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1994年開始招收「計算機應用」專業本科生,2005年獲批「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碩士點
常州大學(常大,Changzhou University),於1978年始建,坐落於江蘇省常州市,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建高校,還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其前身為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常州分院。
該校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長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創新聯盟發起成員,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是經教育部考試中心及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批准的英語雅思官方考點。
該校在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定名為江蘇化工學院;1984年實行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聯合辦學機制;1992年成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管理的部屬院校,並更名為江蘇石油化工學院;2000年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1年江蘇省商業技工學校併入;2002年更名為江蘇工業學院;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常州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1994年開始招收「計算機應用」專業本科生,2005年獲批「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2011年獲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體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下設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及計算機應用技術三個二級學科。2016年被評為江蘇省「十三五」重點(培育)學科,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C+等級。
學科現有教學及科研人員6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5人;擁有碩士生導師(含兼職)45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43人,博士比例達到72%。科研及教學人員中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2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1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已形成多個整體結構合理、基礎知識紮實、朝氣蓬勃、年富力強、團結奮進的教學與科研團隊。
學科現有各類教學科研用實驗場地10000平方米,其中包括「江蘇省石油化工過程關鍵設備數字孿生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工業自動化熱工儀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金融自動終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常州市生物醫學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常州市城市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常州市過程感知與互聯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省市級專業教學與研究實驗室和「常州大學農業信息化技術研究院」等7個校級科研平臺,以及多個產學研合作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擁有曙光並行機、雙目視覺機器人開發平臺、腦電-核磁同步採集系統、過程控制對象及HART儀表系統、智能無線傳感網系統、超高頻示波設備等多功能化的綜合實驗平臺,同時還具有數十種正版化的教學、科研軟體,為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支撐條件。
近五年來,學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項,省部級及中石化(中石油)項目24項,省教育廳和地方項目35項,同時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承擔橫向科研項目,年均科研到款近1000萬元;發表SCI 論文200餘篇,其中 Nature Index論文5篇,ESI高被引論文15篇(熱點論文2篇);申請各類專利近400項,其中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5項;獲得省部級或行業類科技獎11項,出版學術著作6部。
學科緊密結合石油化工行業背景和長三角地域特點,搶抓新一代 IT 技術發展機遇,實施信息技術人才戰略、信息技術平臺化戰略、石油化工特色戰略,計算機視覺與智能感知、嵌入式軟體與算法、數據挖掘和工業大數據等方面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石油石化行業和智能製造產業。經過多年建設,已形成了計算機視覺與機器學習、軟體系統與方法、嵌入式系統理論與新技術、人機互動與智能系統等穩定的學科方向。
學科多年來重視研究生培養工作,在加強理論教學的同時更注重對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生獲得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4項(華為專項獎1項)、二等獎7項,江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1篇。研究生畢業率、學位率和就業率連續多年達到100%。每年均有優秀研究生進入國內985高校攻讀博士學位。
內容來源於常州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