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生孩子的女性,擔心的是什麼?

2020-09-05 溫書而知新

上海譯文的「紀實系列」一直都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套書。這次譯文紀實又出了兩本,一本是《不讓生育的社會》,一本是《看護殺人》。

這兩本紀實可以說是「喪」出了一個境界。雖然看了之後讓人對現實失望,但是可以把它看作是現在社會的一個前瞻性的預見。

尤其是這本《不讓生育的社會》,我看了之後非常的有感觸。

我本身就是一個因為生孩子而失業的中年婦女。在我生孩子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因為生孩子會導致我的失業。以至於當父母告訴我,不能來幫我帶孩子的時候,我立馬就顯得措手不及。

在這本《不讓生育的社會》中說到,婦女因為生孩子而失業的情況在任何社會,任何國家都是非常普遍的。

因為我們父母那代人幾乎沒有人因為生孩子而失業,加上我們這代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所以感覺自己長大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而輪到自己生孩子的時候,猛然發現整個社會的環境和父母當時的環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前人沒有經驗可以尋,只能自己一步一步的摸索。

這本書中所舉的例子,現代社會生育過的女性面臨的困擾,我基本上全都遇見了。

在自然界中,一個物種存在在這世界上的全部使命,幾乎都是為了養育下一代,維持整個物種的延續。而人類發展到今天,維持物種延續這一條已經放到了人生價值的最後面。人存在於這個社會上的意義,變成了給社會提供價值。給社會提供價值的主要黃金年齡恰恰正是人類最佳的生育年齡。

最佳生育年齡這一點,尤體現在女性身上就是二十歲到二十九歲這十年期間。

我們都知道二十到二十九歲這期間,正好是從上大學到工作五年這個階段。也是一個人奠定這輩子的事業基礎的最關鍵的階段。而這個階段卻要求女性拿出來生育自己的後代,這本就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

雖然這本書紀實的是日本社會,但是育齡女性在要工作還是要孩子之間做選擇的矛盾、猶豫、彷徨,這幾乎是在我身邊處處可見的例子。

因為在求職中,女性因為需要生育,或者有可能會生育這個特性,無形中成為了女性求職的一個強大的絆腳石。

這本書中花了大量的統計數據來表明作者的觀點。關於人們常說的職場性別歧視,其實主要就是集中在女性有最佳生育年齡這個問題上。

我有一個朋友手下管理的一個十人的小部門。這個部門裡有七人都是女生。而且七人中有四人正在懷孕或是在懷著二胎。這就導致了原本十人的工作量就要求由其餘的六人來完成。

結果可見,那六人的工作量驟增。懷孕期間的女性沒有辦法正常產出價值,之後還有6個月的生育假期。這讓承擔她們工作的同事產生不滿簡直就是理所當然的。從那個事件之後,他們部門就再也不招女性工作人員。

從經濟角度來說,公司就是以人均產出為盈利的,不能進行生產的員工對於企業而言就是負資產。但是如果女性生產完之後,不能夠順利回歸單位就業,那麼肯定會壓縮女性的生育願望。

對於這一點來說,無論政府是增加再多的生育假,或者要求男女同休生育假,或者給補貼,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男女同休生育假實際上又有多少個男生實際上能夠休到這樣的生育假呢?我個人感覺唯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能讓女生在產後可以順利回公司上班。

然而這又讓女性面臨著新的問題,如何平衡加班和工作日託付小孩的問題。

這個問題不僅在日本,在中國也非常的普遍,所以中國的老人在退休之後,基本上很少能進入幸福的老年生活,都是在幫子女帶小孩。能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無疑省下了很大一部分的力氣。

而對於一個公司來說,沒有孩子,時刻能待命加班的員工和一個有家庭顧慮、沒有辦法完全按照老闆要求加班的女性員工,公司又該做如何選擇呢?

