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荒
最近臺灣發生的一項新聞:「多益」英語測驗公開考試,聽力播放錄音帶與試題本子的版本不同,ETS臺灣區總代理臨時宣布取消這次的測驗,影響考生的人數約2.4萬人。主辦單位將退費,重新安排參加測試,當天前來應試而受影響之考生,另外補貼200元(新臺幣,下同)臺幣交通費。
這項英語測試,居然有數萬人參加,表示一般的臺灣民眾都很熱衷學習英語。臺灣經濟環境比較優渥的家庭,兩三歲的孩子就送去上全英語或雙語幼兒園,坊間美語補習班安親班,學費都相當昂貴,生意鼎盛。家長有理直氣壯的說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孩子們要往什麼方向跑,都不太清楚。
臺灣人從小就學英文、初中會考考英文、高中學測、指考也考英文考科,加考英文聽力等,但多年來整體臺灣學生的考試成績沒有起色,最多只有些微進步而已。多益公布的「2016 年多益測驗全球考生資料統計報告」,臺灣地區的英語測試成績有534分,韓國的成績是679 分,中國(大陸)586分、日本516分。
過去大家對韓國的英語程度並不太注意,為什麼他們的「多益」測試成績,突然比臺灣高出這麼多分呢?有專家分析:韓國的大企業有需求,注重國際移動力,參加「多益測試」的考生多是想去大公司工作;韓國企業如三星等公司,要求在多益英語測試中考到900分的成績,才能進入該公司工作。南韓前總統李明博,一直積極推動英文教育,所以目前韓國的整體英語程度,就有了明顯的進步。
臺灣的經濟以中小企業為主,和韓國跨國企業不一樣,沒有從小就培養人才的計劃,故此英語水平難以提升。如果真是如此,韓國的英語學習經驗,是否值得臺灣來做為借鏡?
歷來的臺灣英語教育,問題確實很多;多年來臺灣的英語補習班林立,電視上也有相當多的英語教學節目;無論是外籍教師在課堂上實施直接教學法,給予學生更多親耳聽英語的機會,或是精通文法的教師反覆解釋文法;然而臺灣的各大專學院畢業生,大多數還是開口不能說英語、筆下寫不出完整合乎文法的句子來,更遑論以英文來表情達意了。
仔細觀察臺灣的英語教學,多數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中文、解釋文法、指出學生犯的錯誤,偶爾以英語讀一下課文;短暫的一堂課,學生的英語練習機會很少,或根本沒有;不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英文書籍,只注重學生能在考試中獲得高分。
學生申請外國大學的入學許可,請他們的英語老師寫介紹信,很多推說工作太忙,需要兩個月的時間來寫這封信。時間緊迫,學生就請別人代寫了一封,老師多數沒仔細看就籤上了自己的名字。這種現象充分顯示出來,臺灣英語老師的平均程度亟待提升。
林之晨,自臺灣赴美國留學,多年在美國發展、返回臺灣七年,推動臺灣經濟轉型頗有成績,當選今年臺灣的十大傑出青年之一。當選後發表感言,他說:「我們臺灣的英文教育做得太失敗了!臺灣人在教育過程中每人花幾千個小時學英文,結果連聽跟講都不會。」
林之晨日前出席玉山論壇以英文對談,臺下觀眾須透過翻譯才了解,隔天中文報導內容卻是錯誤的。他認為如果連英文都聽不懂,翻譯也翻不好,當局又怎麼能夠發展「新南向政策」?林先生很贊成不久前「行政院」提出的:將英語列為臺灣的第二官方語言。
然而「行政院」要如何推動以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尚未見到任何具體方案和辦法。推行任何一種語文都必需有充足的經費、制訂至少20年以上的計劃、訓練大批合格的師資、設計各種不同程度適用於當地的語文教材、創造優良的語言學習環境等等。行政領導人為了博取媒體版面,憑空呼籲那麼幾次,表示他在做事情,通常的結果是什麼事情也落實不了。
空心菜政權的行為模式大同小異,這些人「打嘴炮」的本事永遠一流,做出來的成績非常有限。蔡政權一年多來的表現就是這個樣子。
英語成為臺灣第二官方語文,不會在短期內實現。他們或許會硬行將臺灣的公文、官方文字數據都附上英文版本,那些文字說明不必仔細去研讀,一定是錯誤頻頻笑話百出的。(唐荒 資深政論家)
華夏經緯網專稿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