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一個習慣公式: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進步37倍

2020-12-11 羅sir職話

文 | 羅sir

習慣的第一個果實越甜,以後的果實就越苦。——法國經濟學德裡克·巴斯夏

我們很容易高估某個決定性時刻的重要性,卻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進行微小改進的價值。

我們常常說服自己,大規模的成功需要大規模的行動。但說到底,什麼才算得上大規模的行動?那些減肥、創業、寫作、贏得冠軍的人們,決定他們帶來巨大改進的,真的是大規模的行動嗎?

事實也許並不是這樣,說到底,我們只是欠缺一個長期改變自己的良好習慣,僅此而已。

但在很多人看來,進步1%並不是什麼特別了不起的成就,甚至不被我們所注意,但事實上,如果我們從長遠來看,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小小的改進是可以帶來驚人的不同的。

這個著名的習慣公式計算方式是這樣的:如果你一年內每天都能進步1%,到你完成時,你將會進步37倍。相反,如果你一年中每天以1%的速度退步,那麼你現有的任何東西都會降到幾乎為零。

習慣是自我提高的一種複利模式。

就像金錢藉助於複利倍增一樣,你的習慣效果也會隨著你不斷地重複而倍增。在短時間內,你不會發現有任何不同,但在數月甚至數年之後,你就會發現好習慣的價值之高和壞習慣的代價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從上圖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習慣是一把雙刃劍,壞習慣會讓你每天止步不前,好習慣則會讓你天天向上。

從個人面講,抓住那個每天進步的1%,數年之後我們就能擁有巨大的改變。

那麼,該如何做呢?

01

用清單讓習慣顯現

我們都知道,在航空史上,常常會由於一些細小的錯誤引發不可估量的災難。於是乎,「清單革命」應運而生,在每次飛機起飛前機組人員都會嚴格按照清單來檢查飛機的各項指標,以防止「人為錯誤」的發生。

在外科手術領域,同樣為了確保潛在的風險,外科醫生們在手術前也會按照清單來檢查各項指標是否具備完善狀態。

在上面兩個例子中,清單的出現是為了確保「習慣」被遵從以保障人員的生命安全。

但在生活中,清單的作用,可以用來提醒我們「習慣」是否良好且你已經這麼做了。

如果我們列一份習慣清單,那麼上面會出現什麼?

也許你現在就可以試著在手機上列一份清單,這份清單可以包含你每天必做的一些事情,例如醒來、刷牙、看手機、穿衣服甚至是上衛生間等等。

把你日常的這些行為習慣列下來,讓習慣顯現;接著,你就可以為習慣標註。

如果是好習慣,你可以在後面標註+,如果是個壞習慣就在後面標註-。

你對某個特定習慣的標註將取決於你的處境和你的未來目標。對於想要減肥的人來說,每天早上吃個肉餅可能算個壞習慣;而對於想要未來創業的人來說,每天讀一個小時書籍,這就是一個好習慣。

要知道,在最初適應這個習慣清單的時候,你一定會有諸多不適,但我建議你每天只需早上和睡前查看一下習慣清單,並對照自己的行為習慣:是否在按照清單中所列的那樣去改進。

總的來說,習慣並無好壞,但習慣還是會區分是否對當下的你有效。你是選擇每天看一小時書還是每天看一部肥皂劇,這並無好壞,但關鍵取決於你的目標是什麼。

這個目標不能虛化,要越明確越量化最好。

把習慣列在清單上,可以時刻提醒我們,「此刻我在做什麼,此刻我又是否在按照自己心中所定的目標去做。」

根據權威數據表明,一個人的習慣養成大概在23天左右,而習慣清單,對於剛剛開始想要培養好習慣的人來說,則是一件必備利器。

因為習慣一旦養成,我們就不太可能去忘記。

02

用正反饋讓習慣保持

儘管用清單可以時刻提醒我們,保持一個好習慣的必要性。

但人性中的最大弱點,就在於人常常是「三分鐘熱度」。拿減肥來說,我們都知道23天就可以養成一個習慣,但當你連續吃了兩周的「素食」之後,你是否會感到煩悶甚至是出現厭倦的心理?

