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機遇 勇創業 爭一流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60年發展紀實

2020-09-14 廣西日報

光陰流轉,歲月如歌。伴隨著時代的鏗鏘步伐,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桂電)從1960年建校到現在,走過了60年的歷程。

60年艱苦創業、自強不息,60年弦歌不輟、春華秋實。60年的奮鬥與變遷,學校從「竹蓆棚子」發展成校園面積達4100餘畝,建築面積達100餘萬平方米,圖書館藏紙質圖書212萬冊、電子圖書269萬冊,擁有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大學科技園,在校生由初期600人發展到現在41000餘人,教職工由初期100多人發展到現在3100餘人,專業由初期的6個發展到現在的76個,形成了完整的專科、本科、研究生和繼續教育體系,成為一所以電子信息學科為主,工、理、經、管、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是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工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入選高校、廣西重點建設高校。

60年來,桂電人用勤勞與汗水譜寫出振奮人心的艱苦創業之歌,用智慧和擔當書寫出昂揚奮鬥的自強不息之志,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篳路藍縷,創業維艱

尋覓崢嶸歲月,追尋歷史記憶。整整六十載的篳路藍縷,創業維艱,不動搖的是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守的是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秉承的是「正德厚學、篤行致新」校訓和「艱苦創業、自強不息」桂電精神。

為適應國防工業發展的需要,培養技術幹部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技術的工人,1960年2月12日,第一機械工業部批准在桂林新建「桂林機械專科學校」和「桂林技工學校」。4月,又下文將兩校合併為「桂林機械專科學校」。

此時正值國家連續三年「困難時期」,學校建設面臨著重重困難。當時學校校址距市(中心)區約5公裡,交通極為不便,唯一的一棟單身教師宿舍樓改為臨時教學樓,食堂是用毛竹和油氈搭起的簡陋棚子。教職工的住宿條件極差,數十名青年教工,擠住在三間房子裡。床鋪晚上用來睡覺,白天用來學習、辦公。

1960年代的桂電校園

為儘快建設好學校,在建校初的幾年裡,全體師生以「延安精神」和「抗大作風」自勉自律,經常在中飯後、晚飯後、星期日參加建校義務勞動,或是搬磚運瓦,或是推土挖溝。

學校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夥食定量低標準。為了搞好師生的夥食,學校辦起了農場,有耕地數十畝,不但種糧食作物,還種花生、蔬菜,養魚、養雞、養豬、養奶牛,並規定每個教職工每年必須參加農場勞動一至兩個月。

從1960年至1980年的20年間,由於國家處在經濟困難時期,當時電子工業發展的估計不足,加之文化大革命的衝擊,期間辦學幾經調整,數次易名,屢經變遷,學校步履蹣跚。1962年4月,學校由專科學校改為中專學校,改名為桂林機械工業學校。1965年8月,桂林機械工業學校改為既是學校又是工廠。1966年至1971年間因「文化大革命」被迫中輟辦學。1972年春,學校恢復辦學並更名為桂林無線電學校。

桂電的先輩們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從容面對,分合之間,認真銜接,聽從號召,勤儉辦校。張家駿、田浚川、唐兢行、李榮耀、林建宇、林佳蓉、尹東、梁時秀等老一輩桂電領導者勇挑重擔,披荊斬棘,讓校園鐘聲一路悠揚。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校園內外春意盎然,充滿生機。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四機部提出在桂林無線電學校的基礎上建立大學。1979年2月14日至3月2日,四機部在成都召開院校工作會議,會議決定在桂林無線電學校的基礎上建立桂林電子工業學院,並由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負責支援。1980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四機部轉發教育部通知,同意在桂林無線電學校的基礎上建立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院隸屬四機部,由四機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雙重領導,以四機部管理為主。

由中專建大學,原有的師資水平、師資力量和師資結構都存在著不足。為學習和借鑑一些重點大學在辦學方面的有益經驗,了解高等教育工作規律,學校走出校門,虛心向兄弟院校學習,從教學計劃的擬訂到授課大綱的實施,從知識分子政策的落實到後勤如何為教學服務,從教師的安排到學生的管理,都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研究,為辦好大學做足了準備。

撫今追昔,鑑知往來。老一輩桂電人,他們信念堅定、樂於吃苦、勇於奉獻,才使得桂電薪火相傳,發展壯大。今天,我們在為學校的發展成就感到鼓舞和振奮的同時,要牢記創業艱辛、功在前賢,對老一輩桂電人「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表達無限的敬意。他們留下的精神財富,彌足珍貴,值得我們時刻銘記,永遠學習,永恆珍惜,永久珍藏!

