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當勞關閉個人加盟通道,以後國內的特許經營都交給中信了
根據億歐網透露,麥當勞中國在被中信集團收購後,已經停止接受個人加盟,其特許經營網站、加盟諮詢熱線均與無法訪問與撥通。「特權經營」模式是麥當勞多年來在全球高速擴張的關鍵,其在全球超過 8 成的門店都屬於特許經營,但中國的情況比較特殊,很長時間以來,中國內地的門店都以直營為主。(圖片來自:麥當勞中國)這一情況直到今年中信集團的入股後才有了變化。
-
麥當勞開放特許經營 要求合作夥伴有200萬資產
昨晚,一位知情人士對「麥當勞放開特許經營」一事未予否認,只是反覆強調,事情還沒明確,自己聽到的也只是小道消息。對於當前可能正在進行的某種「密談」,他表示就算是合作,也會有兩種:一種是選擇單店加盟,一種是以公司的形式加盟。儘管這位知情人不能透露具體的「新夥伴」,但湖南麥當勞放開特許經營一事是可以確定的。
-
麥當勞中國首個IT戰略研發中心在南京啟用
麥當勞中國首個IT戰略研發中心 -- 麥當勞中國南京研發中心正式啟用。中心將為麥當勞中國提供本土化的信息系統綜合解決方案,研發方向涵蓋餐飲新零售、智能終端平臺、智能餐廳設備、大數據平臺及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為麥當勞數位化發展提供強勁助力。 麥當勞中國南京研發中心正式啟用 「數位化是麥當勞中國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
-
首農股份成麥當勞競購最大贏家 初現躊躇壯志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9日訊(記者 王城)1月9日下午,中信集團發布公告,稱和首農集團聯手拿下麥當勞在華餐廳的特許經營權,長達一年的競購工作塵埃落定。中信資本董事長、執行長張懿宸在公告中表示:「我們將和現有管理團隊以及包括北京首都農業集團等眾多合作方緊密合作,不斷拓展和改進業務,以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
重慶麥當勞易主 神秘老闆斥資上億購入重慶經營權
昨日,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麥當勞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之時,重慶麥當勞20年的特許經營權,已被一個神秘老闆花重金購入。 洋快餐經營權易主到底意欲如何?又將帶來什麼經營變化呢? 授 權 重慶市場去年獲發展式特許經營 來自麥當勞中國的公開信息顯示,中國是麥當勞全球首個同時擁有直營店、發展式特許經營和傳統特許經營的市場。截至2015年底,麥當勞中國超過30%的餐廳由被特許人持有及管理。
-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特許經營規則面臨重構
「勝家縫紉機和可口可樂通過產品和商標授權,建立分銷網絡,成為第一代特許經營的代表;麥當勞借鑑工業流水線的方法,建立了標準化的餐廳經營模式,再授權給加盟商,實現了千店一面,萬店一面,以麥當勞為代表的經營模式特許開啟了第二代特許經營;隨著移動互聯和數位化時代的到來,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根本性變化。
-
拆解麥當勞Q2財報:將重資投入未來餐廳 中國特許經營店增至3152間
財報顯示,對比去年Q2的數據,中國的特許經營店至今年Q2增加了352間,增至3152間,超過擁有2900間特許經營店的日本,目前是麥當勞除美國本部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場。7月29日,麥當勞股價盤中漲0.95%,收盤微跌0.01%,報214.98美元。
-
從麥當勞到金拱門:中信做對了什麼?
2015年,麥當勞全球CEO史蒂夫·伊斯特布魯克上任後,試圖尋找復興的機會。振興麥當勞的全球業務,伊斯特布魯克選擇了力推特許經營模式。「面對相差懸殊的特許經營和自營數量,史蒂夫·伊斯特布魯克問了一個問題,既然80%的特許經營是成功經驗,那麼保留20%的自營餐廳意義何在?」
-
「研究報告」我國特許經營發展現狀與趨勢
01 特許經營在國內的發展現狀 目前在我國大陸地區, 餐飲業仍然是特許經營的主導力量 , 在零售業 , 發展特許經營的主力業態是便利店和專業店。
-
麥當勞營銷頻出招 加速直營和特許加盟
麥當勞副總裁欒江紅介紹麥當勞100%良好農業規範 推出奧運新品「英倫風味」、體驗原材料的「金牌食品鏈」、發布特許經營新進展……近日,麥當勞頻頻出招, 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更多樣的餐食選擇是麥當勞一直以來的追求,為此,麥當勞一直努力增加蔬菜在菜單中的比重。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欒江紅向記者介紹,麥當勞打造金牌食品,一直以來都是從源頭就開始進行嚴格的控制。麥當勞採用100% G.A.P.
