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黃紅焰 肖明)近日,全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獲獎名單公布,由湖南環境生物職院選送的作品在全省眾多高校爭相角逐中脫穎而出獲得豐碩成果,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其中,闕小偉老師指導、劉詩韻同學創作的作品《書》獲一等獎。
為參加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湖南環境生物職院認真準備、精心組織,要求以展演活動為契機,通過多種方式讓更多同學參與到大學生的藝術盛會裡來,並要求相關部門在指導教師配備、參賽經費和培訓場地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參賽指導老師和同學們克服疫情帶來的重重困難,不斷完善作品,奮力備戰,用實際行動陶冶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了藝術素養。
「接到組織學生參賽通知,我們幾個指導老師立即針對參賽要求統一指導思路,並著手挑選平時上課刻苦認真的同學作為參賽選手。」黃兵橋老師介紹說,確定好參賽學生後,就向他們介紹參賽要求、作品製造過程、綜合材料製作方法及以往同類賽項參賽經驗,讓同學們提出創作構思;老師分析學生自身繪畫技術具體情況,結合現有材料,確定了以綜合材料為主的創作思路;同學們迅速進行創作前期準備,收集素材,提出基本構思,與指導老師確定作品方向;隨後,同學們投入了緊張的作品製作過程,他們根據各自的方向,練習並創作小樣稿,小樣稿出來後,立即進行作品正稿創作。「在作品製作過程中,我們是邊創作邊調整,尋找合適的、可操作的方式來完成作品,老師對創作思路和完成方式提出建議,作品由同學獨立完成。」林蛟老師說。
《書》
「沒想到得了一等獎,有點驚喜。剛參賽的時候,心裡沒譜,擔心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出作品。」劉詩韻說,選題材的時候,想了很久也沒把題材確定下來,後來在闕小偉老師的指導下,經過反覆篩選,最終選擇了《書》為題材。整幅作品以書本為原型,以植物標本做點綴,因為植物標本是解決植物學教具的有力手段之一,有利於加深印象,能夠避免植物具有區域性和季節性的限制,同時保存植物的形狀與色彩,便於重複觀察與研究,少數植物標本具有收藏價值。作品經過前期簡單構思,用石膏粉堆砌出大概造型,然後修改打磨,採用水彩上色,最終完成作品創作,表達科教興國、教育為本理念。
《關》
莫英紅說,她和林蛟老師就創作題材進行了熱烈討論,確定了《關》為創作題材,並進行了配色和構圖實驗。之所以選擇嘉峪關做原型創作,是因為它有「天下第一關」美稱,是萬裡長城的軍事要塞、是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是我國與西域聯繫的紐帶,歷經了戰爭和歲月的侵蝕,顯得有些蒼涼與悲壯,更顯曾經的榮耀與輝煌。《關》就如同我們的戰士(包括戰疫中的白衣戰士)一樣,守護著祖國和人民的安寧。作品利用膩子灰,石膏粉和乳白膠製作參差不齊的肌理效果和層次感,體現出關塞的宏偉壯勢,再以沉重、灰濛的天空烘託關塞戰士戰死沙場,守衛疆土,視死如歸的心境。
《守》
「黃兵橋老師總是啟發我們開闊思路、擴張思維,創作時我們總是處於開心狀態。」彭芊芊說,她在創作作品《守》時,老師總是給她鼓勵、信任及提點。作品《守》首先映入我們的眼帘是一隻狗趴在地上,進入它幻想的世界,這隻狗由乳白膠、石膏粉、黑色油畫顏料大體組構而成,畫面總體顏色採用黑白灰。狗的腦袋是想像事件的主體就堆積的厚一點,黑色的皮毛用黑色的顏色,強烈的堆積感和主體的立體感馬上顯示出來,再進一步修飾虛實關係,加強想像空間,用白色線條顯示毛髮蓬鬆,暗示著我們的生活,也要像它一樣輕鬆,有壓力時該放下壓力讓自己輕鬆一下,讓心情愉快,而生活就如同《守》一般,該放鬆就放鬆。
本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以「奮鬥創新奉獻」為主題,展演活動項目分藝術表演類、大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藝術作品類、高校美育改革創新優秀案例四大類,涵蓋聲樂、器樂、舞蹈、戲劇、朗誦、繪畫、攝影、設計、微電影、書法篆刻等多個比賽項目。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在推進「三全育人」、繁榮校園文化、強化美育功能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調動了同學們參與藝術實踐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感受美、傳播美、創造美的能力。
「藝術點亮人生,設計美化生活。」湖南環境生物職院堅持用藝術提升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用「美」陶冶心靈和情操,獲獎作品從思想性和藝術性上展現了當代大學生與夢想同行的價值追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學校美育教育發展的工作成果。
【來源:湖南教育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