這本《不讓生育的社會》反映的日本女性對於生育的社會問題,基本上就是中國相同問題的一種預演。在我看來,在最近的一段時間之內這都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到底是要物種的延續還是要社會價值的增長?這真的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女性職場/不敢生孩子,這屆網際網路人有多難?
    加快生孩子的節奏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但不少人吐槽「我為國生育,誰為我養娃」。深燃和7位網際網路人聊了聊他們不敢生孩子的苦衷。有的人背負創業加生育雙重壓力,生孩子計劃一拖再拖;有的人不願意為一份不滿意的工作將就,在跳槽和生孩子之間選擇了前者;也有人目睹了一年內5個女同事接連懷孕帶來的低氣壓職場環境,不敢當第6個;還有人非常渴望二胎,但是職場壓力已經讓他對一胎招架無力,不敢奢望二胎。職場女性生育難題的爭論一直都有,但快節奏、群體年輕化的網際網路行業放大了這一問題。
  • 這屆網際網路人不敢生孩子
    加快生孩子的節奏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但不少人吐槽「我為國生育,誰為我養娃」。 深燃和7位網際網路人聊了聊他們不敢生孩子的苦衷。有的人背負創業加生育雙重壓力,生孩子計劃一拖再拖;有的人不願意為一份不滿意的工作將就,在跳槽和生孩子之間選擇了前者;也有人目睹了一年內5個女同事接連懷孕帶來的低氣壓職場環境,不敢當第6個;還有人非常渴望二胎,但是職場壓力已經讓他對一胎招架無力,不敢奢望二胎。 職場女性生育難題的爭論一直都有,但快節奏、群體年輕化的網際網路行業放大了這一問題。
  • 不敢生孩子,這屆網際網路人有多難?
    有一種壓力,叫網際網路人不敢懷孕。大多數人生孩子前的壓力在於,網際網路公司加班多、壓力大、被KPI綁架,而生完孩子後,隨之而來的崗位不保、家庭糾紛升級,更讓很多網際網路人對生孩子望而卻步。加快生孩子的節奏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但不少人吐槽「我為國生育,誰為我養娃」。深燃和7位網際網路人聊了聊他們不敢生孩子的苦衷。有的人背負創業加生育雙重壓力,生孩子計劃一拖再拖;有的人不願意為一份不滿意的工作將就,在跳槽和生孩子之間選擇了前者;也有人目睹了一年內5個女同事接連懷孕帶來的低氣壓職場環境,不敢當第6個;還有人非常渴望二胎,但是職場壓力已經讓他對一胎招架無力,不敢奢望二胎。
  • 女性不生孩子就是「失職」?生孩子是女人的本能和職責嗎?
    首先,生孩子並不是女性的本能和職責。本能是指個體所表現出來的不學而能的先天行為反應。雖然生孩子是女性具備的能力之一,但並不是本能。有些女性的身體不好,先天不能生育,難道就不屬於女性了嗎?這無疑是對女性的不公平對待,正是因為這些種種因素導致很多女性不願意生孩子。為什麼有些女性不想生孩子?1、成就事業,實現自身價值在舊社會,女性存在的意義就是相夫教子、照顧家庭,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呼籲男女平等、相互尊重,女性的地位也提高了。
  • 加班多、想跳槽、怕被邊緣化,網際網路人不敢生孩子
    加快生孩子的節奏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但不少人吐槽「我為國生育,誰為我養娃」。深燃和7位網際網路人聊了聊他們不敢生孩子的苦衷。有的人背負創業加生育雙重壓力,生孩子計劃一拖再拖;有的人不願意為一份不滿意的工作將就,在跳槽和生孩子之間選擇了前者;也有人目睹了一年內5個女同事接連懷孕帶來的低氣壓職場環境,不敢當第6個;還有人非常渴望二胎,但是職場壓力已經讓他對一胎招架無力,不敢奢望二胎。職場女性生育難題的爭論一直都有,但快節奏、群體年輕化的網際網路行業放大了這一問題。
