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
自13世紀起,龍泉窯產品大量輸出,在世界各地流行,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紅利。不僅在龍泉當地因銷售擴大刺激龍泉東區窯業迅速崛起,中國南方以及海外的一些國家也紛紛開始仿燒龍泉窯青瓷。各國各地區的窯場在其傳統技術基礎上,從器物類別、造型、紋樣、釉色等不同方面開始仿燒龍泉窯青瓷。萬變不離其宗,龍泉青瓷作為被模仿的對象,成為了一種產品標準。
中國境內的仿龍泉窯青瓷
從南宋時期開始,在外銷貿易的帶動下,福建、廣東、湖南、江西的一些窯場紛紛開始仿燒龍泉窯青瓷。
福建毗鄰浙江龍泉地區,許多窯場燒造的青瓷產品與龍泉窯青瓷裝飾風格相似,但產品質量和製作精細程度普遍存在差距,例如松谿縣西門窯、同安區同安窯、福清市福清窯等,其中以松谿縣西門窯產品與龍泉窯產品風格最為接近。
宋代西門窯(左)與龍泉金村窯(右)遺址出土青釉刻劃花瓷片標本
廣東地區仿燒龍泉窯青瓷在明代得到發展。梅州市大埔縣餘裡窯、陽江市陽春市那漠窯、惠州市龍門縣三洞村窯等窯場均出土有明代青釉器物,造型以菊瓣紋碗、折沿盤、團花紋盤、獸足爐等為代表。
江西地區燒造仿龍泉窯青瓷的窯場主要有景德鎮窯、撫州塘尾窯、橫峰上窯口窯等。明代景德鎮御器廠和民窯均燒造仿龍泉窯青瓷。宣德時期,景德鎮官窯廠燒造的青瓷不僅釉色接近龍泉窯青瓷,在裝燒工藝上,部分器物同樣採用與龍泉窯青瓷相同的外底刮釉墊燒的方式。正統、景泰、天順時期,景德鎮御器廠的青瓷燒造工藝已非常成熟,這類青釉瓷器成為御窯瓷器產品中的重要品種之一。
龍泉窯青瓷影響下的海外各國陶瓷器生產
13世紀起隨著龍泉青瓷在世界的流行,海外不同窯場紛紛開始仿燒龍泉青瓷,東南亞地區的越南、泰國、緬甸,東亞地區的日本,西亞和北非地區的伊朗、埃及、敘利亞等地紛紛以不同的方式仿燒龍泉窯青瓷。直至20世紀初,英國仍有窯場仿燒龍泉青瓷。
東南亞地區的仿龍泉青瓷燒造
東南亞地區與中國西南地區一衣帶水,大約自14世紀後半葉起開始仿燒,其仿燒的青瓷不論是從胎質、釉色都與中國本土青瓷——尤其是福建、廣東地區燒制的青瓷有很多相似之處。從其燒造工藝和興盛時間推測,東南亞地區青瓷生產的興起與明代禁海令頒布導致大批陶工遷徙有關。
越南燒制仿龍泉窯青瓷的窯場主要分布於越南北部,舟逗(Chu u)窯和缽場社(Bát Tràng)窯是歷史上的兩大陶瓷生產中心。越南燒造的仿龍泉窯青瓷青釉發色常見青中泛黃,其中精品甚至會模仿龍泉窯青瓷外底「火石紅」的痕跡。不論是裝飾技法還是窯爐、窯具形制多與龍泉窯窯具相近。
20世紀初缽場社(Bát Tràng)連貫階級式蛋形窯
泰國燒制仿龍泉窯青瓷的窯場亦多分布於泰國北部。主要有素可太府的西薩查那萊窯、清邁府的山甘烹窯、帕堯府的旺布阿窯等。泰國燒造的仿龍泉窯青瓷胎質因含沙量高而顯得粗糙,青釉玻璃質感較強且發色不均。但其產量可觀,今天東南亞地區發現的相應時代沉船中均曾發現泰國燒造的仿龍泉窯青瓷。
泰國西薩查那萊窯址群(Si Satchanalai)窯爐遺址
泰國西薩查那萊窯青釉刻劃蓮花紋菱花口折沿盤
左元代龍泉窯青釉模印花卉紋菱花口折沿盤
泰國西薩查那萊窯青釉刻劃蓮花紋罐
泰國西薩查那萊窯青釉刻劃紋碗
緬甸發現的仿燒龍泉窯青瓷的窯場集中在下緬甸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例如仰光省的瑞迪(Twant)地區,勃固省的卑謬(Phayagyi)、Lagumbyee 等地區。當地窯爐平面大體呈橢圓形,與泰國西薩查那萊窯類似,為饅頭窯;主要燒造碗、盤類瓷,在器物造型上多模仿龍泉窯青瓷。緬甸仿龍泉青瓷15世紀左右大量銷往海外,在波斯灣拉斯海馬祖爾法遺址大量發現,並且與龍泉青瓷混雜在一起。
卑謬窯(Phayagyi)窯爐遺蹟
拉斯海馬祖爾法(Julfar)遺址出土緬甸仿龍泉青瓷
東亞地區仿龍泉青瓷的燒造
