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青睞新興產業主動到基層

2020-09-03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重慶日報網

原標題:

2020年重慶高校畢業生就業新趨勢

更青睞信息化新興產業,主動到基層、邊遠地區

餘才維利用暑假到萬盛經開區支教。(受訪者供圖)

2020年,重慶市有畢業生的高校共67所,有23.5萬名畢業生,比2019屆約增加1.1萬人。其中,研究生約1.9萬餘人,本科生11萬餘人,專科生10萬餘人。

這些畢業生都去哪兒就業了?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走訪發現,高校畢業生更青睞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興產業,不少人積極主動選擇到基層、艱苦邊遠地區就業,體現了個人職業規劃與社會、時代、國家需要結合,與家國情懷結合的就業特點。

順應時代發展

投身信息化等新興產業

「儘管我不是重慶人,但是我看中這裡的發展機遇,所以我選擇留在重慶。」畢業於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卓越工程師班的秦梓文是山東人,他告訴記者,大二時,他就和同學一起,先後參加了2018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和2018中國工程機器人大賽,並獲得二等獎。

畢業後,秦梓文選擇了重慶一家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是從事安防產品研發的一流企業。因為個人能力突出,剛畢業的秦梓文被招聘為工程師。

「團隊裡不乏重大、廈大等名校畢業的學生。」秦梓文說。近年來,重慶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傾力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良好的就業環境和政策吸引了不少高校畢業生留在重慶。

四川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碩士畢業生王一才便是其中之一。

王一才本科畢業於重慶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念本科時,她就和車輛工程、軟體工程等專業的學生嘗試了開發語音支付、車載導航等方面的項目。由於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特別感興趣,讀研後,王一才認準「藝術+科技」的方向,著力於將傳統的視覺藝術用數字媒介進行創新表達。

他們將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裡的壁畫進行數位化處理,讓那些精美的壁畫可以像電影一樣「動」起來;他們對重慶市海量的脫貧攻堅數據進行可視化「雲」表達;他們不斷推出數字藝術特展、跨媒介藝術之夜等項目作品,備受歡迎。

事實上,今年,人工智慧、移動終端、雲計算、大數據等相關專業應屆生備受企業關注。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高校的數據顯示,用人單位對軟體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機械電子工程、物聯網工程、物流工程等專業的學生需求比高達8∶1。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的企業招工名額縮減,但國家很快出臺了很多指導幫扶政策,鼓勵企業擴大招工。考研、專升本、公務員、西部計劃等招錄名額都有擴大。」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的輔導員告訴記者,在這些措施激勵下,目前,大部分畢業生都已落實工作,尤其是適應新時代發展的人工智慧等新興專業畢業生,更為搶手。機械工程、計算機等專業的學生,也有意識地輔修大數據、智能化方面的科目,或是參加網際網路企業的實踐項目,以提升自己的專業競爭力。

發揮自身所長

服務鄉村建設

「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生是迷茫的一代,而我覺得我們的內心需要一個方向,找到自己心之所屬,才能堅定地向前走。」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全科教師專業學生餘才維畢業後,到萬盛經開區一個鄉鎮當了一名教師。

這位綜合成績排名全年級第一的女孩,大二的暑假就在家鄉萬盛區煲堂村的暑期社區學校,義務給孩子們授課。她一個人承擔書法、音樂、舞蹈等7門課程的教學,帶孩子們去觀察山裡的動植物、用拍打的方式感受音樂節奏……受她感染,她的同學後來也加入到這所學校的義務支教中。

「鄉村的孩子很缺乏專業的老師,作為一名全科教師,我深知自己的責任和職業的意義。」餘才維說。

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當下不少高校畢業生的選擇。記者了解到,今年,重慶師範大學、重慶文理學院等5所高校,共有約1200名全科教師和餘才維一樣奔赴重慶各地的鄉鎮,即將成為當地中小學教育的新力量。

今年重慶醫科大學有100多名全科醫生專業畢業生,他們在重醫附一院等10個國家培訓基地接受3年的規範化培訓後,將奔赴雲陽、萬州、彭水等區縣的鄉鎮醫院工作。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統計數據顯示,這兩所醫藥高專每年為重慶培養數千名醫藥衛生人才,其中70%的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就業。

西南大學、重慶三峽職業學院等高校,今年同樣有不少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就業。如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畢業生劉潺,大一時就參加了學校的支農社團,並參加了「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組織的鄉村調研活動,正是這些經歷,讓劉潺覺得從事鄉村建設工作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因此,劉潺選擇回到家鄉酉陽,帶領鄉親們用抖音等平臺推廣家鄉文化和各種特產。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該校有2500多名畢業生,涵蓋農林牧漁、獸醫、水利等各個專業,70%涉農專業畢業生選擇到鄉鎮、合作社等基層就業,發揮所長,服務鄉村建設。