搶抓機遇,華麗蛻變

趁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沐浴著國家西部大開發帶來的馥鬱馨香,享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對口支援的濃濃親情,1980年至2005年,學校搶抓機遇、揚帆起航,蓬勃發展,實現華麗蛻變。

1980年3月,四機部正式啟動西北電訊工程學院(以下簡稱西電)對口支援計劃。8月30日,西電支援的第一批教師、幹部共36戶到桂;10月18日,第二批援桂人員到桂;11月23日,第三批援桂人員到桂。先後三批,一支由專家、教授、領導幹部、專業技術人員及家屬共122人組成的西電援建隊伍,義無反顧地舉家從繁華古都西安遷往數千公裡之外的偏遠南疆桂林,把青春和汗水灑在了八桂這片火熱的土地上。

當年部分援建老師合影

經過25年的努力,桂電闖出了一條西部欠發達地區高等教育跨越發展的新模式,譜寫了一曲搶抓機遇、華麗蛻變的新篇章:學校管理體制轉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成為國防生培養單位;專業從創建學院時的6個增加到39個;在校生從700多人增加到15200餘人;專任教師從229人增加到900餘人;順利通過首批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全國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為「良好」;獲批碩士學位授予權;獲首屆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獲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獲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唯一最高獎「索尼杯」;「印字頭機械參數測試儀」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獲招收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資格;建設金雞嶺新校區、花江新校區。

桂電的建設和發展得到黨和國家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他們對學院所取得的辦學成就給予了充分的肯定。1990年4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同志來學院視察,了解教育情況。1990年11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來學院視察,並欣然揮毫為學院題詞:「為發展電子工業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唯有感恩,方得始終。重溫這一段歷史,我們只有感恩。感恩黨和國家對西部高等教育的重視和關心,感恩援建高校西電的傾情幫扶,感恩老一輩桂電人的開疆擴土、無私奉獻。

跨越發展,爭創一流

                                                                                               

2006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發生日新月異,對桂電來說,也是跨越發展、內涵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之年,更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

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家共建部門的鼎力支持下,在自治區教育廳的有力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桂電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實現了一次又一次新飛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新輝煌,書寫了一篇又一篇新華章。2006年桂林電子工業學院更名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獲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08年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與自治區人民政府籤署共建協議、2018年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自治區人民政府籤署共建協議,桂電成為「部區共建」高校。

今日的桂電校園

這15年,學校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力提升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能力,加大國際合作交流,大力弘揚和傳承優秀文化,走上了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

15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會議精神,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不斷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校園安全穩定工作,為學校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和組織保障。學校榮獲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目前為廣西高校唯一。

在學科建設方面,新增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從5個增加到19個,成為碩士研究生推免工作高校;4個學科獲批為廣西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學科獲批為廣西一流學科(培育)建設學科;「工程學」學科、材料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在人才引進和培養方面,引進國家傑青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4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人選5人,實現了國家級人才歷史性突破;新增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專任教師人數從900餘人增加到近1600人,其中博士學位教師增長6倍,達到600餘人。

在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方面,在校生從15200餘人增加到41000餘人;專業從39個增加到76個,新增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專業10個;獲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學校成為國家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擁有全國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命名為「全國青年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學生在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比賽中屢獲佳績,獲得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在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方面,科研經費從4200多萬元增加到1.55億元;年度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增長10倍多,2019年達到70餘項;高水平論文產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獲批衛星導航定位與位置服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實現國家創新平臺零的突破;獲批國家級大學科技園、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被認定為廣西首批國家級眾創空間;成立桂林花江智慧谷電子信息創業產業園、深圳市桂電電子信息與先進位造技術研究院、南寧產教融合基地。此外,服務國防現代化的能力與水平不斷增強;新型智庫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留學生人數從26人增加到1000餘人;與柬埔寨國立馬德望大學共建孔子學院;與東協建立桂電-東協職業教育中心(北海),與柬埔寨建立桂電-柬埔寨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北海)和柬埔寨勞工與職業培訓部-桂電職業技術培訓中心(金邊);發起成立中國-東協衛星導航國際合作聯盟。