日本仿燒龍泉窯青瓷的歷史在東亞諸國中起步最晚,但卻最為精美。自17世紀起,在中國龍泉窯以及越南仿燒龍泉窯青瓷技術的雙重影響下,日本開始仿燒龍泉窯青瓷。產品中最著名的是肥前鍋島青瓷和三田青瓷。鍋島藩窯位於伊萬裡市大川內山,是由佐賀藩藩主掌控的官窯性質的窯場。鍋島藩窯仿燒龍泉窯青瓷的造型主要有碗、盤、瓶等,青釉發色較為穩定,施釉較厚。在模仿龍泉窯青瓷的基礎上,該窯還創燒出獨具特色的產品,即青釉與青花裝飾相結合的盤、碗類器皿。
鍋島藩窯公園窯爐復原
世紀鍋島藩窯青釉青花瓷盤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三田窯創燒於18世紀末,位於日本兵庫縣三田市東南,以青瓷為主要產品。19世紀20年代進入全盛時期。熱衷於效仿中國古瓷的京都著名陶藝工匠青木木米(1767~1833年)對三田窯的瓷器燒造產生過巨大影響。在他的帶動下,三田窯仿燒龍泉窯青瓷達到與龍泉窯青瓷難以區別的水平。
三田窯三輪明神窯一號窯址
19世紀三田窯青釉透雕龍穿花紋香爐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西亞、北非地區仿龍泉青釉陶的燒造
與上述東南亞、東亞地區不同,西亞、北非地區是龍泉青瓷世界貿易的目的地、消費地。這裡生產的仿龍泉青瓷出現於13~14世紀,主要服務當地市場。當地陶工採用本地區傳統釉陶技術,借鑑並融合龍泉窯青瓷的釉色、造型、裝飾、裝燒等技術因素仿燒。其產品尚屬釉陶類,與東亞、東南亞地區生產的青瓷有很大差距。
釉色包括孔雀綠色,也有更直接近龍泉青瓷的青白色。造型以盤、碗為主,大盤的口沿模仿龍泉窯瓷器凸起邊緣,盤、碗的腹部多裝飾菊瓣紋,盤內底模仿龍泉窯青釉模印貼花雙魚紋盤飾以最富特色的雙魚紋。從墊燒痕跡來看,還有模仿龍泉窯青瓷足底刮釉的做法。
目前尚不清楚西亞、北非地區的窯場情況,從考古出土物推測埃及、敘利亞、伊朗等國生產仿龍泉窯青釉陶的窯場分別有埃及福斯塔特(Fustat),伊朗卡尚(Kashan)、大不裡士(Tabris),敘利亞大馬士革(Damas)、巴裡斯-麥斯肯內(Balis Meskene)等處。
13~14世紀伊朗塔訶特-蘇萊曼遺址窯爐復原圖
19世紀埃及福斯塔特窯爐
14世紀埃及仿龍泉青釉陶器殘片
12-13世紀伊朗仿龍泉青釉陶器
16世紀伊朗仿青釉陶盤
近代英國的仿龍泉窯青瓷
新航路開闢以前,雖然大量龍泉窯青瓷外銷至西亞、北非地區,但是流入歐洲的產品卻屈指可數。歐洲地區仿燒龍泉青瓷也並非因為受到龍泉青瓷海外貿易的直接影響,而是在破解了中國瓷土秘密之後,伴隨工業革命技術革新而產生的。英國陶瓷工業對仿製中國陶瓷有濃厚興趣並取得豐碩成果,20世紀英國皇家道爾頓(Royal Doulton)的產品是英國仿龍泉窯青瓷的代表。1910至1914年,皇家道爾頓生產的一些青釉瓷與龍泉窯青瓷極為相似,其中一部分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20世紀英國皇家道爾頓生產青瓷
從宋末元初直至明代中葉,龍泉窯青瓷風靡環印度洋貿易市場,「青瓷」這一概念更是深入人心。不論從外觀色澤、器型,還是從窯爐技術、燒制技術等方面,不同程度的仿製、借鑑使得龍泉窯青瓷融入了世界各地的陶瓷文化,影響至今。縱使檣傾沉沙,玉濺星飛,龍泉窯青瓷留在世界陶瓷史上的地位卻是不可磨滅的。
天下龍泉
龍泉青瓷與全球化
時間:2019.7.15—2019.10.20
地點:故宮博物院齋宮、景仁宮展廳
本展覽不單獨售票
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免費參觀
本文作者:翟毅 故宮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館員責任編輯 / 張林來自: 微故宮《國慶故宮看展|全世界都在模仿的龍泉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