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開學,咋防控?
8月18日,我省發出《關於切實做好2020年秋季學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為全省大中小學校秋季開學防疫工作作出安排。
根據要求,低風險等級地區人員持健康通行「綠碼」,在測溫正常且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可有序返校。
壓實責任,完善常態化防控機制
根據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與衛生健康等部門的聯繫溝通,指導學校配合屬地做好聯防聯控,協調提供專業指導和培訓服務,完善教育、衛生、學校、家庭與醫療機構、疾控機構「點對點」協作機制和監督檢查機制。
同時,強化黨委書記和校長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持靠前指揮、問題導向,對防控漏洞再排查、防控重點再加固、防控要求再落實,抓緊做好秋季學期各項工作;進一步完善常態化防控機制,做好「戰時」和「平時」轉化,既要防止搞形式、走過場,也要避免過度防控。
此外,教育引導學生和家長樹立大局觀念,提高風險意識,加強個人防護,規範謹慎出行,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科學制定開學防控方案
通知要求,各地各學校要按要求,科學謀劃秋季學期疫情防控工作,完善返校方案和應急預案,落實分批錯峰返校要求,視情加大老生返校與新生報到時間間隔,合理調整返校批次和人員範圍,統一安排好新生接送、報到、註冊等各環節防護措施。
同時,要會同屬地社區、衛生、公安等部門組織實戰演練,系統檢驗環節風險,全面堵塞防控漏洞。開學方案須報屬地疫情防控部門備案。
要全面開展信息排查和病毒檢測。堅持「四早」要求,開學前後,要對全體師生員工暑期行蹤和健康狀況進行持續不間斷的摸底排查,落實好零報告、日報告制度,教育引導師生做好居家防護和返校途中防護。提升隔離管控能力,動態調整核酸檢測範圍,對排查發現的身體狀況異常者、從境外或國內中高風險地區返回人員,按照屬地疫情防控要求,督促做好居家隔離和核酸、血清檢測,確保「應檢盡檢」,其他人員「願檢盡檢」。
低風險地區持「綠碼」可有序返校
根據要求,嚴格執行健康證明查驗制度。
低風險等級地區人員持健康通行「綠碼」,在測溫正常且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可有序返校。
有中高風險等級地區旅居史的人員,返校時須持有返校前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能夠出示包含核酸檢測陰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綠碼」;如無法提供上述核酸檢測陰性信息,到達後應立即接受核酸檢測或接受14天隔離醫學觀察。
境外師生(含國外留學生)未接到學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時須出示核酸檢測證明材料。
各學校要按照依法、科學、精準防控要求,規範人員健康管理措施,不得在常態化防控措施之外對師生附加其他不合理限制要求。
非必要不舉行開學典禮
通知要求,要繼續強化校園網格化、封閉式管理,堅持以「外防輸入」為重點,加強值班值守,嚴格出入管理,看好校門、樓門、食堂門、宿舍門,提倡採用非接觸方式接收外賣和收發快遞。
杜絕人員大規模聚集,如非必要不舉行開學典禮、運動會、慶祝展演等線下大型活動,不組織跨省集體出行,嚴控會議規模和數量,引導師生保持合理社交距離,錯時錯峰分散就餐。
同時,加強校園健康監測,堅持晨午晚檢和因病缺課登記追蹤制度,做好校內應急隔離;動態調整防控網格劃分,加大人員密集區域管控力度,視情採取限流措施,加強網點考勤,督促網格長守好「責任田」。
各校應設置相對獨立的隔離觀察室
根據要求,各級學校要切實加強基礎保障,繼續做好公共防控物資儲備,設置相對獨立的隔離觀察室;加強校醫和衛生專業人員配備,繼續推廣聘任「衛生副校長」「健康副校長」等經驗做法,多渠道充實校園防控隊伍,做好技能培訓和演練;嚴格依據《河南省學校傳染病防控消毒指南》,做好公共區域、關卡通道、封閉場所的通風消毒,持續開展校園及周邊衛生整治。
同時,全面做好學校安全管理工作。開學前後,要對學校安全管理工作進行全覆蓋、拉網式排查,重點排查人防物防技防、校舍、消防、實驗室及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食堂食品、校車、校園周邊環境、反恐、防溺水、防校園欺凌、掃黑除惡、減災防災等工作的薄弱環節和風險點,並整改落實到位,確保不留安全隱患;組織好開學安全第一課,做好經常性安全教育工作;紮實開展平安創建、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掃黑除惡專項整治等活動,確保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來源:大河報 · 大河客戶端
編輯:馬豔娜 | 責任編輯:馬豔娜 | 審核:孫桂鋒
新聞熱線:6913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