這時候,你也許就會想,減肥好像很難,也許並不適合我,我不應該讓自己這麼「痛苦」。

當你給自己找了一個「不錯」的理由,那麼放棄習慣,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如何讓一個習慣長久保持不變?這很大程度上需要外部和內部的正向反饋。

說到反饋,你一定遭遇過這樣的事情:

當你下定決心每天都要跑步半個小時的時候,你身邊的朋友總會在你耳邊鼓吹「跑什麼步啊,跑了這麼久也沒見你的身體有多麼好啊。」

又或者當你下定決心戒菸的時候,朋友總會遞上那麼一支煙「抽吧,我還不知道你,戒菸幹嘛啊。」

事實上,一個好習慣的保持,不僅要面對自己,還要面對周遭朋友的「誘惑」。

在群體心理學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人們對那些想要做出改變的人,其實內心往往有一種「不願意他們變好」的奇怪心態在作祟。

害怕改變,是人類動物遺傳基因中的本能。

但這並非勸誡你,做出改變的時候就應該「秘而不宣」;相反,人們在做出某種決策的時候,往往外界的鼓勵比自發的鼓勵更為強大。

基於此,你應該選擇性的把你的習慣改善計劃告訴那些喜歡讚揚、鼓勵別人的人。

了解神經學的同學都知道,在大腦中會分泌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簡單來說,這種物質會讓我們上癮帶給人們快樂,從而讓我們愛上能夠促使我們分泌多巴胺的行為習慣。

多巴胺沒有好壞之分,抽菸喝酒會刺激我們分泌多巴胺;跑步健身,同樣會刺激我們多巴胺的分泌。

習慣是多巴胺驅動的反饋迴路。

因此,要想把習慣作為一種長期堅持的方式,我們就必須要建立起正向反饋獎勵機制。

朋友對你的鼓勵、自己對自己的獎勵,都是一種能夠長期讓習慣保持的方法。

具體來說,假設你今天的計劃是健身一個小時,但上班累了一天,很疲勞,這時候能否為自己設立一個獎勵機制,以督促自己去完成今天的計劃呢?

以一天、一周、半個月為期限給自己設立獎勵機制,激發多巴胺,可以幫助我們長期培養自己的習慣。

正是對獎勵反饋的期待,而不是獎勵本身,促使我們採取行動堅持下來;我們的預期越高,多巴胺也就越大。

03

用終身習慣讓自我受益

談到終身習慣這個「宏偉」的命題,很多人會認為這個話題離自己很遙遠;但請細想,如果當下的習慣你能堅持幾十年,那麼未來的你,會變成什麼樣子?

不管未來會有多少變數,當你在做出這個設想的時候,相信你自己也是極為高興的,因為一個好的習慣,真的可以讓我們受益終生。

不管你是每天閱讀一小時,還是每天跑步五公裡,亦或者下定決心現在開始減肥,當你的習慣真正養成的時候,塑造這種習慣的背後,必定會涉及到一個滿足感。

什麼是滿足感?滿足感就是你今天不想去閱讀的時候,你強迫自己繼續完成今天的閱讀指標,因為你知道今天的「不滿足」是為了未來的更大滿足,這叫延遲滿足。

有延遲滿足,就會有即時滿足。什麼是即時滿足呢?

即時滿足就是你今天想要買一件東西,你就得非買不可,我今天想去吃大餐,我就必須要捨棄跑步目標,去吃一頓大餐,這叫即時滿足。

要想培養終身習慣,即時滿足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從遠古叢林社會中進化而來的人類,一直沒有擺脫即時滿足的缺點;但這在人類進化之初,我們需要隨時隨地分辨和做出決策,這原本是動物的一項優勢。

但在人類步入現代社會的今天,即時滿足成為了我們最大的「敵人」。

為什麼有人明明知道吸菸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還會這麼做?為什麼有人明明知道喝酒會增加猝死和引發心臟問題的風險,還會這麼做?

因為壞習慣的獎勵往往都是即時的,所帶來的不良後果也會延遲,而即時滿足,卻還依然停留在我們的大腦基因之中。

吸菸的風險可能會在數十年後才會發作,但在當下,抽菸可以緩解你的焦慮,滿足你對尼古丁的渴望;喝酒同樣如此,長遠來看喝酒對身體有害,但當下酒精對我們大腦的麻痺,卻也能讓我們擺脫煩惱感到快樂。

從因果來看,每個習慣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多種結果,且這些結果往往前後並不一致。

法國經濟學家德裡克·巴斯夏說:「幾乎總是發生這樣的情況,當即使後果有利時,後來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反之亦然,習慣的第一個果實越甜,以後的果實就越苦。」

換句話說,你是要在當下為良好習慣付出代價,還是要在將來為不良習慣付出代價?

