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9 09:25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黃保平
「愛盟」志願者參與公益活動
捐獻造血幹細胞,可以給白血病患者帶來重生的希望,但在2006年時還是個新鮮事物。
2006年9月,一場由東陽愛心聯盟(現為東陽市愛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的造血幹細胞採樣活動在東陽市區舉行,當天採樣48份。這是市首次造血幹細胞採樣活動,來自市橫店醫院的李海燕是「愛心聯盟」志願者,也是這次活動的推動者。
「愛盟」志願者李海燕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海燕在愛心聯盟的網站上接觸到了一位來自江西九江的愛心人士,在詳細地了解到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服務工作後,她率先在東陽組建金華市首支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服務隊,並與志願者一起在中華骨髓庫裡錄入了自己的「造幹」信息,這也意味著,一旦有患者與志願者匹配,他們便會成為下一個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者。
「現在回想起來,也真佩服當初的自己。第一次組織造血幹細胞採樣活動時,東陽市紅十字會掛靠在市衛生局下面,從來沒有開展過造血幹細胞的捐獻、宣傳工作,所有的準備工作都要往金華和杭州跑,包括抽樣、宣傳都是自己聯繫。」李海燕說,當時每次搞活動需要的針筒、試管和護士都是自己找人解決,甚至早幾年初配、高配,抽血樣都是自己跑去抽。」
隨著市紅十字會的成立,近幾年市「造幹」宣傳氛圍愈加濃厚。
作為醫務工作者,李海燕比普通人更明白造血幹細胞對白血病患者意味著什麼,她見過太多患者因沒有合適的造血幹細胞而早早地離開人世。然而,想讓更多人了解並支持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並非易事。李海燕自己捐獻了造血幹細胞之後,就不斷呼籲更多愛心人士伸出友愛之手,挽救生命。
有一次,一名志願者的血樣初配成功,但無法聯繫到對方。為了了解他是否願意進行高配,李海燕輾轉打聽,找到了志願者的老家,卻沒找到人。根據知情者提供的信息,她又折回市區,終於找到這名志願者。「剛開始,他爽快答應了,可第二天又打電話給我,說想要放棄。」李海燕動員這名志願者的親屬做工作,志願者儘管當時答應了,但最後還是放棄了。
2010年,李海燕因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發現自己不幸患上了血液系統疾病,所幸經靶向藥物治療病情穩定了下來。於是,她繼續投身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宣傳服務工作。
對於自己的病情,李海燕表示不想成為大家關注的對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輕描淡寫地說:「我現在情況很好,雖然當不了幹細胞供者,但依然能做個生命種子的護送者。」近幾年,她已護送了5例造血幹細胞。
在李海燕和同伴們的不懈努力下,越來越多市民了解了造血幹細胞捐獻的意義,李海燕也因此被評為浙江省志願服務先進個人、中國紅十字總會五星志願者、中華骨髓庫五星志願者。
目前,東陽市已有4人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造血幹細胞入庫志願者已達885人。
把愛撒向世界,世界必定還你溫暖。李海燕說,這些年,一路走來,想到自己親手參與的『造幹』事業,內心依然激動,「如今的我,以平和安然的心堅持著這份工作以外的愛好,這是一種習慣與執念,願愛讓更多的生命得以重生,願我們都能在愛中收穫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