  • 這屆年輕人不願生孩子,是不想生,還是不敢生?
    1950年,每個女性平均會生育4.7個孩子,到了2017年,平均每個女性生育的孩子下降為2.4。國際上認為,當這個數字下降到2.1時,人口總數就會開始出現萎縮。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現代的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了呢?
  • 三本絕望真實的女性小說:不生孩子不是女性的困境,生孩子才是
    甚至還有某「經濟學者」,跳出來說楊麗萍有資格不生孩子,你們這些普通人有什麼資格不生孩子?「你是啥啊?你不生孩子,省出的時間,幹啥去啊?」這件事引發的討論熱度如此之高,是因為用這樣陳腐的價值觀評判女性,實在讓人憤慨。
  • 結婚&生孩子,對女性來說,意味著什麼?當頭棒喝
    導讀:今天來聊一聊,標配人生裡的結婚、生孩子,對當代女性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我想說,不僅是浪漫、幸福,還有「當頭棒喝」。為什麼這麼說,一起來看看。,自己三觀正、能掙錢、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沒有老公,沒有感情負擔,不用擔心自己痴心錯付,沒有孩子,不用迷失在育兒這條不歸路上,丟了自己。
  • 不想生孩子,又怕自己後悔?女性這樣做對不對
    「很多注重工作的女性,我們都會選擇去凍卵,因為這是唯一可以給自己的保障」闞清子說。而第一個公開去凍卵的徐靜蕾則直接說「這藥吃不吃無所謂,備著總是不吃虧」。美國健康法專家西瑪·莫哈帕特拉(Seema Mohapatra)擔心,如果在大公司的推動下,凍卵技術大範圍應用,女性的人生道路可能會僵化成兩條路線:推遲到五六十歲才生育的工作路線和早早懷孕生育回歸家庭的媽媽路線。但女性的問題什麼時候變得這麼簡單。
  • 那些四五十歲沒有生孩子的女性後來怎麼樣了?不婚不育的女性後悔
    那些四五十歲沒有生孩子的女性,後來怎麼樣了?深圳有位53歲的阿姨,她年輕的時候對婚姻恐懼,不喜歡小孩,所以選擇了不婚不育。前半生她覺得自己的決定是對的,身為公司的主管,一個人自由自在,逍遙快活。但是突然某個時刻,自從父母走後,她陷入了迷茫與困惑,一種茫茫人海中無邊無際的孤獨感壓得她喘不過氣。她本來有一個哥哥,小的時候被人拐走了,長大後一直尋不著。我非常尊重像阿姨這樣獨立自主的女性朋友,但是一輩子不婚不育,也會遇到很多現實問題:1.錢的問題深圳阿姨在公司是主管,收入在深圳平均工資之上。因為害怕通貨膨脹,又不敢亂花錢。
  • 生孩子對女性有什麼益處?
    生孩子對女性沒什麼益處,在繁衍生息這件事情上女性只是被選擇奉獻犧牲的一方,還必須不能有怨言,不然公眾的唾沫星子淹死你!還有很多直男癌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你指手畫腳,如果做的好這是你女性的本分,做的不好就是你女性失職!
  • 看了《82年生的金智英》,我明白了為什麼很多女性不願生孩子了
    如果你是一名女性,在不用考慮養老問題的情況下,你願意生孩子嗎?在決定生孩子之前,你會有什麼方面的擔憂呢?這幾年,我國的生育率一直降低,除了因為很多人不願結婚,還有一個原因是女性對生孩子的恐慌。生一個孩子,除了要面對經濟的壓力,還要對女性的健康和事業造成很大的衝擊。如果丈夫不能給妻子安全感,那女性還要在婚姻中患得患失,更加不願意輕易生孩子了。這幾天讀了《82年生的金智英》,這是以韓國平凡女性的經歷為背景寫的書,可是這個主人公金智英的經歷在我們國家女性的身上也有太多共鳴。
  • 28歲未婚、已婚未育的女性敢不敢辭職
    28歲是女生的黃金年齡,工作經驗豐富,可以獨當一面,正要在職場起飛,但是,這也是適婚適育年齡,讓這個年紀的女性,在職場上多了一道坎,大多數基本上邁不過去。自從國家下發政策,鼓勵二胎,延長產假獎勵假,企業不能在招人的時候詢問個人隱私問題如婚育情況,這些看來對女性友好的政策,實際操作上卻越發對女性不友好。能不能怪企業?還是怪那些,入職就騙婚騙產假的同胞們?偏題了,不予置評。投簡歷石沉大海,感覺失去了優勢,沒有兩三年前找工作那麼容易。
