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著孩子進行經典誦讀的實際操作?今天我針對幼兒,講一講如何經典誦讀。我借鑑了王財貴老師的做法,加入了自己的思考。
王財貴老師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小朋友,跟我讀。千萬別小看這短短的六個字,它可是誦讀的核心要義,內涵豐富,父母親要親自參與,懂了嗎?仔細想想,與現在流行的親子閱讀其實是一個道理。只是這個親子閱讀是經典古文罷了。
讀之前,千萬別把誦讀的含義搞混了,我理解的誦讀是:1、讀出聲。2、要有感情的讀。3、反覆讀。這與死記硬背有是有區別的。為使講解淺顯易懂,我以《論語》第一篇《學而第一》為例。
1、小朋友,跟我讀。我讀一句,孩子讀一句。
具體一句有多長,一般以文章標點符號為準,但也要根據您孩子的語言發育情況,可以適當調整。舉例:家長讀:子曰 。孩子讀:子曰 。 家長讀:學而時習之,孩子讀:學而時習之。家長讀:不亦說乎。孩子讀:不亦說乎。如此接著往下讀完。
2、每次讀一篇古文一般選擇200-800字。
實際以整篇文章為準。如果這篇古文有300字,那就是一次讀300字,如果這篇有500字,那麼一次就讀500字。舉例:《論語》第一篇《學而第一》大約有500字。那麼每次就是讀500字。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一次就讀這麼多呀?孩子肯定不行,太累了。唉,但我想說,其實一次讀這些,算少的了,只是剛剛起步,才這麼讀。您知道嗎?有的孩子從小薰陶,開始給他誦讀的時候,一次就開始讀《論語》的半本書。現在只是一篇多吧?真不多呀。
這點文章的長度,您別小看孩子的能力,孩子是能讀下來的,而且是不累的。關鍵在於家長您呀,就看您有沒有耐心了。當然您可能根據自己和孩子的實際情況,自主確定文章的長度,這些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3、每讀完一遍,一定要作記號。
讀了五遍就記個「正」字,兩個正字表示讀了10遍。為什麼一定要作記號?在這裡,我引用西南財經大學心理學璐名老師的解釋:「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家長通過做記號的方式,讓孩子的每一次學習都有一個記錄和反饋,這對孩子的獲得感是非常有幫助的,背後蘊藏著很深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視角,讓孩子看得到自己的成長,自然會有持續學習的動力。」
4、每天誦讀5-8遍。
遍數一定要分時辰,比如早晨2遍,中午2遍,晚上2遍。具體如何分配時間,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不同,還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靈活安排。但是不要全部集中到一次。因為一天集中在一次,容易使孩子疲勞。保護孩子的童心,保護孩子的興趣是大事,需要家長小心的呵護。
如果您今天因為特殊情況,只能讀1遍,請不要氣餒,也是可以,讀總比比不讀強,只要每天堅持,就可以。
5、每篇文章堅持誦讀5-7天。
讀幾天,因人而異。但個人認為,至少要連續誦讀5天,如果您堅持,您會發現:5-7天後,孩子自然而然的把文章背下來了。快的孩子可能讀30遍就會背了,再不及,孩子讀60遍也會背了。我說的這個總的遍數是分5-7天讀的結果,而不是一天連續讀這麼多遍。在孩子還沒有會背之前,堅決不能強迫孩子背誦。強迫孩子背誦只會使孩子產生畏難情緒,讓孩子反感,從而牴觸誦讀。
請記住:一定不能強迫孩子,這是教育的大忌。我們要的結果是通過誦讀,您的孩子是自然而然的把文章背下來了,這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過程,符合教育教學規律。
6、家長誦讀的時候儘可能有感情。
有感情的誦讀是有情緒的。您有情緒了,孩子自然會有情緒,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平時誦讀儘可能做到有情緒,孩子的誦讀水平自然就會上去。讀得慢一點,不要為了趕進度,拼命快速的讀。你少讀一遍,還真不要緊。要緊的,是讀好每一遍。
7、父母親要親自參與。
您知道為什麼嗎?在此,我也引用西南財經大學心理學璐名老師的解釋「家長的陪伴學習能給孩子帶來充分的關愛,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很足,就不需要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刷存在感。否則,如果關注不夠,孩子就容易通過其他的行為來吸引家長的注意,比如淘氣,叛逆等。」
8、父母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
因為在我看來,理想信念決定行動。堅定的理想信念決定堅定的行動。這是內在的動力,只有內在的動力才會使誦讀不至於半途而廢,走得更遠。
今天這寫到這裡吧。下次有空繼續寫經典誦讀中可能會產生的問題,問題一個一個解決。我是誦讀的普通實踐者,科學的誦讀需要科學的指導,萬千思緒一言難盡。慢慢來吧。
我是石鼓子老師,願為傳播經典提供小小的力量。如果您覺得我寫得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留言、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