,老婆女兒怎麼辦?)
「你問我在香港待了多長時間?元旦沒回、春節沒回、清明沒回、端午沒回、中秋沒回、國慶沒回……」叨叨了幾秒鐘後,微信電話那頭傳來誇張的叫聲,「天哪!一年多了!」
35歲的上海人高康是某在港中資企業員工,兩年前被派到當地工作。原本他不覺得算外派,因為無論是休假還是公務,他一年間總能在滬港間來回四、五次。
但今年變了,由於疫情來回一趟隔離28天實在不便,用他的話說,「現在被『關』在香港了。」
壞消息還在繼續。由於疫情在香港變得愈發嚴峻,兩地便捷通關希望更加渺茫,高康不得不做好在香港過第二個春節的打算。
妻女是留還是走?
「說真的,我真感染(新冠)也就認了,那我老婆跟女兒怎麼辦?」電話這頭,聽出他的幾分無奈。
作為中企員工家屬,妻女要不要隨他留在香港,是高康這一年間最頭疼、最糾結的問題,而這背後是疫情的起起伏伏。
年初疫情在內地出現時,高康全家都在香港,「當時我想6、7月(疫情)總能結束吧,那時三個人再回上海休假。」
之後,就是疫情綿綿無絕期。7月初,高康邀我去他租在港島跑馬地的40平方米公寓玩。臥室中,妻子正陪著他2歲多的女兒午睡。「我想讓她們倆回上海去。」高康在客廳中小聲地說,丈人丈母娘想女兒,兩邊老人都想第三代,現在香港疫情控制住了,去機場比較安全。
哪知道,幾天後香港出現第三輪社區傳播,高康不得不推遲計劃。等到9月底疫情穩定,妻子女兒乘飛機回上海。等隔離期滿後,妻子女兒在上海生活,每晚同高康視頻通話。
「如果就這樣下去那該有多好……」高康嘆了口氣。因為女兒特別想爸爸,再加上10月香港疫情趨穩,他做出決定,讓妻女11月初再回香港,隔離後一家人繼續在一起。
後來的事情就不必多說了。11月中旬開始,香港暴發第四輪社區傳播,甚至數日患者確診數破百。現在的狀態是,除了每天下午,妻子帶著女兒到樓下運動場轉上半小時透口氣外,其餘時間倆人都「窩」在家中。日常生活用品採購的任務,則全部由高康下了班後完成。
幾天前,看到香港疫情新聞的母親來問高康情況。「我還能怎麼說?只能說一切都好,病例離我們家遠著呢。」真實情況是,人口密度極高的港島一直是疫情傳播的重災區。「早知道會這樣子,我絕對不會讓她們再過來。現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嚴也不好松也不好
通話的8日,香港再增100例確診病例,其中包括27例源頭不明個案。當天下午,特區政府再度收緊社交限制,從本月10日起禁止食肆晚6時至次日晨5時前提供堂食;13類處所須關閉,包括健身中心、體育處所、美容院、按摩院、遊泳池等;2人「限聚令」及「口罩令」繼續生效。原本年底到期的境外人士入境香港的14天隔離要求,又延長到了明年3月31日。
在外人想來,地狹人稠的香港形勢應該非常緊張,但處在風暴中心的高康卻看到截然不同的場景——街上的人還是那麼多,地鐵與巴士還是那麼擁擠,除了大家戴口罩,大樓門口多了測溫儀外,跟以往好像也沒什麼區別。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的話也可為佐證——「雖然政府已在上周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但見不到人流有大幅下降,故有需要再收緊。」
作為一位非本地人,據高康觀察,香港疫情防控工作真的蠻難做的。這座城市的國際樞紐定位決定它不可能長期、完全封閉起來,而第四波疫情的來源,很可能就是新一輪的境外輸入。
「防控措施嚴也不好,市民覺得自由受到限制,感到不舒服;松也不好,疫情在社區蔓延,感到不安全。就在這之間來回搖擺。」
之前,境外人士入境後可選擇居家隔離14天,但這種形式幾乎全憑個人自覺。於是,取下電子監測手環,在隔離期內離開住所上街的情況,時常出現在媒體上。還有,就是之前香港核酸測試以深喉唾液測試為主,也就是常說的「吐口水」,但其準確性實在是一言難盡。
從香港發現第一例確診病例算起,也已經快一年了,經歷了四輪社區傳播以及松鬆緊緊的防控措施,香港社會已經很疲憊了。「周邊有的人快麻木了,有種撞上(感染病毒)就撞上的感覺。」高康說,但他又立刻強調,這只是他個人看法。
「先熬過這個冬天再說」
「沒人相信香港這輪傳播會是最後一次。」大環境不能變,高康能做的就是儘量做好個人防護。比如,去超市採購物品戴上手套,在人多的地方快進快出;上下班乘坐單位班車,少搭乘公共運輸工具;進公寓大樓時,用紙巾摁電梯按鈕。
9月初,高康參加特區政府開展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那是兩個鼻腔加咽喉的取樣。而在單位,他進行了至少5次內部核酸測試。高康的邏輯是,只要有測試機會,他都不會拒絕,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身邊人負責。
生活還在繼續。雖然以境外遊客消費為主的銅鑼灣商圈日子很難過,但在居民區生活的高康感覺變化不大,物資還是充足,價格還是穩定。一旦超市裡來了便宜物品,阿姨媽媽們同樣也是戴著口罩搶購,不在乎所謂的「社交距離」。
如果說變化,就是他常去的那家兌換店歇業了。兌換店大筆業務是把港幣換成人民幣再匯回內地。如今在港的內地人少多了,這項業務萎縮了,兌換店的日子就難過了。
未來怎麼辦?雖然越來越多的人提出香港要搞全民強制檢測,但「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當地複雜的政治社會環境,讓特區政府對此慎之又慎。
很明顯,如今層層加碼的措施只是讓香港疫情維持在較平穩狀態,清零非常難。「大家的共識就是要等疫苗。」高康估計,明年上半年疫苗應該能到香港,如果普遍接種起效後,那往日的生活可能可以重啟。
一動不如一靜,高康已經打定主意,妻子與女兒就暫時留在香港,「先熬過這個冬天再說吧」。
(應採訪者要求,文中高康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