  • 二胎政策再次遇冷,那些不敢生孩子的女人,都在怕什麼?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家裡老是開始催促著這些年輕人加入生二胎的行列,可是他們卻遲遲不敢動,因為實在是生不起!那些不敢生孩子的女人,都在怕什麼?,可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開始花錢,另外孩子的教育也是一個大問題,很多孩子出生沒多久就被送到了早教中心,這些學校學費一年就好幾萬,對於普通家庭生一個孩子教育他們都已經壓力很大了,如果兩個孩子,就更不敢相信該怎麼過了。
  • 為什麼現在女性都不打算生孩子?理由很簡單,看看我說得對不對!
    俗話說什麼年齡做什麼事,尤其是女生到了一定的年齡,更想要做哪些事,比方說結婚生孩子,女性的生育年齡本來就比男性短。所以對於女性來說,並不是不打算要孩子,而是沒有那個合適的人,讓女生有足夠的衝動去結婚生孩子。
  • 「女人不生孩子就是失敗者?」生育對女性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生育對女性來說是什麼?這幾天,大姨看到了一個「毀三觀」的話題:「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底下還有不少支持者:不生孩子還算是女人嗎?要大姨說,生育的能力,是上天賦予女性的天賦權利。生或不生,只是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女性的價值也不是因為有個子宮,甚至,生育對女性來說,還是一種自我犧牲。尤其對女性的身體健康,是弊大於利的。大姨來分別分析下生育的利與弊。
  • 勸你生孩子的人,都不敢告訴你這些
    那些一直被說著「為母則剛」的女性,你沒有辦法想像她們身份轉變的背後都經歷了什麼。可能有人說順產最好,順產不累。可是,世界上哪有什麼真的順產,不都是經歷了九死一生嗎?這個社會,對女性就是很苛刻,在要求她們自我犧牲後,又不肯理解她們。即便如此,女性也不後悔自己為家庭和孩子的付出。我們總是習慣性去歌頌新生,可以面對新生另一面——疼痛都閉口不談,不經歷疼痛,哪來的新生?
  • 不生孩子,才是我能負的最大責任!專家:生孩子不是人生必選項
    老人不明白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孩子,即使會有很大壓力,但也不應該是問題癥結所在,曾經難以維持溫飽的日子,不也養育了孩子,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反而害怕結婚生子,年輕人的生育焦慮到底是什麼原因。不敢生孩子又是什麼原因?
  • 不生孩子,是我能負的最大責任了!學者:生孩子不是人生必選題
    她和姐夫多次解釋,他們有自己的計劃,不是不生,是暫時不想生,等條件相對成熟了再考慮。 但家裡的長輩們,還是苦口婆心地催,根本不願意去理解他們為什麼不想生孩子。 表姐的煩惱,也是很多年輕人的寫照。 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想生、不敢生。
  • 誰說女性必須生孩子?不了解這3件事,就別逼老婆生孩子
    自古以來,相夫教子一直都是女性的角色。也許在人們眼中,這就是每個女性的必經之路,一些人難免對此不重視。事實並非如此,從女性懷孕到生子,這兩個人生中的最重要的關卡有很多危險性。因此,作為家人,應該時刻關注女性的一舉一動,貼身保護他們的安全。生尤其是完孩子之後,女性會發生很多變化,不僅僅是心理上的變化。這些變化,每個人都應該了解,避免事到臨頭,一問三不知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