在校園環境及民生改善方面,建設北海校區;花江校區進校道路和自來水工程順利開通,兩個人工湖基本建成;一棟棟教學樓、學生宿舍樓、圖書館、四創中心、學生活動中心及新食堂拔地而起;一條條新鋪的瀝青道路通向校園的每個角落;一批批「解暑暖冬」的空調進入學生宿舍;一片片新增運動場所深受師生歡迎;六合路家屬區和花江校區家屬區共1000餘套教職工住房交付使用,極大改善教職工生活條件;環湖步道和湖邊夜燈投入使用……全校師生學習指數、工作指數、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明確目標方向,才能砥礪前行。進入「十三五」,學校強化頂層設計,精心規劃安排,深入推進一流學科建設,著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學校第三次黨代會提出了電子信息特色鮮明的國內高水平大學「三步走」總體目標:到2022年,建成廣西一流大學,為建成電子信息特色鮮明的國內高水平大學奠定堅實基礎;到2027年,力爭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之列,基本建成電子信息特色鮮明的國內高水平大學;到2037年,建成電子信息特色鮮明的國內高水平大學,完成學校發展史上的歷史性跨越。

「一組組數據、一項項成績是桂電高速發展的最好證明。相信處在大發展中的桂電,未來的前進步伐會邁得更大、更堅實。」校黨委書記唐平秋說。

「我們要齊心協力,共同建設促進桂電內涵式發展的奮鬥者新文化,共同謀劃桂電發展新藍圖,共同期許桂電徵途新輝煌,共同譜寫桂電建成電子信息特色鮮明的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新華章。」校長徐華蕊說。

進入新時代,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徵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奮進。桂電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八桂大地,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教育治理水平,進一步增強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加快推進電子信息特色鮮明的國內高水平大學建設步伐。我們相信,只要全體桂電人更加緊密的團結起來,搶抓時代發展機遇,奮力書寫新時代教育奮進之筆,把桂電建設成為「電子信息特色鮮明的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桂電之夢,一定會如期實現。

來源:http://resource.cloudgx.cn/files/gxapp/News/202009/14/601357.html?_s=1600082102

