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但他又是不平凡的。他是同事眼中的「老黃牛」,數十年的教學生涯裡,幾乎沒有因為個人原因缺過課;他是學生眼中的好老師,經常拿出微薄的工資獎勵資助學生,自己卻十分儉樸;他還是一名忠誠的黨員,臨近退休前,他將自己的6000多元積蓄作為黨費上交,感謝黨對他的培養。他就是安溪一中退休教師謝展榮,他的事跡被收入《當代中國教育家大辭典》一書。
謝展榮生前生活照
以校為家 小病痛從不請假
謝展榮生於1926年11月,安溪縣城廂鎮雅興村人。1948年參加工作,先後在安溪二中(現藍溪中學)、安溪一中、安溪龍涓中學等學校任教,1977年9月任安溪後垵學校校長,負責籌辦安溪六中,1978年9月起任安溪一中副校長。
「『教壇勤耕耘,矢志奉獻;一生育桃李,其樂無窮』是謝展榮老師的人生格言,也是他數十年教學生涯的真實寫照。」安溪一中退休教師協會會長葉志安回憶起謝老師,很是感慨。他表示,謝老師在數十年的教學生涯中,給自己定了一條準則:「不為個人的私事耽誤學生的一節課」。唯一的一次,是1977年謝老師在龍涓中學任教時,因為愛人去世,才請過幾天假。
「平時小病小痛的他從來不會請假。」讓安溪一中退休教師謝忠賜印象深刻的是,謝老師有段時間患有嚴重的關節炎,疼痛難忍時就打一支止痛針,仍堅持去上課,實在站不住了,才坐在椅子上講課。不僅如此,謝老師還利用星期天、寒暑假無償為學生輔導。別的老師有事時,他主動把他們的課程攬下來,當副校長時有時每周還要上一二十節課。他還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學經驗及體會認真地整理出來,先後編成數十萬字的提綱、材料,為其他教師參考借鑑。
功夫不負有心人,謝展榮的付出也收穫了豐碩的成果,他所任教的班級學生參加高考,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及上線率多次名列泉州市前茅。1988年高考,他教的學生取得了全省物理單科成績第一名的佳績。
關愛學生 節衣縮食資助學子
謝展榮對學生的關愛在學校裡也是出了名的。學生沒錢交夥食費,他代交;學生買不起棉被,他送上自己的棉被;學生沒有路費,他幫忙出。1979年、1980年,他還從自己微薄的工資裡拿出錢,獎給高考物理科縣、市成績前幾名的學生,作為對他們的鼓勵。
此外,他還資助家庭貧困的學生上學。謝忠賜的哥哥謝忠信上個世紀50年代初考入安溪一中,得知他的家庭比較困難,謝展榮不僅資助他的學費,還擔起了部分生活費。後來,謝忠信考入了廈門大學化學系。
「今年9月份聽說謝老師去世時,大家都在念著他的好。」在廈門一公司擔任副總經理的許藝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就讀安溪一中。當時他和另外2名同學一起住在謝老師無償提供的宿舍裡,「他的宿舍是公寓式的,他自己住在裡間,將本來是會客廳的外間擺放了上下床,讓我們三個人住,小小的屋子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謝展榮對學生大方,對自己卻十分「吝嗇」。「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到食堂去打飯,經常都是米飯配幾分錢的鹹蘿蔔。即使到了九十年代,他也都是買一兩角錢的素菜,幾乎不捨得吃肉。」葉志安表示。
謝忠賜表示,謝展榮老師幾乎都是穿解放鞋,從不捨得買皮鞋,衣服也都是舊的,去醫院鑲牙時,也只用最便宜的材料。
謝展榮老師的孫子謝辛辛表示,爺爺在平時生活中非常節儉,嚴己寬人,不追求吃、穿、住等物質生活,而對於後輩的教育、求助卻從不吝嗇。1982年,安溪一中一座教師宿舍落成,爺爺本來可以分到一套好房子,但他主動要求將房子讓給其他教師,自己依然住在原來那間小房子裡。
不忘初心 用全部積蓄交黨費
作為一名黨員,謝展榮不忘初心,積極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1986年,他在入黨26周年之際,把自己幾十年來省吃儉用存下來的存款5000多元和國庫券近600元作為黨費上繳。「當時他的工資每個月七八十元,這一舉動在當時轟動一時,媒體曾多次做過報導。」葉志安介紹,2000年,中共安溪縣委組織部將這筆黨費連同利息共計19800元轉交中央組織部。
當時有一些人對他的做法表示不理解,但在謝忠賜看來,謝老師這樣做是感激黨多年來對他的培養。「我從入黨之日起,就立下誓言,要把一切獻給黨,自己也曾許下一個心願,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積蓄一點錢,在適當時機作為黨費交給我們偉大的黨。」謝展榮在一份材料中這樣寫道。他這麼說,也這麼做了。(泉州晚報記者 吳志明/文 謝辛辛/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