哪裡需要去哪裡

支持邊遠地區建設

在走訪過程中,重慶日報記者還發現,不少大學生選擇到邊遠地區就業。

畢業於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的張穎怡是陝西人,目前在甘肅嘉峪關一家光通信企業工作。她所讀的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信息類專業,涉及光學、機械、電子、計算機等多個學科,也是人工智慧和通信專業交叉的前沿學科。

這家企業位於茫茫的戈壁灘上,只有周末張穎怡才能和同事回到嘉峪關城裡。和張穎怡一道去這家企業的,還有她的同班同學,重慶人萬勇。

最初,一些親人和朋友並不理解他們的選擇。對此,萬勇表示:「這家企業是光通信領域的佼佼者。好男兒志在四方,應該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事實上,張穎怡和萬勇的選擇並不是個例。今年,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到新疆喀什地區、西藏昌都等地的邊遠鄉鎮衛生院就業的畢業生有33人。滕波、龍生前、唐芳、鍾志豪……他們有的是中共黨員、有的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他們都義無反顧地選擇前往邊遠地區,支持祖國的建設。

「我是一名預備黨員。」出生於1998年的唐芳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支援前線的醫護人員讓自己深感職業的光輝與神聖,「邊遠地區的醫療力量相對薄弱,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用自己所學為人民的健康盡一份力量。」

來自市教委大中專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有大學畢業生報名參軍10958人;非西藏生源到藏就業的人數為184人,非新疆生源到疆就業的人數為899人;參加中央或地方基層項目的人數為1319人。