相關焦點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六十周年創新創業交流會
    為慶祝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六十周年,充分發揮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優秀畢業生的典型示範作用,9月15日下午,商學院在金雞嶺校區第十教學樓516舉辦創新創業交流會,11級工商管理碩士畢業生、北京大眾在線網絡公司總經理鄭海峰出席並作報告,部分校友、教師、本科生100多人參加本次交流會,交流會由商學院副院長花均南主持。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全國四所電子科技大學之一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坐落於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入選高校、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建設高校,是全國四大電子科技大學之一!學校始建於1960年,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桂林電子工業學院,2006年更名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校先後隸屬於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機械電子工業部、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信息產業部。
  • 中國四大電子科技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大家好,我是小數,喜歡大學文化的朋友們,可以關注小編,每天分享大學文化。很高興能再一次分享一下中國四大電子科技大學之一的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可謂是廣西省唯一的電子科技大學,也是電子理工類的大哥,是西南地區的唯一電子科技大學。
  • 河北工業大學舉行2020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胸懷天下,勇爭一流!
    8月28日,河北工業大學2020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在北辰校區體育中心主會場和紅橋校區有關學院報告廳、教室分會場舉行。校長韓旭鼓勵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研究生,要對新事物秉持開放、理性包容的態度,以胸懷天下的壯志、勇爭一流的精神,生動詮釋青春的責任和擔當。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哪個好?
    在2020年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校園招聘信息中,我們可以看到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這兩所院校,作為唯二的普通公辦省屬院校赫然位列其中,你是不是覺得很奇怪?在這5所211院校中,我們知道北京郵電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口碑是相當不錯的。但是有這麼兩所院校可以說是奇特的存在,那就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它們的優勢到底在哪裡?這兩所院校哪一所綜合實力更強一些?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 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 「高雅音樂進校園」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專場音樂會圓滿落幕
    12月8日15時30分,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主辦,廣西演藝集團交響樂團精心準備的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 「高雅音樂進校園」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專場音樂會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會議中心大禮堂正式拉開序幕
  • 陝西科技大學召開推進「雙一流」建設暨建校60周年慶祝大會
    憶「三創兩遷」拼搏路 啟「一流建設」新徵程陝西科技大學召開推進「雙一流」建設暨建校60周年慶祝大會他表示,在60年風雨兼程的辦學歷史中,一代代陝科大人恪誠守正,堅守「輕工」底色,以國計民生為己任,以立德樹人為使命,用生命書寫了一部「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艱辛創業史。贏來學校各項事業的突出成就,實現了辦學規模的大發展、辦學層次的大飛躍、辦學水平的大提升。在甲子校慶之際,向關心學校發展的各級領導、艱辛付出的先賢前輩、鼎力支持的兄弟院校、社會各界和海內外廣大校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 南方科技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哪個更好?
    這三所大學的校名雖然都有「科技」二字,但是定位卻是截然不同的。首先要把這三所大學中的南方科技大學單獨列出來說一下。南方科技大學,這所高校建於廣東深圳,始建於2011年是一所典型的創新型大學,至今不過七年校史。而且南方科技大學的招生人數極少,不過千餘人,在校生總人數也不過五千餘人,也沒法和絕大多數高校比較。
  • MBA關注:人民日報|電子科技大學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實踐
    【MBA中國網訊】2017年12月11日出版的人民日報海外版,以《求真大為——電子科技大學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實踐》為題,從時代使命、電子信息+、青字號、新四會、一校一帶等幾個方面深入報導了我校近年來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探索和實踐
  • 胸懷天下,勇爭一流|河北工業大學校長韓旭寄語3059名研究生新生
    校長韓旭鼓勵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研究生,要對新事物秉持開放、理性包容的態度,以胸懷天下的壯志、勇爭一流的精神,生動詮釋青春的責任和擔當。校領導李強、張建暢、賀立軍、李延濤、呂志偉、趙斌、李鐵軍、郎利影、馬國偉、胡寧,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和各學院負責人,2020級研究生代表及校友代表參加活動。副校長段國林主持典禮。
  • 潛心為國家發展築基
    今年春季疫情防控期間,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桂電)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現場快速檢測試紙」聲名遠揚,實際使用效果反饋良好,獲得業界好評。工科院校,綜合發展。已走過一個甲子的桂電,如今已由過去的「技工學校」,發展成如今擁有完整專科、本科、研究生和繼續教育體系,以電子信息學科為主,工、理、經、管、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研究型大學。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誰的實力更強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辦學歷史:學校始建於1960年,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桂林電子工業學院,2006年更名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校先後隸屬於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機械電子工業部、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信息產業部。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除了計算機外,還有這些強勢專業
    想必題主對於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有一定的興趣,想去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深造,但是不知道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哪個專業是特色專業,或是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強勢專業?今天滿老師帶領大家走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看一下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專業設置情況,及優勢專業。
  • 同為廣西最好工科院校,桂林理工大學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實力如何
    然而,位於廣西自治區的桂林市卻坐落著多達九所的本科高校;這其中就包括了廣西最好的兩所工科大學,那便是桂林理工大學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筆者今天要講的主要內容也是圍繞著這兩所高校展開。一、桂林理工大學桂林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學,學校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廣西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以及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此外,桂工還是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成員單位和國家「863計劃」、「973計劃」承擔高校之一。
  • 以電子科技命名的高校,除強悍985的電子科技大學,你知道幾所
    以電子科技命名的大學有四所高校,其中前兩所電子科技大學大名鼎鼎,是國內的重點大學,分別是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位於成都,稱為「電子科大」或「成電」,學校是985、211和雙一流高校。
  • 2021年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工作已經展開,新東方在線考博頻道將為廣大2021考博考生發布轉載各博士招生單位發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考博專業目錄、考博參考書目、及導師聯繫方式,以下是2021年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機械工程考研難度較低、實力強,招生人數多
    今天文都考研將為大家全面分析桂林電子科技大學(085500)機械——機械工程考研的報錄情況,讓大家對桂電機械工程考研有更深入的認識。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機電工程學院是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從桂林機械專科學校於1960年建校開辦機械專業開始。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簡稱「桂電」,坐落在世界著名風景遊覽城市——桂林市,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入選國家「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 紀實校史劇《又見青春》還原電子科大63年發展歷程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大型原創紀實校史劇《又見青春》再次與該校師生見面。能容納1000餘人的成電會堂座無虛席,許多同學站著看完全劇。電子科技大學大型原創紀實校史劇《又見青春》  慶祝建校60周年時,電子科大策劃並演出校史劇《又見青春》。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20年各專業錄取分數線 理科最低355分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位於廣西桂林市,是廣西重點本科大學,屬於一本大學,設置有70多個本科專業,在招生中,主要分為一本、二本兩個層次,又分為普通本科批、專項計劃、民族班、應用型本科等類型招生,2020年高招區內普通類本科最低錄取分數線355分,納貝斯特教育整理了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各專業錄取分數線,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