當我們為了維持一個好習慣而不得不做出延遲滿足的時候,當下的你一定非常痛苦,你要忍受延遲滿足帶來的焦作和不安,但在未來,你也會因為延遲滿足帶來的更大「滿足」更獲利。

我們對即使滿足的偏好揭示了一個關乎人性的事實:因為我們天生如此,大多數人整天都在尋求即時享樂的機會,人們傾向於選擇即時享樂的事,迴避延遲滿足的事。

正如法國經濟學家巴斯夏所說,習慣的第一個果實越甜,以後的果實就越苦。

關於延遲滿足之所以難的另一個點就在於,我們往往看不到未來,因為未來的特徵之一就是具備不確定性。

而即時滿足又是我們最為偏好的一點,當你具備了延遲滿足的好習慣,卻又無法讓自己長期「延遲滿足」下去,這很難。

因此我的建議是:凡是長遠地看能帶給你回報的事,你可以給它添加一點即時快樂;凡是長遠看沒有好處的事,你就添加一點即時痛苦。

學會用終身習慣,讓自己受益。

任何微小的進步,如果加以時間這個因素,再微小的進步最終都會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複利思維,也不僅僅體現在金錢之中;當我們每天投入一點給自己,數年之後,這種改變同樣是巨大的。

蕭伯納說,人喜歡習慣,因為造它的就是自己。

當你開始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習慣,最終受益的也將會是你自己。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你的每一步,都不應該毫無意義。關注我,每天同三千萬新青年一起成長,走自己的路。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總結」最好的習慣公式: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進步37倍
    在很多人看來,進步1%並不是什麼特別了不起的成就,甚至不會被我們所注意,但事實上,如果我們從長遠來看,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小小的改進能夠帶來驚人的不同。這個習慣公式是這樣的:一年每天進步1%,那麼到一年之後,你將會進步37倍。
  • 每天進步一點點,人生將邁進一大步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公式,那就是1的365次方等於1,1.01的365次方約等於37.78,而0.99的365次方約等於0.025.在這個公式中,「1」代表著每天的努力,「365」則是一年的天數,1.01表示每天進步一點,而0.99表示每天少做一點 ,雖然每天進步和退步非常細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 每天進步1%,一年竟能成長37倍!實踐原子習慣
    書中提到「每天進步1%,持續一年你能獲得37倍成長;每天退步1%,持續一年你會弱化,甚至倒退到零;你的一點小改變、一個好習慣,都會產生驚人的加乘效應」。這讓我想到巴菲特的「複利滾雪球理論」,他們倆人所說的是同一件事情,「固定且重複」的行為,會帶來巨大變化。「大約66天周期,只要每天堅持做一件事,爾後就能夠習慣成自然,變成反射性行為」。
  • 每天進步一點點,讓自己的生命過得更有價值!
    公司的年度檢討會,一年一度,也就代表一年才有一次修正和進步的機會;但是人們的自我反思,每天都至少可以做一次,也就是每天都有可以再修正進步的機會!即使每天都只比昨天進步一點點,只有1%的進步,那麼一年之後,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日本電子商務龍頭樂天社長三木谷浩史有句名言:「1.01 的 365 次方是多少?」
  • 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每天堅持記住三一五個單詞,一周下來,一月下來,一年下來累積也不少,不要怕基礎差,只要你有決心,有毅力,好好學還不晚,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暑假時間還是比較充裕,每天記住兩課單詞,真不多,不是不切實際的狂想,你只要稍微用用心,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只要努力,就可以記會記熟。
  • 遇見更好的自己,從每天進步一點點開始
    正因為達文西每天對於畫雞蛋積累了一些新的心得,最終在畫畫技藝上才能錘鍊得爐火純青。試問沒有這每天一點點畫雞蛋的精進,又如何能畫出《蒙娜麗莎》這樣的傳奇神作呢?成為人上人的必經之路每天進步一點點,長時間積累起來,可能就是巨大的進步。
  • 每天進步「一點點」
    要知道,從平凡到優秀再到卓越並不是一件神奇的事,只要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完全可以達到。眾所周知,日本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向來以品質卓越著稱,不論是電子產品、家用電器、汽車等,日本的產品品質在世界上都屬於一流的。日本的產品緣何有如此高的品質呢?這都是因為一位美國的品質大師戴明博士。
  • 「每天進步一點點」案例學習python數值操作
    一、案例分析大家都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後將會收穫巨大。其實樹哥在朋友圈也看到過非常多的這樣的說法,不過具體的數值忘記了。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案例來計算一下,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後會有多大的差距?案例:題目:如果一個人每天進步1%,一年後會進步多少?如果他每天退步1%,一年後會有多少退步?
  • 每天都要進步一點點,貴在「每天」
