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把自己比較寵愛的女兒下嫁給了名相房玄齡的次子房。一位高高在上的公主,一位名相之後,門當戶對,可謂天作之合,李世民對這一親事相當滿意。但對於當事人來說,它並不一定是這樣。與大唐公主一樣,高陽公主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刁蠻任性,傲慢專橫;而房遺愛則完全不同,她崇尚蠻力,卻又膽小無能。因此,對於房遺愛,高陽公主起初並不滿意。但是因為新婚之初,高陽還年輕,兩人還算湊合,直到高陽遇到了尚辯機。
那時,高陽和房遺愛在長安郊外打獵。狩獵是房遺愛的強項,想藉此突顯他的男子氣概。不一會兒,高陽累了,便到一個草庵裡去休息。辯機坐在草庵裡苦讀,為公主的來訪,辯機驚慌不已。辯機僧是出家的僧人,飽讀詩書,曾協助玄奘譯經,撰成《大唐西域記》,名聲大振。身為僧人,辯機很少見過公主,而高陽對於這樣一個少年有為、才華橫溢的青年,一見傾心,感情迅速改變。
對後事,史書如此說:「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更以二女從遺愛,以私糧百萬計」。高陽與辯機一見傾心,不久便開始了一個風月的活動,並留下了一個太宗賜給他的金玉枕頭;而作為丈夫的房遺愛,又怕事情暴露,斥責衛兵,全力為這風月活動做掩護。房遺愛的怯懦讓高陽越來越看不起他。高陽對房遺愛有一種輕蔑之心,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與辯機的交往上。這件事偷偷摸摸,私下進行,原以為瞞天過海,不料一枕頭就把事情搞砸了。
那時候,長安城的風氣很壞,盜案連連,抓賊的人都在大力抓賊。在此期間,一個盜賊落網,繳獲贓物就是一副無價之寶的金玉枕頭,這顯然是不尋常的東西。根據盜賊的供述,這是從辯機處偷來的。隨著審訊的進行,一起流放案件很快就變得白費。太宗得知後,大怒,將辯機處以腰斬,並殺死了侍奉公主的幾十個奴婢。雖然高陽公主沒有受到牽連,但也因此而失寵。
高陽失寵,心中自然不滿,以致李世民駕崩時,「哭不哀」,並未表現出悲痛的神情。高宗李治在李世民死後即位。為了尋求廢除房遺直的爵位,高陽公主誣告房遺直不守禮節,在長孫無忌受審之後,一樁高陽與房遺愛的謀反計劃也迅速浮出水面,從此房家遭受滅頂之災,高陽也被賜死。
值得一提的是,高陽與辯機風流案歷經千年,早已變得面目全非,箇中細節至今仍有爭議。事實上,不止是風月案,與高陽有關的誣告案、謀反案也層出不窮,高陽在後人心中的形象越來越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