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要多上一個月的班!」一條內容為「公曆2020年為雙閏年。農曆庚子鼠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384天。鼠年還有兩個立春,分別在2020年2月4日和2021年2月3日!」的消息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終於輪到我過生日了,2月29日!」「一年384天?太棒了,我賺了19天!」「聽說2262年有『雙春節』,我怕是趕不上了!」……短短4個小時,這條微博下的討論已近2萬條。
就「雙閏年」的話題,記者請教了北京古觀象臺王玉民博士:公曆二月份有29天的年份為公曆閏年,農曆閏一個月的年份為農曆閏年,這兩個「閏年」一旦重合,就可以叫「雙閏年」。
公曆閏年的出現比較好理解:地球繞日運行周期為365.5306天,即一回歸年,陽曆的正常年份只有365日,比回歸年短約0.2422日,每四年累積約一天,因此就把這一天加於2月末,使當年天數變為366日,這一年就為閏年。
而農曆閏年是怎麼出現的呢?王玉民介紹,我國的農曆為陰陽合曆,是結合太陽和月亮運行的周期制定的。農曆正常的一年是12個朔望月,約為355天,春節則固定於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這樣正常的農曆年要比公曆年短10天到11天,為平衡陰曆、陽曆之間的「時差」,傳統曆法用增設閏月的辦法,設置了「十九年七閏」的規則。每隔2年到3年,就必須增加1個月,增加的這個月叫閏月,這就用平均的辦法與公曆年找齊了。
「即將來臨的庚子鼠年就有個閏四月,這年是13個月,一年有384天。」
另外,庚子鼠年的「雙立春」又是怎麼造成的呢?王玉民介紹,由於兩個立春之間隔著一個公曆年的長度,因此在有閏月的農曆年份,一年有13個月,很長,正月有一個立春,還沒到下一年除夕就又立春了,這就是「雙立春」。王玉民解釋,按「十九年七閏」的置閏方法,每19年的7個閏年一般就會有7個正月、臘月「兩頭春」,而「兩頭春」則會「佔用」前一年或後一年的立春,則又會相應出現7個「無春年」。這是曆法安排造成的,並沒有什麼神秘的附會在裡面。
王玉民表示,至於有人說「鼠年要多上一個月的班」,則是沒有的事,因為我們的生活作息、月薪都是按公曆走的,沒有按農曆算的。