    每天進步一點點,聽起來好像沒有沖天的氣魄,沒有誘人的碩果,沒有轟動的聲勢,可細細地琢磨一下:每天,進步,一點點,那簡直又是在默默創造一個料想不到的奇蹟,在不動聲色中醞釀一個真實感人的神話。法國的一個童話故事中有一道小智力題:池塘裡有一片荷葉,它每天會增長一倍。
  • 每天進步一點點——天天向上的力量
    最近在學習python,有一個實例是天天向上的力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知道的,我是在高中還是大學時聽到了已經不記得了,那現在就來說說這個吧。天天向上的力量是什麼呢?簡單點就是每天都有進步一點點,比較直觀的例子就是我們每天相較於前一天進步1%,那麼一年之後我們進步多少呢?同樣的如果每天都是退步一點點,那麼一年之後還剩多少呢?這個是我用程序做出來的。我想結果也是很顯著的,每天看似進步和退步只有一點點的差距,可是在一年之後這個距離就是很大的了。
  • 數字勵志公式受追捧 每天進步一點窮屌變富帥
    「每天進步一點點,窮屌一年變富帥;每天退步一點點,富美一年變挫矮。」網友近日在微博中相互轉載一個數學公式,1.01的365次方等於37.8,0.99的365次方等於0.03,並做出了上述的勵志解釋。
  • 每天進步1%,一年提升38倍,這個複利公式是騙人的…
    ※ ※ ※網上有一個廣為流傳的經典公式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每天都能進步1%,一年之後他的能力會提升38倍。相反地,如果他每天退步1%,一年之後,相當於所有的能力都消失殆盡了。聽起來是不是既雞湯又警世呢?
  • 每天多做一點點 數字「勵志公式」受追捧 圖
    @外星鄰居dodo:我要每天進步一點,365天之後,就由1變成38,積少成多!這個公式誰發現的,太給力了!寓意很好!   【記者追訪】「每天進步一點點,窮屌一年變富帥;每天退步一點點,富美一年變挫矮。」昨日,市民小王在微博中轉載了一個數學公式,1.01的365次方等於37.8,0.99的365次方等於0.03,並做出了上述的勵志解釋。
  • 【勵志公式】最近很火的一條公式,送給每天進步的你!
    1.01的365次方=37.78343433289>1
  • 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就可以觸手可及
    每天讓自己有不同的經歷或者體驗,我們豐富的不僅僅是生活,還有不斷增加的成功籌碼。正如美國的哲學家詹姆斯所說:「你應該每一兩天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這是一個永恆不滅的真理,是人生進步的基礎和上進的階梯。有一句名言與這個觀點相同:「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辯證法裡量變質變定律也講到,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所以不要奢望個人的進步能夠立竿見影,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就行了。
  • 早安勵志心語:每天讓自己進步一點點
    答案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先生說過你只要做到每天起床的時候,爭取變得比你昨天更聰明一點。認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目標。慢慢地,你會有所進步,就算這種進步不一定很快。但這樣能夠為快速進步打好基礎。每天慢慢向前挪一點。到最後,大多數人會得到了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獲得成功。早安!
  • 小升初孩子們需要每天進步一點點
    一提及小升初,很多的時候,我們容易被眼前的壓力所懼,其實按部就班,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2012年的蘇州小升初一樣可以很精彩。   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了解目標學校的信息,地理位置、班級人數,每天去專業的小升初論壇、網站了解一些資訊,蘇州小升初論壇、蘇州奧數網、蘇州小升初家長QQ交流群都是很好的交流平臺。
  • 早教讓寶寶每天進步一點點
    早教就是早期教育,指0~3寶寶的啟蒙教育,主要核心是提供一個教育營養豐富的環境。對孩子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從而對孩子以後發展打下基礎。這裡說的是教育營養,包括體能、觸覺、視覺、語言、心理、情緒、習慣、社交等各種具體的能力。是孩子成長的原動力,這些基本能力得到訓練後,就不斷得到加強,孩子的綜合能力便不斷得到提高,早教也就成功了。
  • 每天進步一點點,對孩子有用嗎
    學吉他,怎麼都一年了還不能自彈自唱;桌球、圍棋,怎麼還是這個水平;書法、畫畫,都幾年了,還是不好看。家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覺得花了時間,費了精力,交了學費,還看不到成績。但往往最後導致的結果是,家長不滿意,催著孩子學;孩子一下子學不會,壓力大,最終沒有了信心,甚至放棄。
  • 幼兒園老師是怎樣引導小貝同學每天進步一點點的?
    我是一個要求不高的媽媽,小貝任何一點點的成長進步我都會很開心,覺得他每天在進步就可以,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我相信假以時日小貝一定會有很大進步。老師每天將小貝的成長進步告訴我,並且有什麼注意事項,如何引導一一耐心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