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你又輸了吧,還是我第一!」女兒高興地喊道。這是第幾次輸給女兒了呢?
唉,說來也是慚愧,最近剛入手了一本繪本,本來是想作為「科普兼資料庫」給女兒普及下廣闊的海洋知識,顯擺下作為知識性的老媽我的本事;可是卻變成了女兒十二分愛拉著我玩的「遊戲書」,而且輸的人總是老媽我,是不是太丟臉了?!
別急著否定我哈,你也來看看,這幾種動物,你認識嗎?
不認識吧,這其實也不能怪我們作家長的不認識啊,畢竟浩瀚的海洋,就目前人類發現的海洋生物,就要以萬計,哦,不,是以百萬計了,更何況還有更多未知的生物,等著我們人類去發現呢!
只是我可就沒有那麼大的「野心」啦,我現在的目標就是能認識了下面這本叫做《1000種海洋之物》中的近1000種生物,別總輸給女兒就滿足啦!
為什麼我要說《1000種海洋之物》是一本大書呢?
首先從物理空間上來看,打開全幅是295*480mm的大開本設計,這就比常規的A4大小的故事書、科普書要大不少了吧。
其次,海洋深度跨度大,這1000種海洋之物,有生活是海底深處的鯊魚系列,也有生活在淺海部分的蝦螃蟹之類的,甚至還包括了陸地上的人類潛海的工具,幾乎囊括了從海面到海底,我們常見的和不常見的與海洋有關的物品,並按照物種和生活習慣分為了18個類別,方便我們快速找到想了解的那一類(這個分類還幫助我贏了女兒,哈哈哈)。
最後,這1000種海洋之物的中英文對比圖文,給你的知識增量能不大嗎?
其實剛打開這本書的時候,是有點小失望的,因為除了圖片和名字之外,並沒有更詳細的介紹或者小字備註,而且沒有有趣的故事加持,應該說這更像一本圖冊,而不是繪本。
的確,《1000種海洋之物》不是故事書,也不是常見的科普讀物,但是它卻能比故事書更有故事性,比科普讀物更能科普知識,比遊戲書更好玩。
開篇說的是女兒和我是這樣玩這本書的:給你5分鐘記住某一頁的所有生物的圖片和名字,然後蓋上書,3分鐘之後,女兒會再次打開到同一頁,隨機指認其中一種或幾種生物,我需要準確說出它們的名字,當然了,也是有時間限制的哈,3分鐘之內,超過了或者答錯了,就輸了。
而我是這樣和女兒玩的:請在規定的時間內,數一數,這一頁一共有多少個生物;或者是,請在2分鐘之內找到「鯨鯊」,或者「仙后水母」等。
而女兒和她爸則是這樣玩的:單手拿著或拖著這本書,做起蹲的工作,看誰做的多。
當然了,作為英語單詞大書的姊妹書,這裡面的單詞也能成為遊戲的對象,不僅讓孩子很快就記住了這個單詞,而且圖文並茂、這樣記住的單詞不容易被忘記。不信的話,過段時間,我來檢驗檢驗下女兒吧!
有研究表明,人類在13歲之前,是記憶的最佳時期,記住的東西基本上會終身不忘,這是女兒的優勢;而25歲之後,則是思維能力最佳的時間,這是我的優勢。
於是,玩女兒設計的遊戲時,我總是容易輸的那一方,因為短時強效記憶,對於腦子裡面裝了太多東西的老媽來說,的確不及單純的女兒啊!
但是玩我設計的遊戲時,其實是一種思維和策略,比如算總數,我可以用乘法,女兒現在剛上小學,只會加減,不會乘除,自然算不過我;策略方面嗎,我會先查看目錄再找,這樣節省時間,而女兒一開始不知道就會一張一張地翻頁,挺浪費時間吧。
但是通過觀察我的做法後,女兒就開始也找方法啦,這樣,她就會直觀地知道:什麼叫做策略或方法,有助於開拓她的思維。
至於老公與女兒玩的嘛,那是一種體力的比拼,也算是一種運動嘛,畢竟運動也是一種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遊戲喲!
一本書,讓我們一家三口都動了起來,真的百玩不厭啊!
對啦,忘記說了,你別看我們全家都在折騰它,可是人家的功底深厚,使用厚度有保證的白卡紙對裱而成精裝卡書,不僅耐摔、耐撕,還不容易掉頁,更貼心的是,打開後,書的四角都是圓角設計,能保證兒童閱讀時候的安全問題。哪怕是兒童自己獨立「玩」它,也不用擔心它們互相傷害哈!
今日話題:
對於這本書,你有什麼新招想來玩它呢?或者你有什麼好玩又益智的書推薦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