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家住鎮江市和平路街道金泉社區的陳先生,一直盤算著能不能趁著五一假期去溫州一趟。他想見一見楊愛玉。
他倆的相識還要從29年前說起。當年,身無分文的楊愛玉在鎮江火車站向他借了5元錢。「這件事我並沒有放在心上,很快就忘記了。」直到前年他意外地收到一封感謝信。「真沒想到,20多年後,她主動找到了我。」
昨天傍晚,現代快報記者來到陳先生家中,還原了這段跨越了20多年的「恩情」。
通訊員 胡冰心
現代快報記者 林清智 文/攝
20多年前
他借給一個陌生女子5元錢
陳先生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事情大約發生在1985年,那年他23歲(虛歲,下同),一天他和同事出差坐火車回鎮江,火車到達鎮江後,坐在身邊的一名中年女子突然神情慌張,然後很無助地問他能不能借5元錢。「當時她說自己出差在外,姓楊,是浙江人。突然發現錢包不見了,需要5元錢。」陳先生說,對方表示,因為她揚州有朋友,借錢是為了買到揚州的票。
「當時並沒有多想,出門在外幫助別人是應該的,就借了5元給她。」陳先生笑著說,同事提醒自己是不是遇到騙子了,但仔細想想,騙子不會只騙自己5元錢。他說,當時對方還堅持要留下他的地址,表示等回去之後一定要還錢。
20多年後
她寄來了感謝信和禮物
「事情過去後,我並沒有放在心上,很快就忘記了。沒想到,20多年後,她主動找到了我。」陳先生說,當時留的是單位地址。2012年9月,單位同事轉交給他一封來自浙江溫州的信,這封信的郵寄者就是當年向陳先生借錢的女子。
現代快報記者看到,這封信是用毛筆寫的,內容大概為:「廿年前在鎮江皮包失竊,您給我五元而有了去揚州的路費,非常感激,至今難忘。望先生接信後即來電。」署名楊愛玉,信封上留有她的電話和地址。
「看到信之後,我才想起來這事,立即給她回了電話,她再三地感謝。」陳先生跟楊愛玉通話後得知,當時她記下的地址回家後因為搬家不慎遺失了,沒想到2012年又找到了,於是立即按照地址寫信過來。兩人就此結緣,此後一直電話聯繫。「後來她還給我和妻子寄了兩件羊毛衫來,前天我還給她打電話,問她身體怎麼樣了。」
最近,陳先生還在琢磨,收了楊女士的禮物,想開車去她家探望她,「她家在溫州平陽縣 ,動車不直達,開車要七八個小時,如果五一有空,我打算去看看她。」
她說
不感謝他心裡過意不去
昨天傍晚,現代快報記者電話聯繫上了身在溫州平陽縣的楊愛玉。她告訴記者,當年她從北京坐火車去揚州,在鎮江站下車時發現口袋裡的錢不見了,當時她孤身一人,不要說回溫州,就連去揚州都有困難,她著急地向身邊的一位青年開口借了5元錢,這名青年就是陳先生。
楊愛玉說,她借錢時向陳先生要姓名和通信地址,並表示回溫州後就還錢給他,陳先生一開始不願意給,她再三要求才得到了陳先生的相關信息,並記在了一個小本子上。靠這5元錢,楊愛玉順利到達揚州,在揚州她要到了一筆欠債,這才回到了溫州。
「他借我5元錢這件事情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如果不感謝他我心裡過意不去。你們要好好表揚他,像他這樣的青年太難得了。」楊愛玉今年已經76歲,年事已高的她沒法來到鎮江當面致謝,就邀請陳先生到浙江去玩並當面還錢,不過陳先生婉拒了楊愛玉還錢的要求。
他說
很多東西,是金錢買不來的
「多少年前的事了,真的不值得提,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做點舉手之勞的事,是應該的。」今年52歲的陳先生非常低調,他平時樂於助人,資助別人是常事,碰到路邊乞討的人他也會幫一把。
「很多人會問我,當時我一個月工資大概三四十元,5元算是一個不小的數字,為什麼想都不想就借出去了?但我覺得,既然要幫助別人,就不要想太多,很多東西,是金錢買不來的。」他笑著表示,今後這種助人為樂的事,一定會繼續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