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唐天喜 吳小兵(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放暑假了,10歲的小學四年級女生魏宇涵步行幾分鐘就到了村裡的兒童之家。在這個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兒童樂園」,她做暑假作業、看書、練習舞蹈、畫黑板報,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還可以找志願者傾訴心事、解答學習困惑……
這是7月30日,發生在長沙瀏陽市官渡鎮竹山村兒童之家的一幕。
隨著2017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合作的「省級兒童工作資源中心」項目落地瀏陽,瀏陽的村(社區)兒童之家建設如火如荼,4年來已建成示範兒童之家25個——兒童之家正成為孩子們的溫馨樂園。
成立兒童委員會,孩子自己策劃暑期活動
「我們剛剛在跟志願者阿姨商討,是不是可以舉辦一次詩詞比賽。」7月30日,在瀏陽市官渡鎮竹山村兒童之家參加完一場親子活動後,10歲的魏宇涵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魏宇涵是竹山村兒童之家的兒童委員會成員,目前在官渡中心完小就讀。這不是她和小夥伴們第一次向志願者和兒童之家提出自己的想法。
上一次,兒童委員會決定走出兒童之家,在村裡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我們在會上討論後,在兒童之家負責人的指導下,形成決定。我們還都籤了字呢!」魏宇涵回憶,散會後,大家動手做宣傳海報,並走家入戶,和父母們一起撿垃圾。
兒童之家負責人、村婦聯主席吳輝軍告訴記者,兒童之家的兒童委員會在2017年就組建了,「目的就是讓兒童參與到兒童之家的建設中來,尤其是暑期活動由兒童自己策劃,相關成本費用由兒童之家承擔」。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瀏陽市其它村(社區)兒童之家。在關口街道佔佳社區兒童委員會討論會現場,孩子們聊到了「大家可以拿著自己喜歡的書到兒童之家來玩」「希望兒童之家舉辦籃球比賽」等有趣的話題;澄潭江鎮荊坪村兒童委員會的孩子們通過集體商議,制定了暑假期間在兒童之家開展「書法比賽」「讀書分享會」等活動計劃;沿溪鎮沙龍村的孩子們決定繼續開展暑假書法班,並組織一次兒童之家才藝比賽。
「這種由過去單純的『為兒童工作』轉化到『與兒童一起工作』,可以讓孩子的主人翁意識不斷加強,也能更好地發揮兒童之家的作用,避免出現孩子不願意去兒童之家的情況,讓兒童之家真正成為兒童的樂園。」瀏陽市兒童之家項目負責人吳玉華表示。
整合資源,成立常態化志願隊伍
在村裡成立「兒童之家」,大家擔心是否有志願者能夠經常值班?官渡鎮竹山村只有5名村幹部,村婦聯主席吳輝軍兼任兒童之家負責人,但也做不到每天在兒童之家值班。
怎麼辦?
兒童之家的家長委員會發揮了作用。
「我的兩個小孩經常來兒童之家玩。我既是家長委員會成員,也是志願者。」竹山村村民徐珂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她因為照顧父母選擇回村,當父母身體好轉,她便開始積極參與兒童之家的活動,「我大學本科畢業,能夠輔導孩子們的英語、語文、數學,我還會根據孩子的接受程度,找些題目拓展他們的思路和眼界。也常陪他們玩」。
同時,兒童之家也挖掘寒暑假回村的大學生、黨員、大專院校支教師生、本地傳統文化傳承人、本地學校老師等成為志願者。「我們這裡就有志願者來教孩子們打籃球、繪畫,也有心理諮詢師為孩子們提供諮詢。」徐珂介紹。
此外,楊花村與湖南省第一師範學院連續10年合作開展暑期夏令營活動,關口街道金湖村、澄潭江鎮荊坪村等地通過招募的方式為兒童之家對接大學生志願者資源。
同時,瀏陽市婦兒工委和瀏陽市婦聯通過積極對接,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了兒童之家的建設中來。「電影公司露天電影公益放映、為農村兒童捐贈閒置書籍倡議、黃紅藍早教中心公益課堂、閱讀公益推廣小分隊、各種剪紙編織攝影家協會等外部資源走進我們的兒童之家,讓鄉村的孩子開闊了視野,也感受到了愛心人士給予的真情關懷,孩子們的幸福感倍增。」瀏陽市婦聯副主席李美玉介紹,市婦聯還與民政部門對接,共同設計兒童之家的培訓事項。
出書建群,擴散可複製的模式