-
麥當勞PK肯德基:誰在中國更成功?
所謂「連鎖經營業態」,它包括三種基本模式:直營連鎖(或正規連鎖,簡稱RC),即總公司直接投資開設連鎖店;自願連鎖(或自由連鎖,簡稱VC),即保留連鎖商單個資本所有權的聯合;加盟連鎖(或特許經營,契約連鎖,特許連鎖,簡稱FC),即以經營權的轉讓為核心的連鎖經營,也就是特許經營。
-
麥當勞中國「完婚」加入國家隊,新高層齊亮相山盟海誓說了很多
這是一項中國國家隊與洋品牌巨頭的跨國聯姻。8月4日,中信股份公告稱,麥當勞於1990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中國目前是麥當勞全球第三大市場,也是麥當勞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截至 目前,中國大陸有超過 2500 家麥當勞餐廳,員工人數超過 120000 名。2016 年,中國大陸的麥當勞餐廳為超過 10 億人次的顧客提供了服務。香港第一間麥當勞餐廳於 1975 年開設。
-
深度解讀麥當勞加盟模式:30000家加盟店 一年賺74億美金
特許經營(或者加盟)分明是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而國內某些行業加盟卻更像是一場騙局,我們不妨看看麥當勞是怎麼做的,畢竟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特許經營成就了如今的麥當勞。 克洛克最初的加盟方式根本無法支撐他的擴張戰略,店面越多,公司反而負債纍纍,一位經濟學家分析了麥當勞的報表後,給出一個大膽的建議,正是這個建議,成就了今天的麥當勞。
-
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凱雷與麥當勞達成戰略合作
上海2017年1月9日電 /美通社/ -- 中信股份(SEHK:00267,「中信股份」)、中信資本控股(「中信資本」)、凱雷投資集團(NASDAQ:CG,「凱雷」)和麥當勞(NYSE:MCD)今日聯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並成立新公司,該公司將成為麥當勞未來二十年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主特許經營商。
-
麥當勞中國首推100%進口安格斯牛肉,持續提升漢堡領導力
「麥當勞利用遍及全球的採購與供應鏈網絡,把100%進口安格斯牛肉這一高品質食材帶到全國所有餐廳。中國消費者可以在麥當勞餐廳和外送平臺,隨時隨地享用現點現做、標準如一的新鮮美味。」麥當勞中國執行長張家茵說,「全新安格斯黑金系列為中國顧客提供了高品質、高性價比的新選擇,進一步強化了麥當勞在漢堡品類上的競爭力和領導力。」
-
收購三年後再賣出,中信股份為何放棄麥當勞中國?
公開資料顯示,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持有麥當勞中國52%的股權。此外,凱雷和GAIL(麥當勞附屬公司)分別持有28%和20%股權,三者共同擁有麥當勞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20年的特許經營權。
-
麥當勞低門檻加盟問題多 本土化困境難解
據了解,春節以後麥當勞將在中國多地舉行特許經營說明會全部為個人特許經營,雖然相比2014年,麥當勞開放的個人特許經營省份仍然集中在廣東、四川、湖北、福建、上海,但開放的城市已經下放至上述省份的二三四線城市。
-
麥當勞低門檻加盟問題多 200萬隻是前期投入
只是這個低門檻加盟計劃實行一年來,麥當勞遭遇了食品危機、區域加盟商出現股權糾紛等意外,門店擴張數據似乎也並不能令人滿意。面對肯德基、德克士等競爭對手的不斷突進,在華市場舉棋不定的麥當勞已陷入困境,本土化戰略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
張懿宸披露麥當勞中國更名金拱門幕後及發展策略等
在麥當勞的全球版圖中,特許經營業務佔比為90%(2017年底數據),而在中國市場,這個數字只有30%。「一般情況下,特許經營商對麥當勞200多頁的特許經營協議只有籤字的權利,幾十年了,基本沒有特許經營商能提出修改意見。」但中信顯然不是一般的「特許經營商」。此次除了中信資本,同時入股麥當勞中國的還有中信股份——代表整個中信集團的戰略部署,兩者共佔麥當勞中國總股份的52%。
-
為什麼說,學特許經營&連鎖經營,你只能選擇李維華
因為市面上關於特許經營、連鎖經營的觀點錯誤百出、對社會的誤導性非常之大,甚至到了驚人的地步。比如剛才,在給我的一個研究生改論文的時候,他引用了某位國內著名大學的教授的一篇期刊論文的內容。按道理講,社會上的講師、策劃師、培訓師和企業家們出錯很正常,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擅長嚴謹的學術、學科領域。然而,這位教授的公開發表的論文竟然讓我瞠目結舌,我竟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評價給我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