相關焦點

  • 2020年重慶高校畢業生就業更青睞信息化新興產業,主動到基層、邊遠地區
    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走訪發現,高校畢業生更青睞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興產業,不少人積極主動選擇到基層、艱苦邊遠地區就業,體現了個人職業規劃與社會、時代、國家需要結合,與家國情懷結合的就業特點。  順應時代發展  投身信息化等新興產業  「儘管我不是重慶人,但是我看中這裡的發展機遇,所以我選擇留在重慶。」
  • 青睞新興產業 去基層 到邊疆 2020年重慶高校畢業生就業新趨勢
    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走訪發現,高校畢業生青睞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興產業,不少人積極主動選擇到基層、祖國邊疆就業,體現了個人職業規劃與家國情懷結合,與社會、時代、國家需要結合的就業特點。順應時代發展 投身信息化等新興產業「儘管我不是重慶人,但是我看中這裡的發展機遇,所以我選擇留在重慶。」
  • 2020年重慶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 更青睞信息化新興產業
    這些畢業生都去哪兒就業了?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高校畢業生更青睞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興產業,不少人積極主動選擇到基層、艱苦邊遠地區就業,體現了個人職業規劃與社會、時代、國家需要結合,與家國情懷結合的就業特點。順應時代發展投身信息化等新興產業「儘管我不是重慶人,但是我看中這裡的發展機遇,所以我選擇留在重慶。」
  • 2020年重慶高校畢業生就業新趨勢 主動到基層
    2020年重慶高校畢業生就業新趨勢更青睞信息化新興產業,主動到基層、邊遠地區本報首席記者 李星婷 實習生 唐苓玲餘才維利用暑假到萬盛經開區支教。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走訪發現,高校畢業生更青睞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興產業,不少人積極主動選擇到基層、艱苦邊遠地區就業,體現了個人職業規劃與社會、時代、國家需要結合,與家國情懷結合的就業特點。順應時代發展投身信息化等新興產業「儘管我不是重慶人,但是我看中這裡的發展機遇,所以我選擇留在重慶。」
  • 如何讓高校畢業生安心紮根基層?
    教育熱點話題【如何讓高校畢業生安心紮根基層?】「學生娃」拼基層,這個群體有多大?據國家統計年鑑和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自高校擴招以來,我國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從1999年的84.76萬人增長到2020年的874萬人。
  • 四川:高校畢業生到基層當公務員 級別工資高定
    我省多措並舉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工作  高校畢業生到基層當公務員 級別工資高定一至三檔  如何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四川有了新動作。12月18日,省人社廳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最新出臺的《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
  • 2020年重慶高校畢業生就業新趨勢
    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走訪發現,高校畢業生更青睞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興產業,不少人積極主動選擇到基層、艱苦邊遠地區就業,體現了個人職業規劃與社會、時代、國家需要結合,與家國情懷結合的就業特點。順應時代發展 投身信息化等新興產業「儘管我不是重慶人,但是我看中這裡的發展機遇,所以我選擇留在重慶。」
  • 四川六大制度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去基層工作 到基層當公務員...
    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我省從加大教育培訓力度、營造有利於發展的制度環境、提高工資福利待遇、完善基層職稱評審和崗位管理制度、優化創新創業政策環境、完善基層人才順暢流動機制等6個方面,建立健全了制度保障。
  • 2016年廣東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5.11%
    全省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為95.11%,比上年同期上升0.31個百分點,其中畢業研究生的初次就業率為91.51%,本科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為94.80%,專科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為  超過40萬高校應屆畢業生在基層和非公有制單位就業,佔已就業畢業生的88.51%,比上年提高0.52個百分點,六
  • 山東高校畢業生「又直又剛」,新興職業受追捧
    高校畢業季接近尾聲,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因為突發的疫情導致今年的高校畢業生面臨著「史上最難就業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成為重中之重。山東本土求職招聘網站——齊魯人才網從自身平臺數據出發,面向全省2萬高校畢業生發出調查問卷,供畢業生及社會人士做參考。
  • 2021屆高校畢業生預計909萬 事業單位空缺崗位將向應屆畢業生傾斜
    2021屆高校畢業生規模再創歷史新高。為做好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近日,教育部宣布推出「組合拳」。各地機關、國企、事業單位今明兩年空缺崗位主要招收應屆畢業生,各地要擴大地方性基層就業項目規模和科研助理招錄規模,明年起,「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逐步增至8000人。  拓展政策性崗位是組合拳之一。
  • 2020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74萬 代表委員為破解高校畢業生就業...
    新興產業招聘需求逆勢增長 幫扶政策助力畢業生就業雖然人們都說今年找工作難,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教授王湧天卻並不擔心自己學生的就業問題。「今年,我們學校的就業形勢還是相當不錯的。前段時間我校的就業率已經達到70%多了,考研錄取工作結束後還會進一步提升。」
  • 下一站到基層去!聽重慶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的青春選擇
    「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10位獲獎者合影留念。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錕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7日6時訊(記者 李嫋)對每個人來說,青春只有一次,但青春的模樣卻可以多姿多彩。近日,2020年重慶市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發布儀式舉行,10位獲獎者在青春最美的年紀做出了各自的選擇。儀式上,他們逐一亮相,為人們帶來了一份關於青春選擇的分享。9年間她走了近2000公裡路 將600多名學生送出了大山發布儀式上,青年教師鄧巧林的故事第一個被呈現。
  • 武漢:未就業高校畢業生 到基層工作有補貼
    原標題:未就業高校畢業生 到基層工作有補貼  昨日,長江日報記者從全省召開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我市建立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生活補貼制度,對到新城區企業和社區、農村基層單位就業的畢業5年內的一本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按照每年2萬元的標準給予為期2年的生活補貼,其他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每年給予
  • 2018高校畢業生人數或創新高,但這些專業年薪30萬起步遭瘋搶!
    據了解,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95萬,預計2018年畢業生人數將再創新高。就業市場有什麼最新動向?哪些工作比較熱門?人工智慧火爆 年薪30萬起在西安交通大學2018屆畢業生冬季招聘會現場,來自24個省市的300多家單位攜14000多個崗位虛位以待,吸引了不同高校的4000多名學生參加。
  •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致敬「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
    □新華社記者 王優玲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徵程中書寫青春華章。中央宣傳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在京舉辦2019年「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發布儀式,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先進事跡。海島居民健康的「守護神」山東省長島縣小欽島,距離陸地40公裡,渤海海峽中央一個只有1.14平方公裡的小島。王輝在島上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11年。
  • @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有政策支持!
    我們推出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服務指南有需要的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千萬別錯過哦~今天來看第二期基層就業有政策支持來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20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對艱苦邊遠地區縣以下基層單位服務期滿並考核合格的基層服務項目人員,可通過直接考察的方式擇優聘用到服務地鄉鎮事業單位。
  • 揚州兩人入選「江蘇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
    日前,江蘇省委宣傳部、省人社廳聯合表彰20名「江蘇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來自揚州市基層一線的「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田威、劉月入選,這是揚州市基層志願者首次入選該省級表彰。記者昨從揚州市人社局獲悉,今年揚州市將計劃招募35名「三支一扶」人員。
  • 「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詮釋擔當奉獻
    在「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中,有的堅守三尺講臺,耕耘鄉村教育沃土;有的駐守邊疆海島,呵護人民群眾健康;有的守護綠水青山,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有的帶頭脫貧攻堅,幫助群眾增收致富;有的夯實基層黨建,促進民族團結融合;有的紮根服務一線,聚焦破解民生難題。他們是青春報國、擔當奉獻的精神楷模。
  • 2018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公布,有些人已是就業贏家!
    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眼下,各高校大型校園雙選會已經陸續啟動,2018年就業大幕拉開。12月6日,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在京召開,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林蕙青出席會議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