「我不是『別人家的孩子』,你們也不是『別人家的父母』啊!」7月30日,在瀏陽市淮川街道翠園社區兒童之家,一場家庭科學養育討論會正在進行。通過視頻播放一些家庭親子關係中存在的問題,與會的小孩、家長都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感想。
「翠園社區兒童之家是2019年成立的,今天這個討論會,就是為他們開展親子活動提供一種可借鑑的模式。」吳玉華介紹,瀏陽市婦兒工委和瀏陽市婦聯還通過建立微信群、出書來提供可複製的樣本。「我們經常在微信群和市婦聯的微信公眾號裡看別人分享的成功案例。」翠園社區婦聯主席蔡頌華告訴記者,「看到說要多整合資源,我們也和社區附近的幼兒園合作,成立了兒童之家分中心」。
「2019年,我們投資30多萬元,打造了翠園社區兒童之家小天使分中心,總面積達800多平方米。」上海蒙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瀏陽小天使幼兒園負責人胡莉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分中心為中小學生提供各種暑期實踐活動,尤其每周六上午的自然探究、花式手工DIY親子體驗活動等尤其受歡迎,「共計服務1000多人次」。
為了更好地為不同村兒童之家提供經驗,瀏陽市婦工委特意編制了內部資料《瀏陽市兒童之家創建與服務工作指南》,對兒童之家的選址、功能分區、設備管理等進行了詳細說明,尤其是提供了瀏陽當地很多兒童之家的成功經驗。「有些經驗是拿過去就可以用的。」吳玉華表示。
「已經有15個村來我們的兒童之家參觀了。」關口街道金湖村婦聯主席陳發英告訴記者。洞陽鎮幸福泉社區婦聯主席王鳴鳳也表示,她們村雖然去年才建兒童之家,但因為家長委員會組建和運行有特點,也接待了很多地方的人來考察。
加大投入,培育一個帶動一批
「我以前對兒童之家的建設是不怎麼熱心的。」官渡鎮竹山村黨總支書記楊成仁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他們2017年建起了兒童之家,但村裡總共才5名幹部,「人手不夠,壓力大」。
瀏陽市婦聯沒有放之任之,而是邀請楊成仁去參加培訓和考察學習,他的態度慢慢發生了改變。
「後來,我作為市政協委員在寫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提案時,發現應當從小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而這是兒童之家可以做的。更重要的是,村裡的兒童之家確實對基層社會治理產生了很好的作用。」楊成仁告訴記者,在環境治理中,兒童之家發起了「小手牽大手」活動,「家長們都聽小孩的,孩子們說怎麼做,家長們就怎麼做。後來,我們村獲得了『長沙市衛生村』『垃圾分類先進單位』等榮譽。鄰裡之間的矛盾也解決得更好了」。
因此,當竹山村貸款建起新村部後,裡面有2000多平方米的空間被開闢為兒童之家。楊成仁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兒童之家通過兒童和家長訂立了『不聚集、少出門』等承諾,當有家長想辦酒席時,家裡孩子就提醒父母要守承諾,效果很好。」
而對孩子們來說,兒童之家也成為他們成長的好地方。「我以前膽小,不敢說,不敢表達自己,現在變得更自信更勇敢了。」魏宇涵說。
官渡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袁維告訴記者:「在官渡,兒童之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村民和兒童來享受親子互動的快樂,不但促進了親子關係和兒童健康成長,而且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到兒童之家的建設和村級事務中來,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環。」
同時,瀏陽市婦聯經常組織村支書和村婦聯主席進行兒童之家培訓或交流活動,越來越多的村負責人開始從竹山村等得到啟示,更加積極地支持兒童之家的工作。
而在村裡加大支持的同時,瀏陽市婦兒工委先後出臺了《瀏陽市開展兒童之家項目推廣工作實施方案》等相關推廣、獎勵性文件。政府先後撥付近40萬元兒童之家建設經費用於鼓勵、支持已建兒童之家的村(社區)。
「通過各項目點的有益嘗試,為全市兒童之家建設提供了可學習、可推廣、可複製的示範樣板,形成了『培育一個、帶動一批、影響一片』的輻射效應。全市掀起了建設兒童之家、服務兒童成長的熱潮。」瀏陽市婦兒工委副主任,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龍花明說。
小編:喜之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